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1年03月25日  作者:俊秀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俊秀才 |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賬號:

密碼:

第一百九十章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第一百九十章皇帝也愁教育孩子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皇帝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壽王沒有大礙,他跟陳貴妃說了自己晚上回過來,便帶著柳銘淇和熊大寶走了。

臨走的時候,陳貴妃對皇帝是依依不舍,顯得軟弱需要庇護,但對柳銘淇和熊大寶卻是狠狠的瞪眼睛,兇煞之中還挺好看。

景和帝是直接回乾清宮,他有轎子,包括趙壽都有,可柳銘淇和熊大寶卻只能小跑著跟著他們。

然后兩人便呆在乾清宮的侍衛房間里面烤火,等著景和帝處理完政務再說。

期間柳銘淇讓千牛衛把自己放在西華門的奶糖取了過來,先讓人給太后和長樂公主送去,剩下的給熊大寶吃了幾顆便等著賄賂皇帝。

畢竟剛才才打了他的寶貝小兒子,少年還是要補償一下皇帝大伯的。

結果還沒等到皇帝,小半個時辰過去,房門便被敲響,房門打開過處,一個小小的人兒帶著銀鈴般的笑聲,直接撲到了柳銘淇的懷里。

“淇叔兒”

長樂公主甜甜的喊道,“你又給我帶好吃的了呀?為什么不過來陪我玩呢?我最近新養了一只小白兔,結果你就給我了大白兔奶糖,嘻嘻,太有趣了!”

小丫頭心情非常好,一上來就噼里啪啦說了一大堆話,紅彤彤的臉蛋兒上,洋溢著滿滿的歡樂。

記住網址m.42w

長樂公主已經十歲、馬上就十一歲了,正是換牙齒的年齡,笑著的時候,露出殘缺的牙齒來,更加可愛。

柳銘淇干脆把她抱了起來,跟在長樂公主后面的一群宦官和宮女只當于沒看見。

休息間不大,他們都不進來,就在外面呆著。

柳銘淇忽然異想天開,“念妤,等到了冬天的時候,淇叔帶你去外面滑雪怎么樣?”

“滑雪?滑雪是什么東西?”長樂公主好奇的問道。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非常好玩的。”柳銘淇摸了摸她的小腦袋。

“嗯”

長樂公主對柳銘淇是絕對的信任,既然淇叔說好玩,那就一定好玩。

熊大寶看著他們兩個膩歪,忍不住就道:“銘淇,這表面上你還是個雛兒,但我怎么看怎么覺得你像是一個有女兒的爸爸?我帶我女兒都沒有你這么細心。”

“呵呵,你對于我的優點是一無所知。”柳銘淇冷哼了一聲。

心說你們這些古代人都配當女兒奴?

瞧瞧現代人你們才會明白,女兒是多么的受寵,至于兒子什么的,都無所謂了。

幾個人聊天說笑之間,外面傳來一陣“陛下萬安”的呼喊,景和帝很快便進了屋子。

看到了自己的小心肝在場,景和帝馬上就釋放出了笑容:“念妤!”

“皇爺爺”

長樂公主也從柳銘淇的膝蓋上跳了下來,沖進了景和帝的懷里,順帶著飛快的剝掉糖紙,把一顆大白兔奶糖塞進景和帝嘴巴里面。

換了其他任何一個人,恐怕都不敢這么做,但天真無邪的小公主卻敢。

景和帝根本沒有懷疑的心思,張口就吃。

“嗯……嗯?”咀嚼了幾下,喜好甜食的景和帝就回味了起來,片刻后道:“這是牛奶做成的飴糖?”

果然不愧是大康朝的美食家,一猜就猜中了。

看著柳銘淇點頭,景和帝詫異的道:“你是怎么把飴糖做得軟硬適中的?”

古代制作糖果是非常麻煩的。

要嘛就是用糖去糖漬一些水果,比如杏子、李子等等。

要嘛是把紅糖給烘干,從而成為硬的飴糖。

他們根本沒有使用明膠的乳化技術,自然就吃不到這種軟硬適中的奶糖了。

長樂公主聽了趕緊糾正他:“皇爺爺,它不是飴糖,是大白兔奶糖。”

“奶糖?大白兔奶糖?”景和帝笑了,“銘淇,你取名字的本事還是不錯的。”

“謝皇上夸獎。”

“你這奶糖也是準備出售的嗎?”

“是的,最近才做出來,讓大家嘗嘗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就可以賣出去了。”

景和帝點點頭:“要論做生意,我見到的人之中,你不算第一。但是發明新奇玩意兒,依靠眾多獨家的秘方來做生意的,你就是第一了。”

看到柳銘淇這么聰明,做生意這么厲害,景和帝覺得以后的裕王府一脈,肯定會興旺發達。

本身裕王就是景和帝的親弟弟,他的后人好,皇帝當然高興。

說到這里,景和帝輕咳了一聲:“大寶,長樂公主該去學習古文了,你帶著她先回去吧,注意不要涼著公主了。”

“是!”

熊大寶知道,正戲就要來了,皇帝讓自己走開,代表著這事兒和自己沒多大關系。

事實上也證明事情不大,否則他這個始作俑者肯定也會一起挨罵。

長樂公主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景和帝也沒有換地方,只是讓趙壽把其他人都趕了出去。

“銘淇啊,你說銘安以后會是什么樣的人?”皇帝問道。

“帝國親王,尊崇之極,富貴一生。”柳銘淇中規中矩的道。

景和帝啞然失笑,“我沒有讓你說場面話,你說說你覺得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如果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我說的上述一切當然是真的。”柳銘淇也是耿直少年,話鋒一轉,“但是他整個人不會幸福,甚至于他的家庭和子孫都不會幸福。”

“為什么?”

“所謂三歲看到老,壽王如果依舊保持現在的性格和脾氣,您認為他能好嗎?”柳銘淇道:“雖然他身為帝國親王,又是太子的唯一弟弟,衣食無憂,還會得到許多賞賜,但一個人的生活快活與否,不僅僅是看物質上面的。

無論宗室、朝廷還是皇上,他都沒有處理好關系的能耐。這種人人都不愿意搭理的親王,他自己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們就拿今天的事情舉例,他小時候還能這么肆意妄為的處罰宦官宮女,但長大了以后,建府稱王之后,他還敢這么做,一定會招來群臣的彈劾、宗室的處罰、皇上的責罵。

處處被罵,他又沒有能力去反抗,更沒有道義資格去反抗,您說長期下來,他的精神會不會出問題?

而一旦他出了問題,他的妻妾、子女們能快樂嗎?天天生活在高壓緊張的環境之中,他的子女們即便是衣食無憂,也會變得泯然眾人,最后迅速的衰敗啊!”

皇帝疼長子,百姓愛幺兒。

這是民間的俗語。

但是很多時候,皇帝其實更喜歡的還是小兒子。

從千古一帝的始皇帝開始,再到號稱天可汗的唐太宗,都是這樣的人。

景和帝不像是很多皇帝那么極端,不過在大兒子隕落、確定二兒子即將登基為帝的時候,對于剩下的小兒子,當然是更多了一份疼愛。

所以壽王現在才是這個樣子。

所以剛才柳銘淇的“慈母多敗兒”,說的可不僅僅是陳貴妃一個人而已。

聽到了柳銘淇毫不留情的分析,景和帝認為柳銘淇太夸張極端了,但卻也不能否認他有說得對的地方。

那就是小兒子的這個性格,對哪個成年人來說,都不討喜。

他可以寵著小兒子,陳貴妃也可以寵著小兒子,大家甚至都可以忍讓不說話。

但那是因為壽王年齡小。

一旦壽王成年之后,再做出這樣的事情,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可不是吃干飯的,宗正也絕對不允許他這樣。

那時候沒有了自己的佑護,壽王一定是連連碰壁卻又無可奈何,絕對是憋得難受。

如果按照現在的狀況看,壽王一旦憋得難受了,肯定會拿下面的人發氣,那時候又會招來一陣狂風暴雨般的“痛擊”。

如此不斷循環之下,小兒子能安穩的活過五十歲都懸乎。

念及至此,景和帝問道:“那你覺得該怎么辦?”

柳銘淇想也不想的道:“先把他的一群講讀官全部給撤了,換新人。”

景和帝聞言就苦笑:“這里面可是有兩位大儒、一位法家學者、一位墨家學者啊!”

“我們常常說,不能以結果論英雄。”柳銘淇道,“可是他們現在都教得不行,或者說不敢教,壽王殿下已經就學差不多一年,反而沒有任何改變,那要他們有什么用?繼續讓壽王殿下肆無忌憚下去嗎?”

“這個……我再考慮一下吧!”景和帝顯然有些猶豫。

在選擇講讀官方面,他是真的用了心的,全都是佼佼者。

出現現在的情況,他覺得還需要再看看,不能一下便一棍子打死。

“除開這個,你還有什么想法?”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追問道。

“不管怎么說,那至少給他增加一個敢打他的講讀官吧?”柳銘淇道,“比如說苗炎苗大人,比如說肅王叔,一不聽話就打,打得他屁股開花,知道怕,那就好了!”

皇帝嘴唇抽了抽,“繼續。”

“第二點是必須要取消伴讀。”柳銘淇道:“如果皇子聽話、聰明好學還不錯,但如果他頑劣不堪,很容易把伴讀也帶壞,或者是欺負伴讀,這樣伴讀的意義就完全沒有了。”

“可是我也有伴讀,太子也有啊,他們都挺好的!”皇帝這就不同意了。

事實上也是。

翰林院掌院學士馮玉強便是景和帝的伴讀,此人剛正不阿,果斷堅毅,非常清廉,也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智囊。

還有戶部尚書王飛騰,當年也是景和帝的伴讀。

京畿總督熊文慶,同樣也是伴讀。

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如今都在朝廷內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現在太子的身邊人之中,吏部尚書李秀泰的兒子李帆,當年也是他的伴讀;漕運總督林鎮遠的大兒子林耀同樣是伴讀,太子舍人孫彬也是伴讀,他父親擔當過副相。

所以伴讀相當于是皇帝的班底。

當然許多皇子的伴讀那就沒什么用處了,頂多在六部和州府縣當官兒而已。

柳銘淇聳聳肩,心想末代皇帝的那本回憶錄,我拍到你臉上,你就知道伴讀對一個熊孩子有多大的副作用了。

可這畢竟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皇帝執意不相信,他也沒有辦法。

“陛下,現在壽王殿下已經有暴戾的苗頭,如果不用非常辦法,是不能讓他醒悟的。”柳銘淇決定再盡點心意,說道:“如果您這樣放任自流,不做大幅度的改變,跟我們的關系不大,但卻對他自己的人生會有極大的影響,這是您愿意看到的嗎?”

景和帝搖頭又點頭,“銘淇你別急,這事兒我知道了,也的確是需要好好的教導他了……你先讓我琢磨一下,然后再看怎么辦,好吧?”

“是!”

皇帝把話都講到這份兒上了,柳銘淇又有什么好說的。

“話說回來,素老板帶著戲班去了江南,你得叮囑他們早點回來,在過年的當兒,太后可是還想要欣賞幾場呢!”

柳銘淇臨走的時候,景和帝又這么叮囑了一句。

素老板在柳銘淇從北碼頭回來的那幾天,便帶著自己的戲班子往江南走了。

據說江南那邊已經是萬眾期待,眾多富家小姐、夫人們是翹首以盼,原定一個月的演出時間肯定有點懸。

《梁祝》的話本一個多月之前便已經發到了江南售賣。

江南的文風本來就比京城更加的昌盛,《梁祝》更是以江南地點為描述的千古愛情故事,一經推出,立刻就形成了狂熱的風暴。

從《梁祝》第一天在京城開始演出,那邊的人就已經在嘟囔著什么時候會來江南了。

而和素老板有關系往來的戲樓,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也早早的宣布了消息,讓大家非常歡喜,搶票的熱情居然比京城還要高。

這不,聽說江南的戲樓老板們聯名給素老板寫信,強烈要求《梁祝》戲曲一口氣表演一百場,結果當然也是被拒絕了。

皇帝也聽說了這事兒,心想如果不按照原定演出計劃,再耽擱十天半個月的話,就來不及在過年之前趕回來了。

為了自己母親的愛好,景和帝這才特意叮囑一番。

顯而易見的,柳銘淇和素老板的事情,連皇上大伯都知道了呢!

注:《大戴禮記·保傅》曰:“古者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而《嘉靖太平縣志》記載,明呆太平縣“令民間子冀盼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由此以為,民間一般是七歲(虛歲八)左右開始入學。

但是皇家卻還要早一些,《嘯亭雜錄》記載,康熙六歲便開始系統性的學習,從清晨五點到黃昏六點。而他自己當了皇帝后,據《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

故而本書壽王以六歲開始便有老師教學,也不會太早,望諸兄知曉。


上一章  |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