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第九十六章 底層的人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六章 底層的人心

第九十六章 底層的人心


更新時間:2021年03月08日  作者:俊秀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俊秀才 |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作者:俊秀才

災難來臨的時候,最能穩定人心的便是糧食。

不論什么房子、財富,只要能有一口吃的,人們就會有希望。

所以在七月初九開始,柳銘淇便讓妙味樓開始了每天十二個時辰人歇鍋不歇,隨時都賣二文錢的米粥和饅頭。

結果到了初十的下午,田榮就一臉沉重的來找柳銘淇了。

“殿下,我們的糧食只夠用兩天的了,再沒有新的糧食運來,恐怕就撐不下去了!”

少年一愣,“我們不是有一萬石嗎?”

“一萬石那是在六月份,如今都七月初十了。”田榮苦笑道,“之前每天就消耗了八百石,現在就剩下兩千石了,而且您還要求十二個時辰都開火,那就更加緊迫了。”

“我小舅那邊還沒有消息?”柳銘淇皺眉問道。

“沒有。”田榮道,“每天東升少爺都會去碼頭探聽消息,可是一個回音都沒有。”

如果徐東平不是人脈寬廣,大運河到處都是朋友,本身還是勛貴,田榮都要懷疑他是不是被水匪們綁票甚至撕票了。

柳銘淇道:“小舅是個知道分寸的人,他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如果買不到糧食的話,他會早一點回來給我們報信的。”

“可是如果東平少爺不能按時回來呢?總得想點辦法吧?”田榮道。

“我知道了。”柳銘淇道,“如果明天小舅還不能回來,我就先去找一下銘觀哥,請他那邊給我調一批糧食過來。”

“也只能這樣了。”田榮無可奈何的道。

禮王家里便是做糧食生意的。

本來禮王說了各位弟弟家里的糧食,他一個人全部保障。

可是最近的一批糧食五萬石抵達京城之后,看到裕王府大出風頭,向來自詡為有文人氣節的禮王,直接把五萬石糧食捐給了朝廷,倒是讓景和帝一陣夸獎感激。

這事兒京里京外都知道,他一下子便壓過了裕王,成為了最豪爽的親王殿下。

但是這么一來,他答應給各位弟弟的用度,也就暫時沒辦法實現了。

幸好禮王府里面糧食本來就不少,管家前兩天給了各親王府一百石糧食,算是應應急,等下批糧食抵達京城后就好了。

不過在開始賑災的第一天,柳銘觀便來了裕王府,贊揚柳銘淇的善舉之余,也是悄悄跟他講了,自家還存有二萬石糧食,如果這個賑災糧食不夠了,就可以找他,他會想方設法的拿1萬石出來。

柳銘觀不愧是君子,在這種時候都能許下諾言,沒有點家國情懷的人,萬萬做不出來。

這也是柳銘淇的底氣所在。

要是小舅沒辦法及時把糧食買回來,那就去找柳銘觀。

裕王府承諾的是災情結束之后,最多還有兩三天蝗蟲就該轉移到兩湖地區了,再怎么都能撐得過。

如若在此之前,小舅買了足夠多的糧食回來,那么再堅持十天半個月也是完全可以的。

正在討論的兩人不知道,他們說起的徐東平,此時恰好就已經到了開封府外的汴河碼頭上。

汴河碼頭其實并不是俗稱意味上的碼頭,而是整個兒沿岸十里,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停泊碼頭。

朝廷“發運司”專門有上千名官吏在此負責運轉,豐水期的這幾個月時間,最是繁忙,一天到晚都不停歇。

徐東平的五艘大船抵達的時候,前面的船已經密密麻麻擠成了一團,連帶著轉向都不大可能,更別說前進了。

其實只要再前進5里路,在東岸的碼頭下船裝車,最多兩個時辰就能安穩的進入城內。

一旦進了城,那么事情就好辦多了,有帝京府衙門的巡邏,根本不用擔心車上的糧食被哄搶。

此時如果在就近靠岸,走陸路的話,起碼要繞數十里路,還不一定找得到那么多的馬車。

即便是找得到那么多馬車,如此多的糧食抵達的消息傳出去,徐東平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什么意外。

眼看著馬上就要天黑了,前面還是幾乎一動不動,徐東平著急得攔了一條在河面上來回巡視的小船,跳到了上面。

對著船上的兩個官吏和巡捕,徐東平大聲道:“我是擒海伯家的三公子,船里有著很重要的貨物,你們看能不能給我安排一下,提前插隊過去,抓緊時間卸貨?”

“擒海伯?”

一個四十來歲的小官吏不覺笑了,“三公子,您敢情不知道吧,喏,前面那艘是xx郡王家的船隊、再前面一點,那個更大的,就是肅王府的船隊……他們都等著呢!”

“前面的到底是什么人啊?”徐東平也吃了一驚。

肅王可是宗人府宗正,他的船隊也就是前面1里多而已,還動彈不得,那真的是擠不過去了。

“前面的都是各種賑災的緊急物資,不僅僅是咱們京城里需要的,還有京畿地區的,還有兩湖的,多得是呢。”小官吏搖搖頭,“一下子涌入太多,前面都擠爆了,哪里還安排得過來?

您要不等待明天,要不就轉陸路。不過陸路上現在還是很擠很擠,拖家帶口的許多災民都在往京城擠呢,說不定還沒有水路的快。”

“唉!”

徐東平灰心喪氣的點了點頭。

正想要又順著繩索軟梯,爬回自己的船只,沒想到旁邊一個一直沒有說話的三十來歲巡捕叫住了他。

“敢問擒海伯是不是徐家的那個擒海伯?”巡捕問道。

“對。”徐東平頜首道。

“那裕王府的王妃娘娘是……”

“是我大姐。”

“啊!”

聽到這個回答,船上的四個人都忍不住驚呼一聲。

看著他們的樣子,徐東平福至心靈,嘆道:“這一次我也是奉我大姐的命令去外地買東西的,沒想到回來卻這么擁擠耽擱。”

“可是糧食!?”剛才說話的小官吏迫不及待的問道。

徐東平假裝訝然的看著他。

三公子可沒那么傻,現在哪個地方不缺糧食?他如果講了出去,被這些人報了上去,那不是給裕王府增加麻煩嗎?

但小官吏卻誤會了他的表情。

他蔚然一嘆道:“裕王一家果然是天下至善,家里的存糧都快用光了,這又從外地高價買了糧食回來救濟民眾,我等真是佩服之至啊!”

“誰說不是?”叫破徐東平身份的巡捕笑道,“我媳婦也花二文錢買了半斤米粥和五個大饅頭,吃著可真是香吶!”

又一個巡捕道:“你們是有錢的,我鄰居家里,一家五口人,當家的上個月干活兒傷了腿,正在家里躺著。于是一家生活沒有了著落,如今忽然又遇到米價大漲,真的是差點沒路走了。

結果裕王、裕王妃和世子殿下主動二文錢一餐救人,他們每天只消婦人和老娘排隊去買,便可以保一家的吃食足夠。這潑天一樣的恩惠,又豈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自然自然!裕王一家功德無量啊!”最后一個小官吏總結道。

現在徐東平聽懂了,原來侄兒真的是拿糧食來賑災的啊!

這么多人,不可能為了誑他,編造這么大一個謊言吧?

所以他也不掩飾了。

“諸位,這五艘船上裝運的,正是我從大運河兩岸替我大姐買回來的糧食,一共二萬石。”徐東平道,“現在他們糧食基本上已經快告罄了,我得趕緊送進城去。如果走陸路的話,我擔心會出問題,誤了我家大姐的善心大事兒啊!”

最先說話的小官吏點了點頭:“卻是耽擱不得,帝京府多少民眾,就等著每天買妙味樓的米粥饅頭來填飽肚子呢!”

“這樣,我去跟王大人講一下,然后看能不能給調出一條航道出來。”另一個小官吏提議道,“順便你們再去聯絡一些同僚朋友,大家一起加把勁兒,讓裕王府的糧食早點能進城。”

“嗯,我這就去找我們巡捕衙門的船。”一個巡捕道。

“另外三公子你們也可以插上裕王府的令旗,這樣大家看到了,也會多少給點面子,方便你們進去的。”第二個巡捕這樣提議。

“好!好!多謝大家!”

徐東平高興不已。

可是他也有些疑惑,這些明顯都是小小的底層官吏,他們有辦法在這么雜亂的環境中,幫自己的船隊擠進前面嗎?

事實證明,這些小人物的力量比想象中的大多了。

四人離開后一炷香的時間,就有三艘掛著巡捕衙門、發運司旗幟的小船開了過來,指揮著徐東平的船隊一路往前。

同時前方更是有十幾艘同樣的小船游走四周,上面的人不斷的在吆喝著、指揮著別的船靠攏移開位置。

就這么的,五條船一路向前,居然只花了半個時辰,便已經擠到了靠近京城的東水門,諾大的城墻就在兩里開外。

然后人家還幫忙把馬車行的車馬雇傭好了,巡捕衙門的巡捕也都騎馬跟著護送,一切都順順利利,沒有半點意外。

直到隨著車馬入城的時候,徐東平都感覺不可思議。

他也忽然感受到了一股來自于底層小老百姓們的力量。

這讓他有點明白了,為什么侄兒愿意花這么大的代價去賑災救助他們。

這樣受人發自內心的尊敬的感覺,真的挺爽!

注:古代月份稱呼復雜,除了冬月、臘月之外,諸兄相信一般也不了解,故而在稱呼之中,仍舊采用2月、3月、4月等等的稱呼標識,方便理解,望諸兄周知。

另,今天早早爬起來,堅決不拖沓。俺認真寫稿,爭取上架多更新,洗刷冤屈

本站、、、、、、、、、


上一章  |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