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婉當晚和張行之的狐朋狗友一起敲完悶棍,第二天一早陳飛蓬把婚書拿去衙門備案,二人就啟程去了京城。
祝婉騎在馬上感覺無聊,又在腦補,法律上,他們已經是未過門的夫妻,如果陳飛蓬掉馬摔死了,她就是望門寡,和嫂子菊花一樣。
如果娘家不夠強硬,陳家是有權處置她的后半生。
“喂,別騎那么快,注意安全!”
和離之前,陳飛蓬絕對不能死!
上次到京城是和二哥,張行之一路騎一路玩,7天才到。這次不停趕路,快馬加鞭,3天就到了。
到了陳宅,大老爺竟然親自接待,大夫人也不停的夸祝婉,搞的她好像是親生的孫媳婦一樣。
第二天就跟著大老爺進宮面圣,見皇帝之前先見了曾祖父。80多歲的老人家,精神矍鑠,雙眼有神,不虧是名老中醫,很懂得養身。
這次面圣,祝婉只在回廊等了一小會就被傳召。皇帝臉色看起來就不好,將行就木,藥物只能幫助殘喘多些時日罷了。
沒想到皇帝還記得她,記得獻安防圖的祝家。皇帝說他們獻的藥方,圖紙都是利國利民的義舉,夸他們年輕人有情有義。
賜了陳飛蓬六品御醫的職位,封了祝婉五品誥命夫人,這種誥命是虛的,除了一套誥命服和冊封狀,什么都沒有。
男人出人頭地后,母親和正妻的誥命一般會虛浮一級,這便叫做抬舉。陳飛蓬六品御醫,她就是五品命婦。
太醫院最高的院判是從四品,相當于高官的級別。地方官員最大就是從四品。陳飛蓬六品相當于郡守,比他們鎮上的縣令還要高一級。她現在的品級見郡守他娘都不用行禮。如果遇到五品知府,見了面還是要行禮,因為她的品級是虛的,知府有實權。
皇帝一句話,她就從一個普通的良民成為了有品級的御婦,以后在鎮上她能橫著走。
這都是托了菊花三弄的福,離她和離后順利去湖州定居多了一重保障。
陳院判喜形不露于色,這個曾孫能夠有今天的造化,的確是陳家有幸。
新帝上位必將提拔新人,廣施恩澤與舊人,陳飛蓬新舊都占,只要他有真才實學,十年之內五品上奉之位不難,陳家有望。
皇帝精力跟不上,說幾句話就昏昏欲睡,他們一炷香的時間都沒待到就跪安回家了。
陳飛蓬第二日便隨爺爺上任,日夜在太醫院輪值。
祝婉一個人在陳家發霉,陳家幾個年輕媳婦和待嫁的小姐都受命來陪她解悶。
男人出去上班,女人持家忙家頭事務。閨中待嫁的就比較清閑,聚在一起,繡手帕,打絡子,或是打牌做些吃食。
陳家拿出菊花三弄公子的分紅給他們在京城好地段置了房產,三進的院子,還貼了不少錢裝修置辦,等搞的差不多才派人接祝家人過來,因為陳飛蓬的工作,只有委屈親家在京城辦喜事。
祝家父母云里霧里,女兒才回來一天就又和陳少爺跑了,聽說陳家把婚書拿到衙門備案,這兩孩子是又和好了?那張公子怎么辦?是不是很傷心?
祝母看到張公子強顏歡笑的樣子,心里就埋怨自家女兒。早早選定就不會拖得張公子受情傷。肉傷痛過愈合就不通了,情傷以后想起都會痛。
祝家不是這樣不講臉,玩弄感情的人家,也可怎么辦才好?只嘆自己沒有多生個女兒賠給張家公子。
祝家父母和兩個哥哥都覺得對不起張公子,湊在一起想辦法彌補婉兒的過失,最后決定京城的成衣鋪子不要了,賠給張公子。
所有這些祝婉想都沒想過,也猜不到她娘家人在腦補些什么。
等祝家人來京見面以后,她才知道家人對自己的意見有多大,總結善良的人寧可自己吃虧也怕虧欠了別人。某些人則相反,比如顧家和盧家,還在不依不饒的找茬,要祝家三兄弟賠錢。
祝婉跟他們解釋半天都說不清楚,祝家人認死理,鋪子說不要就不要了。
聽說張行之笑呵呵的收回了成衣鋪3成股份,一副哀傷被撫平的樣子,祝婉的牙齒忍不住格格響。
她下蛋的金雞就這么沒了!祝家人卻如釋重負,內疚的心得到平復。
直到結婚前,娘家舔妝的時候,她得到張行之送的一張湖州鋪子的地契和鋪子員工的身契。竟然是成衣鋪的分店,完完全全屬于她一個人。
投桃報李,接下來一個月,祝婉都在房間畫圖樣子,衣服首飾鞋襪,系統有的,她每樣都畫一些出來,一共畫了三百張,厚厚一疊,包了防水紙,托陳飛蓬送去給張行之。
做生意,她真不行,描紅畫樣子,慢慢上手了。
除了給張行之的圖樣,祝婉也寫了不少方子給陳飛蓬。進了太醫院,陳飛蓬每天一半時間在輪班,休息的時候就在太醫局看書,休沐的時候才能回家和祝婉見一面。
他們亦師亦友,每次和祝婉討論藥方,都有新的體會,結合他平時看書的領悟,他理論知識越來越豐富,就差在病理上多實踐。
在太醫院輪班,不比在鎮上開藥鋪,能直接接觸病人。他品級不低,資歷卻淺。除了整理文案,就是照顧藥材,出診和會診都輪不到他。
祝婉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不要忘了你才16歲。老中醫老中醫,老以為這經驗豐富。等你熬到爺爺的年紀,病人排隊找你看。現在何須氣餒,趁年輕多多積累,30歲肯定小有所成。”
陳飛蓬被祝婉安慰到了,天天在太醫院坐冷板凳,說不煎熬是假的。要不,他休沐的這天就給貧民窟的窮人免費義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作為一個醫生常年見不到病人,業務都生疏了。
祝婉很贊同,平時在太醫院值班謄抄病歷,空閑看一看醫書,每逢休沐的時候就可以實踐練習,到時候兩人一起去,她懂一些婦科疾病的醫治,也缺乏實踐的機會。
祝家在京城住了兩個月,都想回鎮上。最后決定,爹媽待大哥大嫂和小孫女回去。
二哥和弟弟留在京城,二哥跟著張行之天天在外面混。小弟在陳家的學堂繼續讀書。
祝婉結婚收了很多禮物和禮金,爹娘什么不都肯要,說他們的錢已經足夠生活的很好。
陳飛蓬也不要結婚的禮金,他還把自己的積蓄也給了祝婉,不管她拿去做生意還是買地買莊子。
祝婉把大錢都給了張行之,不管他做什么生意,最后換成湖州周邊地區的良田給她就行。
祝婉花了300兩錢在北城平民的地方開了間藥鋪,請了兩位醫生坐診,休沐日陳飛蓬和她一起去免費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