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城的南方,一河之隔的城市北塞城。
入冬以來,這里飛速降溫,已經下過一場雪,但沒多久就消融掉,街道上,相比往日,更加蕭索了些。
大量遷走的,不僅僅是元城居民。
還有周圍城市圈的。
軍塞內的一處建筑內,一早起來,呂田便收到一份命令。
“來了!”
看完了之后,臉上不免閃過一絲激動,終于等到首府的建設了嗎?在此之前,這算是聯邦的一項機密。
原因為何,他也清楚。
若是直接宣布這件事,元城周圍的百姓還會愿意遷?
強制遷徙的話,容易引發矛盾。
至于這種行為,是不是騙了人?
也不是。
畢竟。
首府在哪里,是聯邦決定的,可以在這也可以在別處,不能因為選在這又不公布,就損害了誰的利益。
這是強盜邏輯。
要是地下有金礦,屬于天然價值,騙人走自己采,那可以叫做強盜。
但元城是否是黃金,取決于聯邦的行政命令,而不是天然就很值錢。
因此,這不算騙,只是一種策略。
如今,鐵路修通,大規模遷徙完,剩下的,差不多符合聯邦對首府,以及首府城市圈的總體人口規劃。
主城區:一百萬。
副城區:一百萬。
南慶。
百城。
大延。
四大行政區以前靠近元城的塞城,各一百萬,形成六百萬人口的都市圈,極大緩解了周邊的人口壓力。
等了大半年,終于要開始執行了。
“召集眾將,開會!”
“是!”
傳信兵領命而去,當然不是跑步通知,而是去通訊室。
半天之后。
超過二十萬士兵,從四面過河,進入元城地界,經過之前大半年的營地建設,對于工程,已經很熟悉。
營地建設完成后。
除了日常的訓練,也會組織修建一些重要工程。
如元城鐵路總站。
作為樞紐,連接四方,工程量可謂巨大。
“他們干什么去?”
“不知道,又是要修什么吧。”
沿途百姓議論紛紛,臉上倒是沒有多少慌張。
要是以往,妥妥緊張一下,以為是出了什么事,但上次修元城總站也是這架勢,帶著工具而不是武器。
紛紛猜測,是又要修什么大工程。
“莫非,要拆城?”有人猜。
“怎么可能,一點消息都沒有。”
“就是!”
“看,他們的方向,是去元城南部,正元工業區那邊不會是要擴建工業區吧,要是那樣,簡直就太好了。”
“是啊,可以換衣份進廠的工作。”
不少百姓們眼睛火熱,正元工業區,如今絕對的香餑餑,進廠,絕對比到處打工強。
待遇好。
福利好。
而且還背靠大樹,屬于聯邦直屬產業,級別也十分的高。
也是帶著起點,終于,士兵們趕到地點。
這.....發生了什么?看著眼前的畫面,一個個直接愣住,只見遠處寬闊的區域,竟然不是想象的模樣。
還以為要來先挖土,平整土地。
然而。
一看。
這項工作,已然完成。
不僅如此,就連基礎也不需要他們來做,已經全部澆筑完畢。
“立正!”
士兵們本能反應,長官開始解釋了起來:
“整片區域,地下工程已經完工,你們要做的,僅僅是上部工程,短期內,主要的工作內容一共有三項。”
“支架!”
“支模。”
“布筋。”
“澆筑的事,不用操心。”
“好了。”
“在正式工作之前,搭建臨時營地,跟我來。”
在長官的帶領下,來到一處硬化過的路面,上面已經堆滿了熟悉的東西:折疊板房,比帳篷好的東西。
熟練的撐開,一個方形房屋就建成。
有門。
有窗。
折疊床一安,完全是個舒適的小屋。
整整一天,才算把臨時營地搭起來,緊接著,以隊為單位,開始分配任務。
“記住,這里發生的一切,不要多問,也不要多嘴,明白嗎?”
“明白!”
聲音極大。
在場知道,又和聯邦絕密相關,盡管好奇,但也只能壓再心里,看著周圍的一切,他們都可以感受到。
詭異!
就如來時,那些硬化的路面。
平整。
光潔。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個腳印都看不見,修筑這么大的工程,來來回回,需要的工人是極其多的。
施工撤走后,竟然一個腳印都沒有。
周圍也一點沒有人活動的痕跡留下。
這不詭異嗎?
聯邦到底藏著什么樣子手段,不得而知,只知道,所有的好奇都得埋在心里,反正跟著聯邦走就對了。
次日清晨。
二十萬士兵就開始上工,分工合作。
支架。
關模。
綁筋。
所有人都有條不紊的忙著,分給這些士兵的,多是細節要求高的民居類工程,舒甫則是做一些簡單的。
如一個房間,只有四個柱子一個頂板的那種,頂多加幾條和柱子同寬的主梁。
扣模起來容易。
看著進度,舒甫十分滿意。
晚上。
繼續開工。
這一次,他也開始只做一樣,那就是只扣模,這樣效率會高一點,看圖加上定位,可以縮減到一分鐘。
白天的時候在家綁鋼筋、偶爾運運貨,晚上來布放和澆筑。
日子,一如既往的‘充實’!
看到二十萬士兵大興土木,一些元城百姓跟過去一看,整個人也是懵的,傳回十二坊甚至都沒人相信。
但當越來越多的人這么說,只能相信。
神跡!
哪天去拜一拜。
隨著春節鄰近,對領航系企業來說,激動人心日子,終于來臨。
一月十八日。
領航系年會,即將在各個領航園區舉辦。
年會過后就是要發年終獎的日子,具體多少還不知,但應該不會比去年少,就等著舒甫在年會上宣布。
一想到年會,舒甫旗下員工們也是感慨。
“太奢侈了!”
“民企中,也就咱們公司有自己的體育館。”
“嗯嗯!”
十三個領航園區,每一個都有體育館,別的大公司舉辦上萬人的活動,幾乎只能租場地,領航則是不同。
自家就有。
不用去租。
而且極大。
這十三個體育館,即使未來領航系企業員工增長到二十萬,也是夠用的,這真的是有點壕到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