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
看著下方一雙雙目光,趙奇也是不由心生自豪,這樣的畫面,要在南宇帝國時代,幾乎是不敢想象的。
如今。
卻能經常看到,聯邦民心所向。
“等賣了糧食,就去買。”
“嗯嗯!”
“咱家人多,要是賣糧,今年可能不夠吃。”
“這.”
即使是一兩,也不是所有村民都出得起的,正當一些村民苦惱之時,趙奇又一次讓現場氣氛熱烈起來。
他大聲道:
“若是沒有錢,不用擔心,按照市價,用糧食換也可以,甚至,不用糧食,也可以獲得,但得付出勞力。”
“什么?這樣也可以?”
“趙組長,是真的嗎?”
大量目光齊刷刷看向臺上。
“當然是真的。”趙奇點頭。
“接下來,聯邦有不少的工程要建設,秋收之后,農閑下來,可以報名加入,只要完成規定的建設任務。”
“就不需要給錢和糧。”
此話一出,現場振奮。
“聯邦萬歲。”
“太好了,可以不出錢,冬天正好閑著。”
一個個幾乎下定決心,用勞動換,哪家沒有一把力氣?秋收之后,田里幾乎沒什么事,正好找點事做。
聯邦的政策,正的是不要太好,處處為他們著想。
而這樣的畫面,在整個聯邦治下,所有的村子發生著。
百城地區。
洛城。
最繁華的街道上,也貼出了公告。
“上面說什么?”
“鐵鍋,一兩銀子一個,每戶人家限購一口,稍后,辦事員會挨家挨戶登記發票,然后憑票才能去購買。”
“真的僅僅一兩?”
“千真萬確,這是聯邦給所有百姓的一個福利。”
和村民差不多,城鎮職工,也能憑借戶口,一兩銀子購買一口鍋和鏟,實在沒有錢,也能用勞力去換。
看著公告,居民們眼睛放光。
特別是公告下,還有個樣品。
一兩一口鐵鍋,簡直太便宜,就那分量,以前足以鑄造幾把好刀,但在聯邦手里,竟然是這樣大放送。
“太奢侈了!”
“這得浪費多少優質鋼鐵?”
一些練武之人不住地感慨。
這得有多不缺,才這樣送。
“一戶一個,夠不夠?”
“對啊!”
正擔心,就有人解釋。
“絕對可以保證,每戶都有,南慶有一個工業城,每天日夜產出各種商品,這樣的鐵鍋,一天十幾萬口。”
“十十幾萬?”
聽到這,集體咂舌,一天至少十幾萬口鍋的產量,要不要這么嚇人,一年下來,不得生產個五六千萬?
天哪!
這是什么樣的可怕制造能力。
見大家震驚,知情者一陣得意:“知道是怎么生產的?不是人工敲打,而是機器。”
“剛冶好的鐵。”
“鐺的一下,就壓出一口鍋。”
“工人們只需要檢查一下質量,裝箱運走,連毛邊都不需要人工打磨,這還是開始,以后產量還會更高。”
越聽,越是震撼,原來根本不用人,而是機械,一個呼吸就能產一個,直接能讓所有的鐵匠鋪都關門。
不過。
暫時來看,應該不會。
叮叮當當,看著遠處。
鐵匠鋪的生意,一直就沒有斷過,聯邦訂單,光是農具一項,聽說各大鐵匠鋪的生產就排到了一年后。
人群中,奉長生長嘆一聲。
短時間內,收攏民心,還推出如此政策,普惠于民,弄得他現在想做善事,甚至都找不到一點能做的。
施粥?
放眼望去,有流民?有乞丐?有無家可歸的人嗎?
沒有!
一個都沒,聯邦全部集中起來,給吃的,給喝的,給穿的,根本輪不到他再去做什么,至于施舍錢財?
禁止!
聯邦的意思很明顯,養懶人行,但不助長。
管吃管喝,不管錢。
要是自己去施舍,很容易讓其更加的懶惰。
因此。
城守大人專門在會上強調過,不要去施舍,真要有錢沒處花,就捐給聯邦的慈善機構,奉長生很支持。
這樣就很好,他的善心,也不是養懶人的。
此外。
捐個路。
修個橋。
以前的行善方式,現在也行不通了。
城守說過。
聯邦有統一的規劃,對全境范圍內的道路、橋梁、水利、城鎮整體規劃,由聯邦主導,統一修筑。
預計投資:天文數字!
奉長生了解過南慶的基建狀況。
嘖嘖!
嚇人!
光是南慶,如果投入要是按照銀兩來算的話,至少二十億兩白銀,如果全聯邦都那樣的標準,百億起步。
太有錢了!
更關鍵的是,還舍得花,更是舍得給百姓花。
雖然可能是建立在無數大戶被抄家的基礎上。
人家肯拿出來,而不是踹腰包,就值得敬佩。
看完公告,不一會兒,奉長生來到一家店鋪,當初和舒甫合作的手表店,現在都還在,只是轉給了他。
看了一眼。
感嘆一聲。
來到對面的一家店鋪。
“掌柜,這鍋質量簡直太好,小心使用,幾十年估計都不會壞。”
“是啊,用料十足。”
手下伙計們嘴里贊嘆不已。
聞言,奉長生笑了笑。
不久前。
他獲得了城內工業鐵制品的代理權,等于說,之后要賣的鐵鍋,也會從他這里流向市場,目前還在準備。
大宗貨物三天后才會到,一共三千口。
正式售賣日期是五天后,聯邦都一樣。
考慮到供貨需求,他只供應城內市場,按照聯邦的政策,肯定很多村民會選擇用勞力去換取鐵鍋鐵鏟。
按照規定,換取的,直接在駐村工作組登記。
不用來他這里。
很快,大規模的秋收開始。
整個本土大陸,一片忙碌,天地中,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以前大多是給地主種,自己只能留部分。
根本不夠吃的。
如今。
卻是幫自己收。
還取消了糧稅,一切,都仿佛做夢一般。
秋收前,經常半夜驚醒,差點以為是夢,看著手里沉甸甸的糧食,一個個是干勁十足,笑得合不攏嘴。
百城。
某村。
“聽說了嘛,村里要恢復河道,至少幾十扇地,要挖掉。”
“好可惜啊。”
“可惜什么,聯邦是為了解決水患,南慶那邊去年就弄了,今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沒有出現過水災。”
“真的?”
“騙你做什么,我一個跑運輸的兄弟說的。”
“這樣的話,也不錯。”
“不僅僅是河道,還有走道,整個百城地區,要重新規劃六級道路,只是不知道,又要占去多少的農田。”
“管它呢,只要有兩扇地,聯邦說什么,就是什么。”
只要眼前的美好不消失,對于聯邦政策,那是雙手雙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