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了會兒海風。
一輛皮卡開來,轉頭,舒甫加入到忙碌當中,卸下烤架,撐開桌子,臨近過年,各家的儲備挺是充足。
撿柴。
穿菜。
調醬。
不一會兒。
滋!滋!
烤架上,香味陣陣,這地方靠海,在海邊燒烤算是常規節目。
不過,大多是二十來歲以下的喜歡這樣。
大人們很少來。
很快。
對于舒甫,眾人多了一個認知。
大廚。
燒烤好不好吃,醬料占了七成。
一口下去。
舒甫調的各種醬料,便征服了他們的味蕾。
“太好吃了!”
“從小到大,沒吃過這樣美味的燒烤。”
“嗯嗯!”
聽著夸贊之語,舒甫一笑,對于吃,他挺挑剔,前世二十年輪椅,在家另一大樂趣就是研究各種吃的。
調醬。
算是一個大廚的基本功之一。
這技能,舒甫自認堪稱專家。
當然。
僅限華夏人的口味,要他調適合西方人口味的醬料,不太會整,主要是覺得太寡淡了,不合自己口味。
吃著。
喝著。
直到傍晚,才回社區。
入夜。
舒甫消失在房間中。
元城。
正元工業區,被路燈照亮的道路上,人來人往。
“駕!”
不時一輛馬車經過。
遵守規則,靠右走。
雖然天黑,這里依舊忙碌一片,各個廠房的燈都亮著,運進去零部件,出來就是一些成品,裝車運走。
對于這里的工作強度,大家已經適應。
或者說,很適應。
一天的工作時間,比以前在別處上工時,少上不少。
其余時間自己安排,到點就下班,相當規律。
薪水卻不少拿,伙食也好,總之,對于這份工作,萬分滿意。
西區。
一棟巨大的建筑外。
“咔咔!”
“砰!”
微弱的聲音傳出,工人們不斷往里面添料。
煤礦。
鐵礦。
木頭。
石頭。
各種原材料,通過進料口進去,而出來時候,則是變成了細顆粒,甚至于粉末。
工人們心里十分的震撼。
究竟是何等巨力,能把那些東西,壓碎、磨粉。
在以前,都是靠砸的,十分費人。
而現在,用那種電能,竟然輕易做到,唯一需要人力的,就是進出料口。
如此威能。
若是人不小心.不敢想,太嚇人了!
出料口。
一個個箱車緩緩從里面出來,里面裝著粉碎軌后的原材料,一看,立馬有人上去,拉著車子的前部分。
“一、二、三!”
六個大漢。
用力一推,車子動了起來,前行百米后。
“嘩!”
工廠建在山包上。
由于高度落差,車子直接順著兩條軌道,滑了下去,很快。就滑出了數百米,抵達了較為平坦的地方。
兩匹馬上來,工人綁上扣環,拉著車就向前走。
前往下一個工序點。
核心廠房。
控制室內。
此刻。
舒甫正滿意看著各方數據,現在,二期工程已經完工,在此之前,核心廠房的功能,實在太過于集中。
如加工鐵礦。
破碎。
粉末。
精篩。
煉鐵。
加工。
全部都集中在一起,相當擁擠。
于是。
二期工程。
則是把一些功能分出去,比如專門的破碎廠,無論是礦石,還是木頭,先一步在那里破碎成需要樣子。
然后,再運往下一個工廠。
如此一來,可以節省下核心廠房的一些空間,增加設備。
技術外泄?
不存在的。
分出去的那些廠房,設備也是如‘發電機’一樣,內部結構,依靠傳送技術,封裝嚴密,無法被拆卸。
自動化程度高。
想維修,只有自己能做。
來到核心廠房頂部。
眺望。
遠處。
只見一個巨大廠子頂部冒著白煙發電廠,已經開始投入運行,整個工業區的電,目前都是由其提供。
不過,現目前。
火電廠并未全功率運轉,工業區用電多,但依舊有限。
等到需要接入電網,才會增加輸出。
此外。
自來水廠也已經投入運行,但規模不大,其建設目的,僅只是為了供應工業區這五萬多人的用水而已。
沒錯。
五萬。
現如今,工業區的人員,已經增加到五萬。
三班倒。
加上工人們的家屬,這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一切。
正穩步推進。
接下來,就是第三期工程。
比如二備倉庫,備用火電廠、醫院、正式宿舍等,現在很多原來的本地人,依舊住老房子,沒有拆遷。
按規劃。
會修十個大型社區,安置他們。
便于管理,有的也能就近上班。
數公里外。
北門貨場。
忙碌無比,借著燈光,這里也是倒班,全是各大勢力的商隊駐扎地,專門負責從工業區接貨,然后分發。
“一車抽紙,十八號。”
商品出來,念號取貨,輪著來,下一車就是給另一個家族。
“快!”
“卸車!”
那個商號趕緊招呼工人,卸車,轉運,工廠出來車比重載馬車還大,足夠三輛重載馬車裝的。
卸完一車。
又來一車。
不斷有商品運出。
抽紙。
發電機。
線纜。
電熱片。
輪胎。
每一個,都是緊俏商品,小心翼翼,生怕磕了。
此時。
這里的工人們已經有新工具。
獨輪車。
工人們對其很是喜歡。
轉運好手!
如今。
被大量運用在礦場,畢竟挖礦到運到重載馬車上,也有不少的距離。
以前都是人搬,現在,盡管還需要搬上車,但中途可以節省很大的體力。
因此。
在上月推出后,各方勢力要了很多。
不同其他,獨輪車是零件式,一共十六個部件,組裝容易,維修也容易,關鍵是運輸的時候占空間少。
正大量裝備各個原材料場。
同樣。
也接到了外界的巨額訂單,相比重載馬車的昂貴,這種獨輪車小巧,便宜,使用場景更多,更為廣泛。
裝滿一車。
輪胎微扁。
出發!
長長的車隊離開工業區,放眼望去,一條光帶蔓延至天邊。
沒錯。
工業區外,主運輸道路,此時已經通了路燈,不過,相比工業區內部的電線桿,這里的路桿全是木頭。
上面吊了一個燈,很簡陋。
但足夠亮。
直通城區。
為了應付如此巨大的運輸量,元城這幾個月的馬匹價格,都上漲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