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接下來的幾天,許秋和課題組的小伙伴們對《自然》初稿進行反復修改。
終于,在周五的時候,拿到了最終的版本,不論是文章中的觀點、故事線、文字表述、圖片都經過了反復的潤色與修改,已經臻于完美。
說起來,許秋這篇《自然》文章,從工作量上來看,屬于“小論文”,更多的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有機光伏領域的同行們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因此,這篇文章撰寫、修改所花費的時間并不多,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前期的實驗時間也不長,只有一個多月,如果加上許秋在模擬實驗室中花費的時間,實際上的耗時應該在一年到兩年之間。
即便是一兩年的時間尺度,在CNS級別的工作中也不算長。
像CNS級別的“大論文”,比如那種粒子對撞機相關的,需要大量實驗數據支撐的論文,可能光整理數據、撰寫文章的時間就要花費幾個月、半年的樣子,實驗周期甚至要三到五年。
當然,話說回來,不管是“大論文”還是“小論文”,不論耗費的時間是多是少,只要工作本身能達到CNS的級別,重要程度那都是頂格的。
而且,許秋認為,對于有機光伏、鈣鈦礦、石墨烯之類“門檻比較低”的科研領域來說,在高檔次的期刊上發“小論文”,反而比發“大論文”更加合適。
一方面,從功利性的角度上來講,學者發“小論文”的性價比,顯然比發“大論文”更加高一些。
如果能一年發一篇CNS的話,大多數人肯定不愿意三五年發一篇CNS。
同時,花三五年的時間去憋一篇CNS“大論文”,屬于“把雞蛋放在了同一個籃子里”,風險太大了。
如果憋出來了,那還可以接受,可如果憋不出來,那就悲劇了,而且,悲劇的往往不是導師。
因為一般有機會沖擊CNS的導師,通常早已經功成名就,說不定手里本來就有CNS呢。
所以他們的容錯率往往比較高,就算沖擊CNS失敗,這個工作多半也可以轉投《自然》大子刊,再不濟也能發在NC、AM上面。
發不了CNS,無非是不能給自己錦上添花罷了,影響不大。
但負責這個工作的學生可能就比較慘了,耗費了三五年的時間,多半還要延畢,結果最終就只產出一篇NC或者AM,這會極大的影響他們之后的科研道路。
畢竟,他們如果有沖擊CNS的實力,卻不去沖擊CNS,而選擇水文章的話,把一個大的工作拆分成若干個小工作,三五年時間發三五篇AM級別的文章,還是可以做到的。
有三五篇AM級別的工作,出國做個博后崗位“鍍個金”,回國到一所普通一本高校特聘副教授,再努努力,轉正的難度也不算高。
當然,這些都是從功利的角度上來考慮的。
另一方面,對于“門檻比較低”的科研領域,從領域發展的角度來講,確實也應該把CNS級別的重大實驗突破,以“小論文”的形式,早一些公布出來。
因為領域的門檻比較低,所以有了重大的實驗突破,其他研究者也可以迅速的模仿、跟進,讓這個領域快速的發展。
反之,如果選擇把這個重大的實驗突破藏著掖著不發表,自己哼哧哼哧的去研究,攢一個“大論文”出來,就會拖累整個領域的發展速度。
比如,許秋現在把17疊層體系,以及18二元單結體系報道出來,其他課題組就可以加速跟進,開發出類似的疊層器件、類似的ADADA型受體材料,推動有機光伏領域的發展登上一個臺階。
但如果許秋把這兩個工作悶在手里,自己研究一年后,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再發表,那么這一年來,其他研究者可能都在做無用功,因為他們研究的方向大概率是“死路”。
在有機光伏這樣“門檻比較低”的科研領域中,選擇發“大論文”的話,只有許秋一個團隊在研究,而選擇發“小論文”的話,就可以讓整個研究領域數百個團隊通力合作。
顯然,在前者的情況下,整個領域發展的速度,大概率是要落后于后者的。
哪怕許秋天賦很高,且有系統這樣的外掛,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抵得上整個領域的研究者。
這個現象,再往深處考慮,其實就是“選擇大于努力”的體現,許秋為眾人指明一個相對正確的方向,就可以幫助其他研究者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在科研圈里,選擇大于努力的現象,其實比現實中大多數的行業都要明顯。
公
現金/點幣等你拿!
倒不是說努力不重要。
努力當然重要,就算有再好的點子,不去實踐,也等于零。
只是努力其實挺廉價的,尤其對于國人來說,吃苦耐勞就是傳統美德,人均肝帝嘛。
舉個例子,科研圈里,張三天天加班,一周工作100小時,李四只是正常的996,一周不加班,只工作72個小時,從兩人的工作量上來講,差距并不大,只有不到兩倍的差距。
然而,張三選的方向一般般,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李四方向選的方向較為正確,成功率可以達到千分之一,這就會造成十倍的差距。
而最終的科研成果期望,可以簡單的看做是“努力”和“選擇”相乘。
也就是說,除非張三的努力程度是李四的十倍,他才有可能超過李四。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時,一周也只有7天。
歸根結底,造成科研圈里選擇大于努力的根本原因,是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非常大。
剛才還只是成功率萬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差別,如果是成功率十萬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的差別,就會造成上千倍的差距。
上千倍的差距,就更讓人絕望了,張三辛苦干三年,可能還不如李四劃劃水干一個月。
反映到現實中,就是有些博士生,努力三年,甚至延畢一年、兩年,可能都沒有任何科研成果產出,而有些人,在本科、研究生階段就能隨隨便便發SCI,甚至發表CNS。
或許正是因為不同人之間的科研天賦差別極大,且科研天賦是隱性的天賦,才導致學校明知道大多數人不適合科研,卻仍舊大批量的招收理工科研究生。
就是為了篩選,把科研天賦好的種子選手給篩選出來,導向到科研的道路當中。
不過,效果嘛,并不是很理想。
現階段,人類群體中最精英的那一小撮人,往往都不在科研圈,而是在金融互聯網領域里忙著搞錢。
究其原因,雖然科研人員從某種角度上講,是人類文明未來的希望,理應給予最高的資源配給,但現在科研人員的待遇實在是太低了,配不上他們的身份。
而越是精英,越是利己,在沒有好處的情況下,光憑著一腔熱血和信念,真的難以為繼,除非他們本身來自精英階層,已經實現了物質上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圈屬于“選擇大于努力”的領域,現實中也存在一些“努力大于選擇”的領域。
原因嘛,就是選擇對于最終收入期望的影響并不大,至少不會像科研一樣,有動輒十倍甚至更高的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每多努力一份,就能多掙一份的錢,多勞多得,干就完了。
比如,大多數重復性體力勞動,搬磚、進廠、送外賣之類的,與其花大量的時間考慮去哪里搬磚,還不如多干點活,因為差別都不大……
再比如,金融里面的頂級工作,投行,一周工作100小時基本上是標配。
甚至有投行單位在招人的時候,就明確注明了“能接受17小時工作制,盡量一周七天到崗”,也就是“朝九晚二,全年無休”。
當然,薪資也很夸張,年薪大幾十萬,上百萬不是夢。
上午十點,許秋帶著最終版本的《自然》論文草稿前往先材513。
此時,魏興思已經提前沏好了茶水,待許秋進門,便急切的問詢道:“都改好了?”
許秋“嗯”的應了一聲,將手中的U盤遞給魏興思,隨后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然后從旁邊拉了一個轉椅,坐到魏老師的后面。
魏興思將文件拷貝到電腦中,搓了搓水,操作鼠標,開始瀏覽正文。
這篇文章的格式,許秋已經按照《自然》期刊的要求進行了初步的排版。
因為《自然》和《科學》一樣,都有版面上的要求,如果版面超過了限制,也會對過稿造成影響。
標題是“單結有機光伏器件,效率超過了18”,非常的簡潔。
說起來,最開始學姐教許秋寫SCI論文的時候,曾經說過標題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起的非常“哇塞”。
許秋當初也是深信不疑,但隨著自己發表文章的數量慢慢變多,他發現當一個工作非常厲害的時候,完全不需要多余的解釋,直接把工作的亮點懟上去就足夠了。
比如,現在許秋起標題的時候就非常的隨意,這個標題他只用了十幾秒鐘就想好了。
文章的標題,魏興思沒有發表意見,算是默認了。
隨后,魏興思看了看作者名單,掃了一眼十二個作者,目光在許秋名字后面代表著通訊作者的“*”上多停留了幾秒,隨口問道:“許秋,你第一次當通訊作者,有什么感覺?”
“好像……”許秋撓了撓頭:“沒什么感覺。”
魏興思被噎了一下,過了好一會兒,似是回憶般的說道:“我第一次當上通訊作者,是33歲,那時我進入NREL一年半……”
接下來,魏老師沒有像平常看文獻那樣跳著閱讀,而是順著從摘要、引言、正文、參考文獻、作者貢獻、支持信息……讀了下來。
中途,他偶爾轉過頭和許秋交流上幾句,改動幾個形容詞、動詞、從句。
魏興思并沒有對正文做出太多的修改。
一方面,許秋拿出來的《自然》文章草稿已經被反復修改過了,不存在太多明顯的紕漏。
另一方面,魏興思也知道,現在的許秋在有機光伏領域上的造詣,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他,如果強行提出意見,要求許秋修改,可能反而越改越差。
其實,研究生對某個細分領域內的理解超過老師,在科研圈里,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舉個例子,魏興思課題組內,“有機太陽能電池”是一級領域;
“非富勒烯受體”、“富勒烯受體”、“聚合物給體”、“小分子給體”等等,是“有機太陽能電池”這個一級領域下細分的二級領域;
“ITIC系列受體”、“PDI系列受體”等等,是“非富勒烯受體”領域下細分的三級領域;
“IT4F受體”、“IDIC受體”等等,是“ITIC系列受體”領域中下細分的四級領域;
往下還可以劃分五級、六級、七級……細分領域。
導師建立一個課題組,一般會深耕一個或多個一級領域,而他帶的大多數學生會選擇這個一級領域內,某個細分領域進行選題、研究。
導師因為有過去的研究經驗,所以他在一級領域內,大概率是強于學生的。
不過,對于具體的五級、六級、七級……細分領域來說,實際負責做實驗的學生,就會強于導師。
許秋現在的情況,屬于比較特殊的,他在有機光伏這個一級領域超過了魏興思,甚至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內,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者之一。
像韓嘉瑩、鄔勝男、莫文琳,她們分別專精于給體材料、受體材料、三元和疊層器件,在對應的細分領域下,她們是比魏興思要強的,但對于有機光伏領域整體的理解,還是弱于魏老師的。
魏興思在反復檢查、修改了兩遍《自然》文章后,把正文、支持信息、原始數據等拷貝到大電腦上,完成了《自然》文章的投稿。
“呼——終于完成了。”魏興思臉色有些潮紅,他長呼一口氣,活動了一下身體,說道:
“晚上你帶他們出去聚個餐吧……另外,我們四月份去漂亮國參加MRS會議,也要記得準備一下行李,帶一些必備的物品,比如轉換電壓的插座之類的……”
相關
__言情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