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70效率定格17.36!《科學》文章投出(求訂閱)
470效率定格17.36!《科學》文章投出(求訂閱)
熱門、、、、、、、、、、、、、、
周二上午,材一216。
昨天學妹的第一批疊層器件,最終的效率做到了16.85,距離17僅差一步之遙。
因此,今天眾人都非常關注許秋做的第二批器件,不知道他能否取得突破,將效率一舉沖上17。
許秋穿戴好防護裝備,進入蒸鍍手套箱。
他的周邊圍著滿滿當當的一圈人,除了韓嘉瑩、莫文琳以外,吳菲菲、孫沃、田晴他們也跑過來湊熱鬧。
許秋表現的倒是比較淡定,因為他已經提前通過模擬實驗室摸過底,得知了這批器件的具體情況,所以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他熟練的打開蒸鍍艙,取出器件,連接線路,開啟源表、模擬太陽光源,運行軟件,開始測試。
半分多鐘后,源表上的電流、電壓數字終于不再跳動,測試結果在屏幕上顯示了出來:
開路電壓1.64伏特,短路電流密度14.33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73.2。
光電轉換效率,17.20!
看到結果,韓嘉瑩抱住許秋的手臂,來回搖晃著:“師兄,你真的做到啦,17!”
莫文琳的神色有些莫名,不過也是笑著祝賀道:“恭喜許秋,距離《科學》文章的發表越來越近了”
吳菲菲似乎是魏興思派來的“間諜頭子”,轉頭說道:“孫沃,你去通知一下魏老師,說許秋把效率做到17了。”
“好的。”孫沃憨憨的應了一句,說完便前往218了。
這時,田晴插話道:“許秋,取得了這么大的突破,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沒問題,”許秋心情大好,自然沒有拒絕:“今天我請大家喝奶茶,就那家新開的‘快樂茶’吧,大家隨便點,不用想著給我省錢。”
“好耶,終于可以宰大戶啦。”田晴笑著瞇起了眼:“我要喝新出來的雪山莓莓桂花凍”
范文堂在外面辦公室里看著文獻,這段時間他也知道組里在搞大動作,不過他比較本分,沒有特意去打聽,只是專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期能夠盡快的融入到課題組的氛圍當中。
不過,范文堂畢竟人在辦公室里坐著,其他人說話也沒有專門避開他,因此也是能聽到一些只言片語的。
比如現在,范文堂就得知許秋把有機光伏器件的效率做到了17,他心中的感受差不多就是:
“太TMDNB了!這是要發CNS的節奏啊!”
“一般在研究生期間能發CNS的,基本都是高年級的博士生,而許秋才是直博生一年級啊……”
“大佬,恐怖如斯……”
主要也是因為范文堂來課題組的時間比較短,雖然看到了很多許秋前期的工作,也聽說了許秋的一些傳奇事跡,但畢竟不是他親身經歷過的。
換言之,范文堂還沒有對許秋的傳奇事跡產生“抗體”,而課題組里的其他人都已經被許秋震驚到麻木了。
就比如,現在田晴聽到這個消息,第一時間的想法就是:“許秋要發大文章了,我又可以從他這邊‘敲詐’一杯奶茶過來。”
很快,魏興思得到消息,三步并作兩步的從隔壁218辦公室奔了過來,嘴里還叼了半只沒有吃完的蘋果。
快速啃了兩口蘋果,魏老師將剩余的蘋果核準確丟入了辦公室內的垃圾桶中,隔空向著實驗室說道:“許秋,聽說效率突破17了?”
“嗯,17.20……”魏興思走近后,許秋看了眼電腦屏幕上剛剛出現的最新結果,繼續補充道:“噢,現在效率又提升了一些,到了17.24。”
魏興思一時竟不知如何表達,心中百感交集。
前不久,他讓吳菲菲那邊的鈣鈦礦團隊停了實驗,雖說是出于對許秋的信任,但其實,他的內心也不確定許秋一定可以把效率突破到17。
畢竟器件效率這東西,比較玄乎,包括他自己本人之前在NREL做PDI相關研究的時候,有時候連續一個月做器件,結果效率越做越低,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每次自以為是“優化”,其實都是“反向優化”……
沒想到,到了許秋這里,仿佛就沒有什么瓶頸一般.
這才剛剛過去幾天時間,就再次傳來了捷報,性能連續突破都不帶停的。
過了好一會兒,魏興思終于平復了心情,贊揚了一句:“非常好!”
隨后,魏興思又問道:“接下來的工作怎么安排?我查了一下,今年過年的時間比較早,2月1號是春節,今天是1月11號,我要根據許秋你這邊的情況安排課題組放假的時間。”
“唔……”許秋思索片刻,回應道:“差不多還要兩周時間吧,雖然比較趕,但應該可以搞定。”
“之后莫文琳要去NIM送樣進行第三方檢測……”
“我要用SEM掃描電鏡測試一下厚度,繪制底電池、頂電池膜厚與器件性能對應的二維圖譜……”
“還要再補充八批器件……”
“同時我還要繼續改一改文章正文和圖片……”
“最后,還有要讓組里的眾人再完善一下文章……”
“不錯,不錯,”魏興思點點頭,隨后看向眾人環視了一圈,說道:“今年大家都辛苦了,產出了不少高質量的工作,我們加油把這個工作做出來,然后今年給你們多放兩周的假,剛好也可以給手套箱重新加工,以及課題組搬家預留出時間來。”
“哇哦——”魏興思話音剛落,課題組里就響起了歡呼聲。
魏興思見自己這個“啦啦隊隊長”的鼓舞效果非常好,也就沒有多留,又閑聊了幾句,便轉身離開。
之后,眾人也相繼散開,一邊繼續各自的工作,一邊嘴上討論著長達一個月的寒假該怎么“浪”。
當然,討論假期怎么玩的主要還是田晴,其他人都相對比較宅,多兩周的假期基本上也是在家里多宅兩周。
韓嘉瑩返回辦公室,繼續撰寫她的文章,她也要在放假前把手上這篇AM文章給投出去才行。
許秋繼續測試器件,最終,這批器件的最高效率達到了17.27。
莫文琳前去制備新的第三批疊層器件,同時抽空預約了NIM的測試。
因為莫文琳去NIM那邊的次數比較多,所以她也和測試員小哥混熟了。
一番交涉下,她預約了一個加急的單,測試時間就在這周五,最快下周就能出檢測結果。
有熟人還是比較好辦事的,畢竟不管規則是怎么樣的,總還是要有人來處理具體事務的。
接下來的幾天,實驗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重復制備器件,拿到重復性數據。
因為莫文琳第一時間被派去京城NIM送樣了,許秋自己要忙著改文章的事情,鄔勝男雖然偶爾會來邯丹這邊幫忙,但她的工作重心還是放在Y系列材料的表征上,她需要和時間賽跑,趕在學校公共測試平臺關閉之前,盡可能的拿到更多的數據。
所以,做器件的重擔就壓在了學妹的頭上。
好在幾個本科生終于考完了試,相繼返回了實驗室。
于是,殷后浪和徐心潔便被韓嘉瑩抓了壯丁,前來幫忙制備器件。
本來,殷后浪還買了考完試就直接回家的車票,但在學妹的一番“善意勸說”下,最終把票改簽到了一周以后。
同時,范文堂也被許秋派去跟著制備器件,反正現在條件已經摸索好了,讓他去按照標準條件做做器件,練練手,也可以提高他實踐的能力,順帶減輕一些學妹的壓力。
主要這段時間觀察下來,許秋覺得范文堂還是比較靠譜的,也該給他加加擔子了。
雖然在這篇《科學》文章中,不會掛范文堂的名字,但如果他表現好的話,之后的好處大大的有。
畢竟,許秋這邊最不缺的就是實驗想法了。
時間過的很快……
終于,到1月19號的時候,經過連續十批器件的奮戰。
組里有機光伏疊層器件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定格在17.36!
其中,開路電壓1.64伏特,短路電流密度14.35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73.7,基本上也達到了數值波動的極限。
說來也巧,這個效率的最高數值,剛好和許秋之前在模擬實驗室中初次摸索的結果一致。
另外,十批器件的數據,在去除異常點后,平均光電轉換效率為17.07,標準差為0.22。
這說明結果非常的穩定,數據的可靠性很高,不是那種偶然出現的實驗現象。
之所以重復性實驗非常重要,就是因為做實驗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導致實驗數據發生異常。
就比如,在測試效率的時候,如果無意間把原本0.04平方厘米的面積,錯誤的輸入成為了0.03平方厘米的話,最終得到的效率數值就會提高33.3。
也就是說,假如原先是12的效率,因為輸入錯誤,就會變更為16,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夸張的。
如果這個時候,通過自身重復性實驗,或者第三方檢測,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正。
但假如既沒有做重復性實驗,又沒有進行第三方檢測,研究者也沒有注意到數據的異常,或者注意到了異常卻假裝沒有注意到,最終把數據整理成為了文章,發表了出去。
要是發一發SCI三四區的小文章,可能還不會被人發現,因為這種期刊一般沒什么人看。
可如果是發《自然》、《科學》這類的頂刊,必然會有很多人看到,并去重復實驗結果。
假如別人一直重復不出來,就會有同行找你要原始數據,然后你一提供原始數據,同行很快就會知道這個數據存在問題,至少沒有重復性實驗。
最終的結果就會被認為是學術造假,然后被期刊撤稿。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聞報道,說某某發表在CNS頂刊上的文章被撤稿了。
而且,國內也算是這方面的重災區,尤其是生物方面的。
比如,他們同一個實驗,做了十次,拿到了十種結果,然后找到一個比較厲害的結果,發表了出去,還對外聲稱自己重復了十次實驗,拿到了這樣的NB結果,再基于這個結果分析了一大堆,講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
確實是十次實驗,只是十次的結果都不同罷了……
數據可能也是真實的,沒有修改過的,只是不具備可重復性……
同時,學術造假也是真的。
畢竟發表學術論文的實質,是便于不同學者之間進行交流的。
這種無法重復的結果被報道出來,純粹是浪費其他人的時間。
基本上,這種撤稿事件一發生,如果確認是學術造假的話,這位研究者學術生涯基本上也就到此為止了,他的ID會被所有期刊公司拉黑。
相對來說,有機光伏領域,尤其是ITIC非富勒烯體系的結果,還是比較好重復的。
比如許秋開發出來的ITIC系列材料,組里報道的結果是12、13。
放到其他課題組的話,小課題組可能他們因為加工工藝優化的不夠好,沒辦法做的和許秋一樣高,但一般也能做到效率10、11;
而像龔遠江、徐正宏等大課題組,基本上材料到手后,對照著文獻中的制備條件,幾個博士、博后輪番上場,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能把許秋這邊的結果差不多重復出來。
同時,有機光伏領域每個突破世界紀錄的體系被報道出來,都被強制要求第三方檢測,這也大大提升了造假的難度。
因此,許秋幾乎沒有聽說有機光伏領域有造假的,至少頂刊方面是沒有。
如果是SCI三四區的期刊,那就不好說了。
畢竟有機光伏領域雖然相對鈣鈦礦、石墨烯是冷門,但也不算那么冷門。
這樣“中不溜”的領域發表在SCI三四區上文章,大概率都比不上發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章。
因為中文核心的話還有一些大佬,會因為ZZ任務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去投稿;
而SCI三四區的話,大佬基本上都不太看的上,就像魏興思基本只看SCI一二區文章也只發SCI一二區文章一樣。
ZZ任務很容易理解,要提升國內中文期刊的影響力嘛。
其他方面的因素的話,比如之前徐正宏課題組的一篇文章,據說他們最開始投了《自然·能源》被拒,轉投《焦耳》又被拒,轉投NC再被拒,投AM又又又被拒,最后就投到了中文核心期刊某學報上。
他們主要講述的是關于ITIC、IDTBR這類ADA型非富勒烯材料,為什么性能比較優越的猜想。
因為是純猜想,沒有太多實驗數據的支持,所以不受期刊公司的歡迎。
他們也不愿意把這個他們認為是正確的猜想,發表在比AM還差的期刊上,索性就發了篇中文核心,然后給國內圈子里每個同行都通過郵件發送了一份拷貝。
許秋也從魏興思的渠道拿到了一份,閱讀過后發現對方文章寫的還是不錯的,從語言上來看,可能是徐正宏親自寫的,或者他組里的小老板梁浩賢寫的。
他們提出的觀點,至少可以自圓其說,還是有一定啟發性的,但之所以難以發表在《自然·能源》、NC、AM上,主要就是因為缺乏實驗數據的支持。
如果光提理論的話,其實許秋也可以隨便提出好幾種理論來。
用來解釋過去的理論其實并不難想,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都是已經定死了的,而能夠預測未來的理論那才NB。
這其實也是科學和玄學的區別。
科學既可以解釋過去,又可以預測未來,而玄學只能解釋過去,對未來的預測就是模棱兩可的。
像陰陽五行八卦,生辰八字,星座命格之類的,就是玄學。
但很多人都愿意相信這些,可能也不完全是相信,只是這些東西有時候剛好能滿足人們對于某些方面的期許吧。
除了器件數據外,在這幾天,許秋也去測試了SEM和光吸收光譜,繪制得到了最終版本的膜厚與效率對應的二維圖譜,并和其他小伙伴們一起完善了文章。
現在,這篇《科學》文章基本上已經被打磨的非常完美了。
莫文琳上周五從NIM返回,并在昨天拿到了NIM出具的檢測結果,標定效率17.1,與實驗室中17.3的結果基本一致。
中途,NIM的檢測員還找莫文琳聊了幾句,表示:“看到了這個結果后,一開始還以為是我們儀器出現故障了呢,或者器件面積計算錯誤,后來反復測試,還叫來了檢測組長一同測試,這才把結果確定了下來。”
他們做檢測這一行的,還是對當前領域的進展有所了解的。
因為一般過來送檢的都是接近世界紀錄級別的器件,所以他們也需要確認屬實后才能簽發證書。
本來之前有機光伏的世界紀錄是14左右,現在突然就突破17了。
一次性三個百分點的突破,讓他們不得不謹慎。
另外,這個檢測員還表示:“本來之前找我們做有機光伏器件效率標定的課題組有很多,最近這一年因為你們的團隊太猛了,基本上只有你被派過來做檢測,其他課題組過來的次數明顯減少,對我們所的營收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當然,這肯定就是客套話了。
畢竟,NIM負責的檢測主要還是儀器標定,有機光伏效率標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算常年不開張,也不會對整體業務的營收造成太大的影響。
晚上,許秋帶著最終版本的《科學》文章找到魏興思。
之前兩人已經看了很多遍文章草稿了,現在最后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后,便將文章投了出去,并上傳了原始數據。
完成投稿后,魏興思從背后的小冰箱中取出兩瓶元氣樹林的蘇打氣泡水,遞給許秋一瓶,感慨道:“終于忙完了,可以好好歇一歇了,這段時間你就不要做實驗了……”
許秋接過飲料,打開喝了一口,是水蜜桃味道的,還不錯,挺清爽的。
不過他并沒有接話,因為按照許秋對魏興思的了解,對方絕對會有后續。
果然,魏興思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放假就定在1月24號到2月20號,放假前的這幾天時間,需要你吳菲菲一起負責一下之后搬家的事情,以及手套箱改造的事情……”
“沒問題。”許秋點頭應下,這些都算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行,那我給龔遠江打個電話,和他匯報一下這個喜訊。”說罷,魏興思當即撥打了龔遠江電話。
許秋也沒急著走,留下來看看魏老師人前顯圣也挺好玩的。
很快,電話被接通,魏興思開了免提,招呼道:“喂,遠江啊,文章我們剛剛投出去了。”
“那篇《科學》嘛,效率你們現在做到多少了?之前問你一直都不肯說,說要保密……”龔遠江佯裝不滿道:“現在文章都投了,總該告訴我了吧,況且我還掛了名字的。”
魏興思得意洋洋的說道:“17.36,NIM那邊標定的結果是17.1。”
“多少?17?”龔遠江驚訝的反問了兩句,隨后說道:“你這是不給其他人活路啊,本來我還想炫耀一下我這邊最新的成果呢,我們組的曹思,剛剛把全小分子的器件效率做到了14。”
魏興思順著龔遠江的話,“贊揚”了一句:“14,也不錯嘛。”
龔遠江哪里聽不出魏興思的潛在之意,輕嘆一口氣:“哎,和你們這17比,還是比不過啊。”
“哈哈,”魏興思笑了笑,接著也沒有繼續顯擺,而是轉移話題,談起了正事:“我們這邊文章投了出去,接下來還要一起商議基金申請的事情。”
“嗯……是今年三月份申請吧,”龔遠江接話道:“上次我覺得整合的已經非常好了,這回我們再各自檢查一遍,如果沒有什么問題就按照現在的版本準備申報吧。”
兩人又閑聊了幾句,掛斷了電話。
魏興思的心情非常愉悅,轉頭看向許秋,說道:“我們這周沒開組會,等放假前補開一次……對了,你今年過年回家的票買上沒有,好不好買?”
“買是買上了,”許秋回應道:“不過1月24號的沒買到,我買的1月27號的硬臥。”
“唔……這樣吧,”魏興思想了想,說道:“你看看有沒有直達你家的機票,如果有的話就買機票,然后把火車票退了,費用我幫你報銷。”
“行。”許秋也沒有推脫。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