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生于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蜀山懸劍傳 >>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生于無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生于無


更新時間:2021年01月06日  作者:大明終始  分類: 武俠 | 傳統武俠 | 大明終始 | 蜀山懸劍傳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

酈雪璇見此,換個話題問道:“前輩講到,不管是先天八卦圖還是后天八卦中,兩者中間都有留白的部分,先天卦圖中稱為‘零’,后天卦圖中則稱為‘五’,兩者都是太極所在的位置。請問這當如何理解?”

青衫道人道:“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后漢的馬融解釋說:有太極,謂北辰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節氣節。北辰位居不動,其余四十九運而用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演數之法,必除其一,天地之理,盡在這兩句之中。

術家視這兩句為教人卜筮之法。術家卜筮,需用蓍草五十根。演數時,隨機抽出一根,將其放于桌幾上方,只用四十九根來卜筮。這個放于桌幾上方,懸而不用的一根就是太極。

三國時期的易學大家王弼注釋易經曰:‘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之太極也,夫無不可以無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極,而必明其所宗也。’”

青衫道人問道:“你倆誰能說說這是何意?”

酈雪璇回道:“千變萬化,定有一個恒定不變。或者說,千變萬化,隱含在一個變化之中。”

青衫道人贊許道:“‘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數而數以之成’。這兩句用中藏體,體中藏用,實乃術數的精義。,‘不用之一’的存在是另外的四十九能夠發揮作用的條件。‘不用之一’不是數,但所有的數都因為它而成其為數。載:‘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不用之一’是本,是作為萬物的根源和根據的‘無’。

五十乃完整之數,當數處五十時,天下萬物各居其位,恒定穩固。可若虛其一數,其它四十九數便可流動變化,千變萬化,生生不息。”

酈雪璇略一沉吟,心領神會道:“如同‘捉放曹’這個游戲,空出一格,便有百種變化,千般結果。”

青衫道人笑道:“你這娃娃果然冰雪聰明。‘捉放曹’這個游戲是孩童版的奇門遁甲,而奇門遁甲,遁的就是這個‘一’,數由一始,亦從一終,一始一終,變化始生。”

白復劇震,虎目精芒乍現,把握到一種微乎其微、玄之又玄的道法。

白復問道:“敢問前輩,‘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不溫不涼,不宮不商。聽之不可得而聞,視之不可得而彰,體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嘗。故其為物也則混成,為象也則無形,為音也則希聲,為味也則無呈。故能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經也。’如何理解?”

青衫道人頓了頓道:“‘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說的是一切‘有’都來源于‘無’。

云:‘天下萬物皆生于有,有生于無’。萬物的‘有’恰恰是通過否定性的‘無’建立的。天地萬物的屬性都來源于否定性的限定——由一連串的“不是”構成了它的“是”。

說這匹馬是白的,就意味著這匹馬不是其他任何顏色。說雞蛋是圓的,就意味著雞蛋不是其他的任何形狀。

如同用鑿子去雕石像,每鑿一下都是對石頭的‘否定’,而每一次‘否定’都意味著石像作為‘有’的呈現。

‘有’,有生有滅。‘無’,無始終、無成毀。

‘有’能發揮作用,在于‘無’。‘有’必須借助‘無’才能存在。

陶罐器皿之所以能盛物,不是因為實心的部分,而是因為虛空的部分。屋子之所以能住人,也是因為中空。”

青衫道人說道這里,停頓一下,望著酈雪璇道:“天下各門各派,唯有峨眉藏有御劍術秘籍,但你們峨眉為何近百年出不了劍仙一類的卓絕人物?”

酈雪璇一愣,道:“劍仙,那只是個傳說吧?就我所知道的歷代祖師中,就是達到明心見性境界的幾位大宗師,也沒能達到劍仙級別。”

青衫道人傲然一笑,道:“那是因為他們沒得其法。”

酈雪璇正色道:“閣下武功高絕,我輩今生望塵莫及。您可以責罰我,但不能侮辱我峨眉歷代祖師!

青衫道人正要反唇相譏,但見酈雪璇凜然正氣,話到嘴邊,又忍了回去。他琢磨了一下措辭,道:“這幾位大宗師佛學修為確實高深,但佛學乃是從天竺傳來,與中土諸子百家不是一脈。

“緣起性空”,是佛陀歷盡千辛萬苦之后悟出的“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佛學講究覺悟圓滿,反映在劍法上,就是“劍禪合一”,劍術占四成,禪理占六成,劍客必須達到“無念、無想、無我”的意境,劍術才能大成,方能由劍入道。”

酈雪璇不解,反問道:“難道不是嗎?”

青衫道人道:“不能說有錯,只能說這是佛門一家之言。

在道家看來,劍道本質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試探。”

酈雪璇不明白:“為什么劍道不追求完美和圓滿呢?”

青衫道人淡然道:“所謂的圓滿代表著某種平衡。同樣,圓滿也代表著沒有變化。‘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

但是劍道就是一種殘缺,沒有絕對的靜止,沒有絕對的平衡。如果剛才所講,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演化,必除其一。”

說道這里,青衫道人若有所思,感慨道:“所謂修行,就是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世的時間”


上一章  |  蜀山懸劍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