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懸劍傳第八十七章 象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蜀山懸劍傳 >>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象癡

第八十七章 象癡


更新時間:2021年01月06日  作者:大明終始  分類: 武俠 | 傳統武俠 | 大明終始 | 蜀山懸劍傳 

主題模式:

恢復默認

作者:大明終始

更新時間:20050918:23


青氈帳暖喜微雪,紅地爐深宜早寒。走筆小詩能和否,

潑醅新酒試嘗看。僧來乞食因留宿,客到開尊便共歡。

臨老交親零落盡,希君恕我取人寬。

——《初冬即事呈夢得》白居易

牛召羞臊難當,拾起寶劍,就要遁去。忽聽場外喧嘩,數十匹駿馬呼嘯闖入場中。為首一人,身著紫綾子的大氅,上繡團花朵朵,面如敷粉,眼泛邪光。正是李相之子李木生。他身后跟著的是他的狐朋狗友,那幫禍害長安,為非作歹的衙內們。

李木生在人群中看到白復,不由狂喜。他手拿馬鞭,氣急敗壞地指著白復嘶吼:“就是這小子,把他給我綁了!”

衙內們手下的數十名隨扈翻身下馬,手持兵刃,沖了過來。

眾位巴蜀少年此時也回過神來,持劍在手,護住白復。一時間雙方僵持當場,眼瞅著一場廝殺不可避免。

就在這節骨眼上,幾輛華貴的馬車駛入場內。車上下來數人,為首一人,面如淡金,五綹長髯,儒雅高貴。他身后跟著幾名朝廷重臣,還有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張芬、青馳道長等人。

有幾個衙內一見這幾名朝廷重臣,就像老鼠見貓,趁亂趕忙開溜。這幾名朝廷重臣正是長安幾大門閥世家的族長。

李木生見到來的這幾位,趕忙下馬,收起張狂的表情,向為首之人深躬一禮,道:“不知徐伯伯大駕光臨,還請莫怪。”

為首之人道:“木生,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給你爹添亂!今天這事都傳到圣上耳朵里了,再胡鬧,你爹都保不住你!”

李木生聞言,臉上一凜。但心中實在不甘,兩眼冒火,指著白復道:“徐伯伯有所不知,此人今日辱我太甚,不殺此人,難消我心頭之恨。”

徐姓長者臉上一沉,斥道:“此人是我遠方內侄,難不成你要逼著老夫,也在天子面前參你一本不成!”

李木生臉色大變,趕忙再深鞠一躬,道:“大水沖了龍王廟,還望徐伯伯息怒,侄兒就此告退。”

李木生施禮,緩緩退下。步行到巷后,才翻身上馬,一揮手,帶領衙內們和隨扈紛紛離去。

章仇將軍的族叔也來了,正是前任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章仇將軍跟他耳語幾句。章仇兼瓊贊許道:“不錯,成熟了,處理妥當。”

回去途中,章仇將軍在馬上暗自得意:“還好我機靈,這長安城里,藏龍臥虎,關系盤根錯節,那能隨便招惹。李木生這孟浪子,仗著他爹,為所欲為。也不想想他爹的年紀,還能撐多久?改明兒個換了天,管叫他身死族滅。”

這位連李相都忌憚的人,正是當今圣上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太傅徐重,也是新五虎將中的二哥象癡。

徐太傅在參加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的晚宴中,接到密報。他不動聲色,帶著幾位朝廷核心大員,及時趕到,救下白復。將一場禍患化解于無形。

眾人陸續散去,徐太傅將白復單獨叫入屋內。

白復跪倒在地,以晚輩之禮叩謝道:“多謝徐伯伯搭救之恩。”

徐太傅把白復扶起,笑道:“昨日接到你的拜帖,原想著等你休息兩天再約,沒想到今天提前見上了。”

白復慚愧汗顏。

徐太傅細細打量白復,只見這孩子劍眉入鬢,目若流星,天庭飽滿,鼻如懸膽,器宇軒昂。不由暗贊一聲,心道:大哥素以識人著稱,多次寫信薦舉。今日一見,果如其言。心中更加喜愛。

徐太傅不怒自威,看的白復心頭緊張。白復趕忙把今日發生之事如實講述一遍。

聽罷,徐太傅面色一沉,道:“復兒,你可知錯?”

白復再次跪倒,道:“弟子知錯。”

“錯在哪兒?”徐太傅追問。

這一問,倒把白復問住了。

“錯在哪兒?錯在不聽師長叮囑,和亦蟬單獨行動?還是錯在回來時不夠謹慎,被人發現行蹤?難不成,錯在和李相之子解下仇怨?”白復心中犯著嘀咕,一時不知如何做答。

“復兒,你可曾知道留侯張良少年時‘下邳拾履’的故事?”

“弟子學過。”白復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徐伯伯為何會說起這個故事,和自己今日的事有何聯系?

“說說這個故事。”

白復繪聲繪色地講述: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后,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并約張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后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后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后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

“不錯,你記得很準。”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良嘗間從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徐太傅一字不落,把這個故事誦讀下來。

“我且問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徐太傅繼續問道。

白復回答道:“張良此時雖然血氣方剛,但也能克制住自己。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說明張良尊老愛幼、胸懷寬闊。”

徐太傅笑著搖頭,道:“故事是講對了,但是道理沒弄明白。”

白復連忙叩頭,道:“請先生教我?”

徐太傅讓白復起身,心道:孺子可教。

接下來,這一老一小一問一答,重新闡述一段傳奇故事。


上一章  |  蜀山懸劍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