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風云1876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澳洲風云1876 >>澳洲風云18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

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29日  作者:葡萄無牙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葡萄無牙 | 澳洲風云1876 
澳洲風云雷動

澳洲風云雷動

堪培拉皇室行宮

這是一個規模不大,但是非常雅致的行宮,屬于大洋帝國皇室數十座宮殿之一,位于堪培拉市中心的伯利格里芬湖畔,依河傍水,風景秀麗,唯美。

回來洗漱沐浴之后,李福壽換上一身青色道袍,神清氣爽的來到前殿,這里的大廳一長排的桌子上,擺放著制作精巧的各種各異建筑模范,都是真實建筑按比例縮小制成。

秘書處長蔡廷干,副處長顧愷之,內務府總管陳世恒,頭發花白的李安,忠遠伯爵范阿生,李順等人早已等候在側,見圣上大步走了過來,連忙齊齊行禮。

“微臣恭請陛下圣安。”

“免禮。”

這里的秘書處長蔡廷干很快就要外派,全面主持新首都區建設這件重大政務,跟隨在身邊耳提面命這么多年,蔡廷干行事最能符合李福壽的心意,不會把這件大事兒辦歪了。

李福壽要什么?

他要這座新帝都格局宏大,氣象萬千,遠遠不是一座新首都那么簡單,還要代表著帝國的威嚴和新氣象,書寫出不朽的建筑詩篇。

簡單的說,就是要修建地標性工程。

這包含修建在堪培拉一百一十余公里之外科西阿斯科山上旳的天壇建筑群,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祭天建筑,按照華夏傳統天圓地方的理念打造,但是更為宏偉,更為壯觀。

如今已是民國了,故國神洲原有的天壇變成了公園,延續五千余年的祭祀傳統徹底終結,再也沒有傳承。

遠在海外的華夏子孫將接過薪火傳承的重任,將這一古老的祭祀傳統延續下去,直到永遠。

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

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

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故國神州的天壇主體建筑高三層,主殿龍藻井由4根合抱粗的金絲楠木大柱支撐,而帝國新建的天壇主體建筑高九層,體量極其龐大,更為神圣壯觀。

主殿龍藻井由九根兩人合抱粗紫銅質地雕刻盤龍柱組成,銅柱內部灌注鋼筋混凝土,外飾黃金,單柱高達72米,呈頂天立地之勢,蔚為壯觀,名為“圜丘”祭天,又名“天壇祈壽殿”

另建“方澤”,建筑形制為方形,又名“地壇”。

配建祈豐壇,大享殿,神道,華表等建筑,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華夏古代建筑體制,年年歲歲香火祭祀不絕。

在天壇建筑一側,相距約十余公里的山谷,將由皇室內務府捐建皇室寺廟法門寺南苑,這是一座規模極其宏大的皇家園林,建成之后將成為帝國規模最為龐大的佛教寺廟。

在法門寺南宛和天壇之間,建設英烈殿神社,天道觀等一應佛道教建筑,建成之后,這里將成為帝國規制最高的宗教建筑群。

繼大明宮之后,這里還將建設規模更加宏大的長安宮,作為皇家正宮使用,而原有的大明宮將捐出去改建成皇室博物館,并且呈現屬于千萬計的珍貴古董藏品,皇氏家族將擔任大明宮博物館的永久名譽董事長,子孫后代傳承下去。

在這些標志性建筑之外,皇室內務府還將出資興建帝國美術館,皇家堪培拉大學,澳洲醫科大學,皇家博物院,建國門,帝國碑等一系列地標性建筑,豐富整個帝都的內涵和文化教育特征。

如今精兵強將匯聚,共同致力于將新帝都打造成為傳世經典。

各種建筑小樣羅列在案桌上,由親手打造大明宮這一座傳世建筑的前任內務府營建總管李安介紹,可以看出李安雖然年紀七旬,但是在這么多恢宏的建筑面前,依然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李安是“平安喜樂,寧靜致遠”八大總管之一,位列第二,四十余年來營建了數十座宮殿建筑,把一生都獻給了華夏古典建筑藝術,對建筑有發自內心無以言喻的摯愛。

他的大兒子李順現在是內務府新任營建總管,李順從小就在工地上長大,耳聞目濡中西文化建筑精髓,長大后便義無反顧的投身于這一行當。

他是著名的紅河谷大學建筑系畢業生,曾赴英國帝國大學建筑系,巴黎和柏林擔任客座教授,回國后與父親一同參與了大明宮建設,帝國大明宮依山傍水,順勢而建,渾然天成的理念,就出自于李順之手,堪稱帝國建筑界的大家。

李平主講,李順補充。

為圣上一一詳述建筑設計理念,聽的李福壽頻頻點頭表示贊許。

從1876年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碼頭,迄今為止四十年歲月如梭,從1890年建國算起,至今也26年了,幾十年滄海桑田,歲月變化,一直處于和平時期的澳洲本土,得益于政策傾斜,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順風順水。

展望全世界

最精通華夏古建筑技藝的班子早就不在神州大陸,而是在澳洲本土及其海外洲,這是因為強大的市場需求牽引,包括樣式雷在內的眾多身懷絕技的古建筑專家早就移民澳洲,在這片新的熱土上發揮聰明才智,展現古老技藝。

“長安宮的營建不著急,現在重點應該集中在天壇工程上,相關紫銅盤龍雕刻柱設計生產有沒有問題?分段鑄造技藝要經得住考證,不能拖延了工程總體進度。”

李福壽一路欣賞著縮小比例的建筑樣式,絕大部分表示認可,僅僅在少數細節方面征詢專家意見,以示尊重。

李福壽與管家李平和后輩子侄李壽邊走邊聊天,言語中充滿了贊許語氣,所謂禮賢下士,無過于此。

執政那么多年

李福壽到了把控帝國朝政中晚期,少了一份早期的銳意進取,多了一份中晚期的額外心思,他現在喜歡創建一些地標性建筑,在彰顯帝國輝煌的同時,深深打上個人印記。

為何出現如此神妙的變化?

人非圣賢,豈能強求不食人間香火。

這些創世紀的地標性工程,代表著輝煌的昆士蘭伯爵時代,代表著一路走過來的艱辛歷程,李福壽想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獨有的印記,越到了執政中晚期,這份執念越強烈。

如此規模驚人的建筑拔款都出于皇室內務府,因而,可以不受國家總體新首都戰略規劃的限制,在方案定論之后可以提前施工,盡早把雄偉的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

李福壽如今的這份小心思,越來越明顯。

反正當今大洋帝國皇室也不差錢,如此大規模的營建工程僅初期就需要數萬人力,這將迅速帶動堪培拉地區經濟繁榮,未來光明可及。


上一章  |  澳洲風云18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