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728章 女子為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8章 女子為官

第728章 女子為官


更新時間:2021年01月23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天下讀書人中,女子占比甚至不足一成,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讀的還都是還女訓女則女戒等女書,與科考內容大相徑庭。

在這般的情況下,怎會出現如此懸殊的比例?

那些百姓與文儒們自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其實原因極其簡單。

便是因為,天下讀書的男子,但凡有些才華的,早就參加科考去了。

這三年一批、三年一批地考下去,有實力者早已有功名在身,能有多少‘漏網之魚’?

可女子不同,縱使她們再如何的滿腹經綸,也沒有參與科考的機會,這些才女們自然便都是白身。

如今東寧道史為打破了獲取功名的天花板,給了她們一展才華的機會。

為了實現抱負考取功名,這些白身的才女們不都從各地趕來了么?

這么一說,百姓們便理解了。

也是啊,整個大楚有才華有抱負的女子都跑到這兒參加科考來了。

而男子們呢?多數都是以前被官府挑剩下的。

如此懸殊的比例也就說得通了。

這下,就算文人們再不服也無用,百姓們不再站他們這邊,再加上這些女子的才華那都是實打實的,他們想鬧也鬧不起來,只能無奈地認可這般的結果。

頭一年如此,后面幾年還是如此。

幾年下來,東寧道考出來的秀才中,女子占了七成,男子只有三成。

比例本就懸殊,并且案首中又是女子占多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出來的舉人中,女子占比更大,并且解元、亞元多數都被女子們收入囊中不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話說回來,成為舉人,就有資格出仕做官了呢。

也就是說,這些考中舉人的女子都有做官的資格。

不管朝廷承不承認,至少在東寧道這,她們便是這片土地上有史以來第一批能為官的女子。

待東寧路內的官位有空缺時,官府便會從這批舉人中挑選。

也讓縣尉、縣丞,更甚至是縣令的位置上都出現了女子的身影。

參與科考也就算了,考就讓你們考唄,考出來又能咋地?

可為官則不同,那是管著一方百姓吶,怎能還讓女子出來?實在太不像話了!

當官府竟然真的打算讓這些女子們出入仕途時,不少人可不干了。

但反對的理由呢?

違背祖宗禮法。

自古以來就沒有這般的規矩。

此乃牝雞司晨。

等等等等。

似乎都特別的虛啊,就沒有實打實的,證明她們為官會治理不好天下的理由嗎?

好像還真沒有。

然而,“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這是林楚常說的一句話。

故此,他們這些理由在她這里都站不住腳。

說不出足夠的理由,還要反對,那便是鬧事。

咱們東寧路對于鬧事的人,要如何處理,這規矩大家都知道。

眾位自己選吧。

對于這位皇孫殿下的乾坤獨斷,東寧路中的百姓與文人們那是有深刻認知的。

所以,最后,大部分人還是散了,僅剩下的小部分堅持的,官府也不打壓。

畢竟打壓文人,這是歷朝歷代都不敢隨意做的事。

我們不打壓,但咱們觀念不同,咱供不起您這尊大佛,請去往認同你的觀念的地兒去吧。

因此,這部分人被請離了東寧路。

還有反對的人沒有?

沒有!

既然沒有,那這些新任命的眾官員們就走馬上任去吧。

在原本的寧安府重新規劃之后,府縣增加了不少,空出的職位較多。

因此,各府的解元全都領了縣令之職。

比如那慕青云。

考秀才時,她便是本縣的案首,考舉人時又是解元。

雖然鄉試時只有一個府的秀才參與,導致鄉試的規模比較小,但兩次都奪得魁首,也算是了不得了。

待官府的任命下來,她便搖身一變,從投奔者轉身成為一縣縣令,在彩秀母女的不可置信中,帶著她們入主自己管轄的亭山縣縣衙,為這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也成了本府中唯一一位女縣令。

至于那縣丞、縣尉之類的,便更多了。

如此三年下來,府內七位縣令,女縣令便占了四位。

這就奇怪了,即使府內三次鄉試的解元都是女子,那也應該只有三位才對,怎么又是四位呢?

便是因為,其中一位縣令下了大獄,由其縣丞頂上了。

而那縣丞便是女子。

其他府縣也大多如此。

三年過去,經過三次縣試、鄉試等科考,整個東寧路的舉人數量也算是小有規模。

林楚便決定舉行一場小型的會試。

由她自己做主考官,石祥云、柳居士與另外一位在東寧道頗有威望的大儒做副考官。

石祥云就不用說了,在整個東寧道,除了林楚便是他最大,做副考官自然合情合理。

而柳居士雖是女子,但她的名聲本就不小,且其本人之博學多才,在整個東寧路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這副考官自然也做得。

至于最后那位秦大儒,便是此地儒生們的領袖。

此人對于讓女子參與科考并不是如何贊成,但也沒到強烈反對的地步。

這便是林楚選他作為副考官的原因。

畢竟若都是自己人,必然會惹來文儒們的強烈不滿。

有時候,面對不同的聲音,一味的壓制也不行,須得張弛有度。

三位副考官都是眾位認可的人,對于在他們的監考之下考出的成績,眾位總不能再質疑了吧?

知道這已經是皇孫殿下極大的讓步,并且還有秦大儒這位剛直不阿的大儒做考官,文人們也只能無奈同意。

若再鬧下去,在這位殿下眼中,他們大概又會是無理取鬧的人,要被請離這富饒安穩之地了。

只希望參與會試的男子們(自己)多爭爭氣,把會元的名頭拿下來,多考中些貢士,絕不能讓他們男子弱了名頭。

此時會試之后可沒什么殿試,只要考中貢士,那就直接是進士了。

舉人都有縣令當,考中進士,還能差嘍?

若會試的頭名和本就為數不多的進士名額都被女子搶了去,那他們東寧路的讀書人不得淪為天下人的笑柄啊!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