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163章 雇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3章 雇傭

第163章 雇傭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其實獵戶也不一定就比一般勞動力更有力氣,畢竟狩獵主要靠的還是技巧,拉弓射箭的技術等等,力量不是最主要的。

普通獵戶們能挑的擔子大概還不如長期下田干活兒練出來的普通勞力呢,請他們只是為了以防萬一,提生整體實力而已。

至于請青壯年勞動力,那更劃算,也更好請到,一日給個幾十文錢,就不怕請不到人。

到時候,自己和隊員們就護在最外圍,而雇傭來的獵戶們則走在中間,再把那些只負責挑擔的青壯年保護在最里邊。

這么一層層保護下來,眾饒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她們這段時日以來一直操練的一些陣型正好也能用上了。

其實要縮短采摘時間,也不僅是為了省那點時間,而是這葵花成熟的時間太短了,她們必須要縮短時間,否則這葵花籽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收成。

當然,這是李紅娥的。

這片‘葵花田’然實在是太大了,怕得有五百畝吧,都有薛家那片果林一半大了,而且葵花長勢還極好,按照李紅娥的估算,連花盤帶籽兒,大概得有幾十萬斤的收獲。

到這里,李紅娥還給眾人介紹了下這么大片葵花田大致形成的過程。

種葵花呀,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肥田。

最初這里可能只有少部分的葵花,而且不定這第一棵葵花的種子還是鳥類帶過來的呢。

等它成熟了之后,無人采摘的情況下,這籽兒便都會落下來,一顆籽兒就能種出一棵葵花,而它的根莖腐爛后又是極好的肥料,便讓這塊地更肥沃了。

這么一季季自然地繁殖下來,便導致這片土地越來越肥沃,上面生長的葵花也越來越多,最后便形成這么一大片葵花田。

所以吶,以后想要肥田,種葵花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種植許多果蔬類的都比種植糧食的收獲更大。

只是,在這樣的時代,糧食才是百姓們的命根子,那是能活命的東西。

在他們眼里,種植任何東西都沒有種植糧食更有保障,所以不是在糧食絕對足夠的情況下,是不會有多少人把田地用來種植其他作物的。

好吧,回正題。

就算她們每人一兩擔,一能挑個兩萬斤,那也得要一二十才能收拾完呢。

二十來的時間,對于葵花的成熟周期來太長了。

若是過早收獲,由于種子成熟度太差,顆粒不飽滿,水分大,含油量低,對產量與品質都有會影響,那前期收獲的葵花籽就不怎么如人意了。

而若是等時間到了再收,最后收的那批因為在地里種的時間太久,又會讓籽粒失水過多,容易脫落,照樣會影響收成和質量。

所以,縮短收獲時間就很有必要。

具體如何處理這些葵花,她晚些時候還要與隊員們商量一下。

現在還是繼續做正事吧。

而且據李紅娥所,現在還不是采摘的時候,但具體還要多長時間才適合呢,她也不是很清楚。

那正好,鄭家派來的行家們都還在呢,請教他們再方便不過了。

這葵花籽的出籽量、如何炒制、如今這市場價錢幾何等等,人家想必多少都有些了解。

再不濟,她還可以去問林楚呢,這家伙想必一定知道,尤其是瓜子這種比山核桃更常見的炒貨,她不可能不清楚。

親切要做這筆生意,自己還是得聯系她,沒有她接收這批貨,瓜子的銷路也是問題。

心中有了計劃,薛瑯靜便讓她們隨便割幾盤葵花回去讓行家們瞧瞧。

接下來自然是在這做好標記,然后去其他地方狩獵。

畢竟狩獵才是她們的主要任務。

待眾人扛著獵物下山之后,在與顧榮軒交接貨物時,薛瑯靜便與他了那葵花田的情況,托他將幾朵葵花帶給鄭林楚。

當晚,薛瑯靜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隊員們,征得她們的意見后便又與家人商量。

能增加收入,薛家眾人自然是一百個愿意,當夜就開始計劃起如何招人。

按照她們獵隊的實力,她們打算招收一百人左右。

當然,若是這其中獵戶占比大的話,還可以考慮多收一些。

若是人數超過太多,憑她們目前的實力,就很難護衛周全。

但這個人數,在他們趙家村大概是招不齊的。

不管你承諾有獵隊的保護會如何如何的安全,對普通人而言,進野林都是冒險,尤其她們獵隊去的顯然還不是外圍這些稍微安全點的地方。

所以,哪怕工錢給的再高,以自身安全為第一要務的人都不會接這樣的活兒。

但同樣的,受不住高額工錢誘惑的人也有不少。

既然村里人招不夠,薛家就打算除了在自己村招人之外,還要算上鄰近兩個村,也就是李家村和木丘村。

三個村子,招百來個青壯年勞動力和獵戶還比較容易。

至于工錢,最后商定普通勞力每日五十文錢,包一日三餐。

而獵戶的工錢,則由他們各自的實力決定,但絕對不會比他們參與五日一次的集體狩獵少,也是包三餐。

確定好招人計劃,獵隊繼續打獵,等待這片葵花籽的成熟。

而薛家眾人便又再次忙活開了,拿起放在里正家的銅鑼便咣咣咣地開始到處宣傳,直把三個村幾乎走了個遍。

果然就如他們所想,有些權,一聽去野林,不管出多少錢都不去,也有人眼紅每日五十文的工錢來薛家報名。

在行家們與鄭林楚預測的葵花適合采摘之日的前兩日,獵隊再次去那葵花田確認了一遍,情況與他們的幾乎一致,大部分的花盤背面已經發黃,正面的花瓣也快要干枯,這便是可以采摘的征兆。

為此,她們還特意摘了幾朵拿回來給行家們驗證過,確認后日能摘。

已經確定好時間,第二日,薛家便挨家挨戶地通知那些過來報名,且已經通過檢驗的人,讓后日早晨早些來薛家,若是超過規定的時間不來,就當他們放棄這次任務了。

純粹當勞力的要挑著自家的籮筐過來,而獵戶們,自然要帶上狩獵工具。

對于野林,獵戶們的敬畏心沒有普通百姓那么大,所以這次薛家招到的獵戶比較多,總共有四十人。

既然獵戶多了,那勞動力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薛家便選了八十人。

一共一百二十人,每日許出去的工錢就要十四五兩銀子。

這么多雇傭人員,再加上薛瑯靜獵隊里啟靈成功的二十來人,一共一百四十來人,而且個個力氣都不俗,一日兩趟,六七萬斤基本能拿得下來。

可即使如此,大概也得要六七日才能將那五百來畝的葵花全部采摘完。

如此一來,后面幾日摘下來的葵花籽可能就有些老,不太適合炒成瓜子了,這要怎么處理呢?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