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2章 慘兮兮的孫女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章 慘兮兮的孫女們

第2章 慘兮兮的孫女們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說起薛伯卿,那可絕對是個能讀書的料,至少在薛家長輩眼里是這樣的。

尤其是在他奶奶唐氏、老娘沈氏以及嬸嬸梁氏眼中,薛家的這個寶貝長孫儼然就是將來的秀才老爺沒跑了,而她們就是秀才老爺的長輩,就等著要享他的福呢,平時就差以秀才長輩自居了。

話說奶奶和老娘就算了,為啥連嬸子也能這么寶貝呢?

因為她沒兒子啊!

沒有兒子,那就絕后了。

若不想絕后,又沒有兒子,要么就招贅,要么就將侄子認作嗣子。

那選哪一個呢?

選擇招贅的話,名聲不好聽。

再一個,大房的伯卿將來可是要當秀才老爺的,而且朝廷規定,兄弟二人若是只有一個能繼承香火的子嗣,那無子的那房只要經過另一房的同意就可以將侄子認作嗣子,等他將來有了子嗣,過繼一個子嗣給自家延續香火。

對二房來說,只要認侄子為嗣子,那侄子也算他二房的繼承人,等侄子考上秀才,他們就是秀才老爺的嗣父母,以后他們的孫子就是秀才兒子,這臉上多體面吶。

能當秀才爹,又有兒子,哪還用得著將來招一個外人來承嗣呢。雖是隔了一房的嗣子,但好歹也是他們老薛家的血脈。

認嗣子雖然名聲也不怎么好聽,但仍然好過招贅。

而大房呢?他們巴不得讓兒子被認嗣子呢,先不說以后兩房的一切都由自己兒子繼承,只要兒子繼承兩房,那不用大房要求,二房也會巴巴的往前湊,恨不得把所有資源都投在自己兒子身上。至于子嗣問題,他們大房也不怕會被攤薄,反正各房都會為他娶一房妻子給他生兒子,還可以名正言順地娶兩房妻子左擁右抱,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本來大家的算計都很完美,就等著被他們給予厚望的薛伯卿考上秀才了。

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這孩子就是運氣不好,他們該打點的銀子都打點過了,偏偏每次都差那么一兩名、兩三名而落榜,從十六歲開始考了八九年,愣是沒考上,你說氣人不氣人。

之前為了讓他專心讀書,而且也是為了省銀子,都沒有考慮親事,畢竟讀書是最費錢財的事,不管是筆墨紙硯的耗費還是書院的束脩,以及在縣城里的住宿伙食,還有考試時各方的打點,都是要花銀子的。

這也導致他都已經二十四了還未娶妻,平常人家,這個年齡段的男子,兒子別說能打醬油,有些都能下田干活了。

薛伯卿讀書科考這些年,薛家前幾代累計下來的錢財幾乎都已經快要耗光了,就連田產如今也賣的只剩下兩畝薄田以及如今住的這間宅子。

雖然科考是大事,但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卻是一個家庭傳承的根本,他們雖重視他的科考,但隨著他年齡的增大,基于對子嗣的擔憂,薛家人就不得不優先考慮給他說親。

尤其是若是今年再考不上,還要再考一年,家里剩余的錢財可就不夠娶媳婦了,特別是要娶上一位配的上他讀書人身份的妻子。

所以無論如何,今年都必須說親,最好菩薩保佑今年考中,讓他們薛家雙喜臨門。

不然科考的事就得明年再想辦法,但必須不能耽誤娶親。

然而,他們注定是要失望的。

為啥每回都差那么一點呢?因為考官們對薛伯卿的才學如何心中都有數,雖然收了銀子,但他們心中也有個譜兒,不能太夸張。

若是幾個童生們才學都差不多,那么對于收了銀子的,給你潤潤色,做點小動作什么的,那么秀才的位置就是你了,可若是你這實在不行那也沒辦法。

但既然收了銀子,那也不能白收,雖然考不上,給你提提排名還是可以的,畢竟反正是名落孫山的人,誰會有那個閑工夫去看你的文章如何。

薛伯卿就屬于這種。

至于薛伯卿究竟學的如何,大字不識一個的薛家人怎么會知道呢,還不是他說什么就是什么,也因此導致大家都以為是他運氣不佳而已。

親事上,經過大半年的奔走,薛家給薛伯卿定了兩門婚事,說給大房的是跟趙家村隔了幾個村的江家長女江芊月,今年二十,祖上出過秀才,人長的也標致,給了十五兩銀子的聘禮。

而說給二房的則是隔壁康田村的柳家三女柳慧寧,今年一十九,她是徹底的農家女,家境并不好,再加上家中子女眾多,雖然底子好,但因為缺少吃食,長得也是面黃肌瘦,只給了五兩銀子的聘禮。

對于這個媳婦,二房自是不滿意,可家中的積蓄這些年已經差不多花的精光,已經沒有余錢說上兩門滿意的親事,所以就算二房再不滿,也只能接受。

話說鑒于前朝溺女風氣嚴重,所以本朝嚴禁民間溺女。

不能溺那就只能養著,可怎么養那就不好說了。

尤其是近幾十年,因為嚴重的徭役賦稅,百姓們的日子越過越差,尤其是底層百姓,過的更是艱難,哪有那么多錢養育那么多子女,尤其是終究要嫁到婆家去的女兒,那簡直就是浪費錢財,所以便干脆賤養。

哪怕就算有錢,若在女兒身上花的多了,那分攤給兒子的便薄了,便也選擇賤養。

所以在本朝,雖然溺女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普通百姓也愿意生女兒了,但又形成了另一種風氣,那就是女兒賤養,給她們點吃的能養活長大就行,不用費太多的口糧,而且從小就幫家里干農活做家務,及笄后嫁人還能收回一筆彩禮給兒子當聘禮,故而養女也不虧。

因為這個風氣,也導致普通百姓家中女兒的身子普遍都養的粗糙,給口吃的餓不死就行,十家就有九家的女兒皆是面黃肌瘦瘦巴巴的。

至于薛家,那是更甚,無他,雖然家中有錢,但那需要留給長孫讀書的,花在這些丫頭片子身上也是白花。

尤其是家中女孩多,九個孫女,巴巴的九張口,就算一個吃的少,九個加起來也是不少的啊。

隨著孫女們的長大,身量抽長了,已經全都及笄,這飯量自然也上去。

其他人家還好,女兒及笄后就可以早早嫁人,換些彩禮,但他薛家不行,孫子是讀書人,以后是要做秀才老爺的,讀書人對于宗門禮法規矩最為看中,薛伯卿這個長孫都沒有娶親,那后面的妹妹們便不能越過這個兄長去先嫁人,長幼必須有序,否則便是與禮法不合,會影響他的名聲。

所以,就算他們想把幾個孫女都嫁了換彩禮,給孫子讀書科考都不行,先不說這些被他們養的面黃肌瘦的孫女們換到的彩禮夠不夠孫子再科考一年的,就算足夠,這壞了名聲,這名童生在考官們眼里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印象差了還能優先選你?

如此一來,薛家孫女的日子會過的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尤其是排行靠前的,她們日日盼著長兄能考上秀才,讓她們能早些嫁人,就如二房的薛大丫薛琳靜,已經二十有三,村里這個年齡還沒成親的就她一個了,能不怕自己年齡大了熬成老姑娘嫁不出去嗎。

可兄長一直考不上,她們再急也沒用。

如果不發生意外,薛家的日子估計會繼續這么平靜過下去,長輩們盼望著寶貝孫子兒子早點考中秀才,圓圓滿滿地娶妻生子,提升他們薛家的地位,讓他們享福過上好日子。

孫女們也是一直盼望著長兄能考中秀才娶妻生子,讓她們這些妹妹們都嫁出去,能過上正常日子。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