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八年冬,汴京朝堂風云突變。隨著蔡確罷相、章越拜侍中的消息傳開,司馬光嫡系劉摯、梁燾、王巖叟等人連上彈章,在資政殿掀起驚濤駭浪。
緣由是自黨項失去涼州,為了攻陷興慶府,不僅躊躇遷都之事,同時還集中兵力屯守靈州,夏州,銀州等要害之地,在河西日益勢弱。阿里骨以逐漸之勢,先后攻取了黨項原先據有的甘州、肅州、瓜州、沙洲。
阿里骨坐擁河西四郡之后,北聯西洲回鶻,勢力日益膨脹,其不馴之意溢滿,多次派兵襲擊青唐董氈部,劫掠人口,同時多次遣使入貢后獅子大開口,要這要那的,同時向宋朝索要西涼王的封號。
宋朝沒有答允,反要阿里骨停止對青唐的襲擾。
阿里骨大怒竟兵臨涼州城下,并與黨項議和。
讓阿里骨到河西是章越的主張,并多次資助錢糧兵甲,因此劉摯上疏彈劾,言阿里骨要索無度,漸成桀驁,章越在對西北的決策上可謂‘前門驅狼,后門進虎’。
梁燾也在奏疏中痛陳,魏國公章越當日力主資阿里骨錢糧兵甲,謂可制衡黨項。今觀之,實為養寇自重!
王巖叟則翻舊賬,稱當年陳睦收受阿里骨三百貫賄賂事不過冰山一角,暗示章越從中獲利不下萬金。從宋朝資助阿里骨的錢糧中吃回扣。
同時遼國屢屢以宋朝收留叛相耶律乙辛的名義,南下討伐。當初主張接引耶律乙辛外逃的也是章越。
梁燾則揪住遼國借耶律乙辛之事南侵,指章越當年接納遼國叛相是“啟釁鄰邦“,昔得蘭州,涼州之功不足夸也。
這些彈劾絕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劃,舊黨在京中大造輿論,對章越口誅筆伐。
朔風卷著御史臺的彈章掠過汴京街巷。
劉摯、梁燾、王巖叟等人的奏疏被別有用心之人刊印成冊,在州橋夜市四處散發。
“聽說了嗎?涼州大捷原是僥幸!“一名書生大聲嚷嚷,“那章相公與吐蕃蠻子暗通款曲.“
言語片刻后,這名書生言語片刻后,立即被皇城司的察記帶走。
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汴京州橋南的茶肆里,蒸騰的水汽裹著市井的喧囂。幾個腳夫卸了貨擔,正圍著粗木桌子灌涼茶解渴。
“聽說了嗎?”一個滿臉風霜的挑夫抹著汗道,“御史臺那幫青袍老爺們又上折子了,這回連章魏公都敢彈劾!”
他粗糙的手指在桌面上重重一叩,“蔡確、章惇倒也罷了,連收復涼州的功臣都要咬,這不是瘋狗亂吠么?“
“可不是!”旁邊賣炊餅的老翁搖頭嘆氣,“章相公在西北打了勝仗,奪了涼州,讓黨項人不敢再犯邊,黨項人再不敢來搶咱們的麥子。如今倒成了罪過?功臣成了罪人,這世道!”
“哼,他們懂什么?”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冷笑一聲,壓低聲音道,“章相公在朝時,改良新政,減免苛捐雜稅,咱們小民的日子才好過些。如今他馬上要任侍中,就有人急著要把他趕下去,你說到底是誰替咱們百姓說話?”
“當然是司馬相公為蒼生說話。”
“不,是章相公。”
茶肆里,穿綢衫的藥材商突然冷笑:“諸位怕是不知道吧?市易法害了多少商戶?市易司那幫豺狼,就是章越縱容的!”
“要不是司馬相公廢了這惡法,我早被逼得跳汴河了!“
“放你娘的屁!“說書先生把醒木往褡褳里一塞,直指商人鼻尖,“老夫在天水郡王府上說書時親眼見過,章相公府上的管事買根蔥都現結現錢。”
他啐了口唾沫,“倒是某些人,市易法剛廢就囤積居奇!“
茶博士提著銅壺過來續水,聞言插嘴道:“兩位消消氣。小老兒在汴京賣茶四十載,見過范仲淹搞新政,也見過王安石變法。“他給每桌添上滾水。
“我也說不出對錯,但覺得章相公,司馬相公都是為國操心的。”
“什么為國操心!聽說那些彈劾章相公的御史,背后都是司馬相公的人!他們說章魏公資敵誤國!”
方才那名書生啐了一口,“整日里念叨著‘祖宗之法’,可祖宗之法能讓咱們吃飽飯嗎?章相公在西北屯田,讓邊軍自給自足,省了多少民脂民膏?如今倒成了罪過?”
“唉,朝廷的事,咱們小民哪說得上話?”一個教書先生嘆息,“可章相公真任不得侍中,這天下……怕是要更亂了……”
數人閑聊后,都是唏噓不已。
沉默片刻,忽聽遠處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幾個太學生正激昂陳詞,痛斥朝中奸佞誤國。百姓們紛紛圍攏過去,聽得熱血沸騰,有人甚至高喊:“章相公無罪!朝廷當明察!”
茶肆中的百姓既有為章越鳴不平,也有為司馬光叫好的,爭論聲一片。
州橋南巷的“清風閣“內,幾名身著常服的官員正圍坐在臨窗的雅間。與窗外茶肆喧囂如沸,室內卻只聞茶湯滾沸的輕響。
幾名身著常服的官員圍坐在青瓷茶盞旁眉頭緊鎖。
回朝敘職的張康國拍案冷笑道:“劉摯這幫言官,平日里彈劾章侍中時何等威風?如今遼使陳兵白溝索要百萬歲幣,他們倒縮在御史臺里連個屁都不敢放!昨日王巖叟還在札子里咬文嚼字說什么‘章越資敵誤國’,今日怎不見他寫半句退敵之策?”
另一人道:“何止如此?連涼州大捷都能被他們說成‘僥幸所得’。照這般論調,霍去病封狼居胥怕是也要被彈劾個‘擅啟邊釁’!”
他忽然壓低聲音,“聽說舊黨私下編排,說章侍中在河西‘養寇自重’……””
一名官員突然嗆咳道:“荒唐!慶歷時黨項人屠掠環慶時,怎么不見他們跳出來。如今阿里骨雖說自立,但至少在河西與黨項周旋,現在倒成了章公的罪過!”
他猛地將茶盞頓在案上:“要我說,這等言論才是真正的自毀長城!”
坐在角落里的官員幽幽嘆息道:“諸君可還記得慶歷舊事?范仲淹當年整頓軍備,不也被罵作‘好大喜功’?如今這彈章……”他指了指茶樓外叫賣的小販手中奏疏抄本,“與當年夏竦偽造的《朋黨錄》何異?”
片刻后,叫賣小販也被開封府衙的人帶走。
張康國冷笑道:“你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倒是聽說太皇太后借章公之手除去蔡確,現在又卸磨殺驢了。”
“好個借刀殺人之計!”眾官員們不由搖頭。
正待這時一隊驛卒快馬馳過,濺起的泥水打濕了茶幌。眾人倏然噤聲,只聽驛卒嘶喊:“雄州急報!遼騎突入拒馬河!”
幾人聞言失色。
張康國霍然起身指著街外道:“瞧瞧!這就是他們彈劾章公的下場!”
他抓起幞頭狠狠摜在桌上,“真要等到遼軍駐馬黃河,這群人才知道。”
“咱們大宋的脊梁,從來都是章魏公這等的實干之臣撐起來的,而不是這些只作蒼蠅嗡嗡聲的御史。”
在外頭彈章如雪,民間議論如潮之時,張茂則手捧詔書第二次抵至章府,得知章越在魏國府外新辟了一處菜園種田。
張茂則這一次抵至章府沒有御前班直掩道,他也沒有命章府下人通報。
身為內侍省都知的張茂則徑直前往菜園,看見菜畦間彎腰松土的章越,但見對方布衣上沾著新泥,手指間還夾著半截剛拔出的野蒿。
左右正欲上前搭話。
張茂則伸手一擺,將圣旨交給左右,親自走到菜畦旁恭恭敬敬地道:“魏公!”
章越抬起頭失笑道:“是都知啊。恕我失禮了。”
張茂則笑著奉上詔書,章越從田間直起身,走到井邊停下,舀起一瓢清水沖洗手上泥土,最后隨意地將手往衣襟上擦了擦,那粗布衣裳上頓時暈開一片深色的水痕。
捧起這封紫綾詔書,章越的目光在“侍中兼尚書左仆射“幾個字上久久停留。
“臣惶恐。“
說完章越奉還詔書,披衣而行。
張茂則墜了一步,跟隨在旁道:“昔魏公擔心自己名望不足,先后推舉王介甫、韓子華、王禹玉,而今天下皆以宰相期許,又舉文,王兩位相公,其實以咱家看來魏公不應有此顧慮。”
章越道:“太皇太后有所吩咐,章某皆是盡力,今蔡確罷相。”
“蒙太皇太后和陛下推重,章某愿極力報答此厚恩,然不可不顧慮民意。”
張茂則道:“阿里骨之事,魏公不知有什么話讓咱家稟告太皇太后?”
章越心底微怒,以他今時今日之地位,何必與你一介婦人解釋。這阿里骨不是顯而易見嗎?
但章越想了想,仍是耐心地道:“都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使人御事者皆知,錢,權,忠三者不可兼得。”
“若給錢,便如本朝禁軍,厚祿養之;若給權,則似唐末藩鎮,任其坐大。倘若既給錢又給權那忠字,便成了奢望。”
“謀事者不可求全而謀之,要留下闕似,當初讓阿里骨去河西,最要緊是斬斷黨項之右臂,絕其西域之路。”
任何組織就是錢權忠乃不可能之三角。
章越徐徐道:“這阿里骨是天生的英雄好漢,草原上的人最重英雄,他一句話有無數人的為他效死。我不可能派個窩囊去河西吧!”
張茂則正色道:“魏公放心,太皇太后看得清楚,究竟是誰在為國分憂,又是誰在黨同伐異。”
章越道:“我非怪司馬君實他們。都知你看這莊稼要長得好,既要勤于耕耘,也要懂得適時休養。朝廷在變法和舊法之間權衡,治國何嘗不是如此?”
張茂則大喜,章越此言也是愿意在新法之事,向高太后表態做出一定的讓步和妥協。
張茂則立即投桃報李地道:“太皇太后也一再說過魏公元豐執政,一貫對新法多有補益,以寬民利民為本,實勝過蔡確,章惇良多。”
章越道:“多謝太皇太后贊譽。與張都知說句掏心窩的話,我這次也不是非要替蔡確,章惇二人說話,但怕二人之后就……”
張茂則嘆道:“說到底還是魏公心頭多疑,太皇太后之前問過,司馬公曾辭過樞密副使,今魏公要辭侍中嗎?”
章越道:“我如何敢比司馬君實,請稟告太皇太后,臣愿至西北或河北坐鎮,為朝廷抵御遼國或黨項。”
“若得任命,臣可即刻赴邊退敵,但若要回朝理政,則難以勝任!”
“魏國公此舉,太皇太后那邊我無法交代。中書侍郎章直又是連連上疏請求出京。”張茂則言道。
章越駐足想了想道:“太皇太后那邊請都知替我美言,朝堂上不至于無人可用,若乏人,前任戶部尚書黃履可使之。”
張茂則一愣,旋即笑了,當初立儲君之事后,天子非常被動。事后官家疾愈后,第一個罷的就是章越心腹黃履。
張茂則道:“魏公真是念舊之人。”
“身在朝中多年,也就這么幾個好友了。”章越嘆道,“不僅好友,也是親家。”
張茂則點頭道:“咱家定當如實稟告太皇太后。還有最后一事,禮部草擬先帝的廟號,太皇太后命咱家呈魏公先行過目。”
見張茂則從袖中遞來條陳,章越推道:“此事我不好過問。”
“都說千秋功過自有后人評說,我侍御二十年,看著先帝辦了很多事,但先帝這一生……都沒有為自己辦過什么!”
張茂則,章越二人都是唏噓不已。
張茂則走后,候在遠處的章亙,章丞,彭經義立即上前。
章亙一臉焦躁,卻見章越先對彭經義吩咐道:“即備百兩黃金,連夜送至張都知府上。”
彭經義問道:“眾所周知張都知清廉,不持外物,怕是不收這錢。”
章越道:“哪有內宦不收錢的道理,縱使他轉手布施出去,這禮數也須周全。越是清名在外的人,越要在暗處把禮數做足。”
章亙道:“爹爹,朝堂上下望爹爹復相,如久旱盼之甘霖。為何爹爹仍辭?”
章丞道:“二哥,我覺得爹爹這樣也無不妥。”
章亙斥道:“爹爹,兄長面前,豈有你插嘴的份。”
章丞嘟囔道:“二哥,覺得我礙事,自斷也是無妨。”
章亙正色道:“爹爹,你擔心太皇太后猜忌實不必太甚,大可執政之后再慢慢轉移,驅逐司馬光等人。”
“太皇太后乃一介女流,此時不取必反受其害?”
章越則對章亙徐徐道:“古往今來有天子讓國之名,我讓一個宰相又何妨?”
“再說這天下是你爹爹我的嗎?”
章亙道:“爹爹,但也不是太皇太后的。”
章丞當即道:“二哥,先帝遺命也未必有用……若不是猇亭之敗,漢昭烈帝又何必將蜀漢托付予諸葛孔明呢?”
章亙大怒……章越道:“好了,你們兄弟二人不必再吵。”
章亙見章越與章丞站在一邊頓時大怒,負氣道:“爹爹,你這宰相之位不要,索性讓于我好了。”
說罷章亙旋身而去。
劉摯將手中茶盞重重一擱,朗聲笑道:“果不出我所料,章越此人終究是干大事而惜身之輩!“
左正言朱光庭立即拱手附和:“全賴劉侍御、王御史、梁諫議冒死上疏彈劾章魏公,更在京中廣造輿論,這才斷了其復相之路!“
“如今蔡確已去,章惇被劾在家便先之。我猜去這也太皇太后的意思。”劉摯捋須正色道:“此乃大勢所趨。先前蔡確盤踞相位,我等不得不暫避鋒芒。如今蔡確已去,章惇又遭彈劾在家,正是清算之時。“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想來.這也是太皇太后的深意。“
左司諫賈易聞言立即恭維道:“侍御史明察秋毫,竟能洞悉太皇太后未言之隱!“
這話讓劉摯面色微僵。朝堂之上,利用完盟友再反手一擊本是常事。
之前蔡確占據相位,章惇為樞密使,高太后聯合章越,司馬光一起罷黜蔡確,章惇。
現在蔡確已罷,章惇上疏辭位,眼見收拾了這二人。
高太后這邊兌現諾言,讓章越復相,甚至進一步提拔對方侍中,擺出自己遵守承諾,尊重先帝遺命的樣子,而又暗示司馬光的大將劉摯、梁燾、王巖叟打倒章越。
這等帝王心術,將大臣們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今被賈易這般直白點破,反倒顯得他們成了太皇太后手中的刀。
劉摯、梁燾、王巖叟雖作了人刀子,卻甘之若飴。隨著蔡確,章惇倒臺,他們官位得到了升遷,也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更何況劉摯、梁燾、王巖叟也不承認,他們作為高太后的劊子手。
梁燾見狀,立即圓場道:“分明是章三食言在先!元豐時說什么五年之約,實則早有把持朝政之心。幸而先帝圣明,先后罷黜其黨羽黃履、陳睦,才迫使其離京。“他冷笑一聲,“如今不思悔改,又圖謀相位,我等揭其奸謀,正是為國除害!“
眾御史紛紛附和,一時間廳內議論紛紛。王巖叟忽然轉向那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孫先生與章魏公有同門之誼,不知對此有何高見?“
眾人看望對方,這位年長的官員,正是右諫議大夫孫覺。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落在右諫議大夫孫覺身上。老臣緩緩捋須,沉吟道:“老夫與章魏公早已形同陌路。不過.“他環視眾人,“眼下朝中真正的禍患,恐怕另有其人。“
劉摯、梁燾、王巖叟看了孫覺片刻,只要對方方才為章越說半句話,立即會遭到他們群起攻之。
之前他們彈劾章越時,蘇轍為章越說了幾句話,立即被他們趕出了這個圈子,認為他們忘恩負義,背叛了司馬光的舉薦。
“不錯,只要章越不圖謀復相,我們大可放他一馬,章魏公元豐畢竟有功于國家,不同于蔡確,章惇視之。”劉摯旋又道。
梁燾覺得不妥,他本要繼續對章越繼續窮追猛打,在阿里骨之事上大挖特挖,但見劉摯開了口,他便不好說什么。
朱光庭和賈易交遞了一個眼色,立即附和:“韓縝才是真正的窮兇極惡!“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附和。
梁燾皺眉,他感覺朱光庭和賈易在此事上與孫覺一唱一和,似有意引導。但他難違眾意,何況韓縝這人蛇鼠兩端,憑著章越舉薦為行樞密使,之后與章越失和翻臉。
之后靠巴結張茂則,梁惟簡想要親近高太后,不過高太后并不賞識他,盡管對方極力表現,但舊黨仍不視對方為自己人。
賈易道:“韓縝酷暴,聽說他為行樞密使時,以屬下見長官的禮儀久廢不行,他即發下命令,從此開始,每五天舉行一次屬下見長官之儀,引起其屬下不滿。便有人寫詩埋怨道:“五日一庭趨,全如大起居。相公南面坐,只是欠山呼。”
此等挾邪冒寵之輩,豈能容他!“劉摯拍案而起,“就請朱兄、賈兄與我聯名上奏,定要除此奸佞!“
當下議論了一番由賈易,朱光庭,劉摯三人各自上表彈劾韓縝。
元豐八年年末。
向七站在廊下,望著門前稀落的車馬。曾幾何時,這里門庭若市,如今卻只剩幾只麻雀在階前啄食。
蔡確罷相了,章惇自身難保,連韓縝也被罷樞密副使之位。
向七在蔡確倒臺時本有預感,他一面向蔡確力陳不可主動辭相,暗中自己也在找下家。
韓縝似與太皇太后走得非常緊密,甚至有進一步成為宰執的可能。
正好向七與韓縝有些許交情,他拿出了自己大半生的積蓄,都是多年貪污受賄所來,全部壓在了韓縝身上。
向七知道自己這些年得罪人的事辦得太多,當初逼死陳睦的事他也有份,一旦上面沒有人撐腰,斷然沒有好下場。
這些錢財不僅可以改換門庭,還能買自己一個太平,所以絕不能在此事上摳索了。
哪知數日前,韓縝也倒了。
向七還清楚地記得數日前上門,韓縝還在他面前表示自己蔡確罷相,章直辭位,自己將接替章直出任中書侍郎之職。
韓縝這話說得頗有自信的樣子,言語自己與梁惟簡,張茂則如何如何交好。
向七當即向韓縝密表了一番忠心,自己愿附于尾翼,韓縝當場封官許愿,讓向七官升一級。
向七大喜,回府后又向韓縝送上五百貫,然后回到府上等好消息。
向七也自覺的自己有魄力,在使錢上,他絕沒有吝嗇。
結果等來了韓縝罷官的消息。
韓縝罷官不僅意味著向七依靠沒有了,他的全部身家也全部打了水漂。
向七在府上抹了一把眼淚,當即命仆人備馬往韓府。
暮色沉沉。
韓縝府邸的朱漆大門緊閉。
向七裹緊身上棉袍,讓下人候在一旁,自己動手叩響門環。
終于有小廝拉開一條縫,見是他,眼底閃過輕蔑道:“向官人,相爺說了幾次了,今日不見客。“
急怒的向七一腳卡住門縫,他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嗓音嘶啞地道,“韓相爺欠我三千貫救命錢,今日若不見,我便去烏臺說道說道……“
向七冷笑道:“這些年他辦的哪件事,我不清楚。”
小廝聞言欲言又止道:“我再給你稟告稟告。”
向七焦急地在廊下踱步,片刻后他被小廝帶入韓府。
廊下燈籠搖曳,照見院中箱籠散亂,仆役正將值錢物件搬上馬車。
最后向七在客廳看見了韓縝那張灰敗的臉。
昔日威風八面的韓相公此刻只著中衣,衣襟上還沾著酒漬。
廊下燈籠照得他眼窩深陷如鬼。
“向七啊,“韓縝陰陽怪氣地笑著,“送上門的禮,還有討回去的理。”
向七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強壓怒火道:“韓相,當初您可是親口許諾,只要我傾囊相助,保我官升一級。如今您自身難保,我那些錢財豈不是打了水漂?”
韓縝冷笑一聲:“向七,你這些年跟著蔡確撈的還少嗎?如今風向變了,就該認栽。我韓縝尚且落得這般田地,你區區一個走狗,還想全身而退?”
向七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韓縝道:“好,好得很!既如此,就別怪我翻臉無情。這些年你密謀的那些勾當,我可是一清二楚。若我將這些捅到御史臺……”
韓縝眼神一厲道:“你以為你這喪家之犬所言還有信?”
“別忘了,陳睦是怎么死的?
向七被戳中痛處,臉色煞白,掙扎著道:“韓相公,咱們如今一條船上的人,大家要同舟共濟啊。”
“誰與你一條船上。”韓縝罵道。
“眼下司馬光起勢,章越若復相,若他清算舊賬,你我誰都逃不掉!”
韓縝聞言,忽然狂笑起來,笑聲中透著癲狂:“章越?你以為他會放過你?怕是劉摯、王巖叟早就盯上你了!”
向七苦澀地道:“韓公,我別的不要,只要回我的錢。”
“你若要錢.“韓縝猛地從靴筒抽出匕首塞進向七手中,“不如把我這身皮剝了去當!“
連韓縝也狼狽至此。
看著昔位高權重的韓縝頹然至此,向七只好回府。
汴京景物的繁華依舊。
一路上向七想起許多,想到自己年少家貧,被同窗看不起。
后讀書得意,被鄉里夸耀。
一路來到了太學,認識了蔡確,章越。
然后科舉高第,好容易得了門親事,但岳家卻從沒有看起他過。
平日向七在家中還要看妻子臉色,小心陪著笑臉。
最后岳家卻將大半家產都給自己小舅子,自己辛苦伺候半輩子,受得那么多的氣,實對不住他的付出。
“我不過是窮罷了,我有什么錯!”
“皆是出身寒門,為何我處處不如人意!”
“難道出身寒門,注定就要如此嗎?”
向七失魂落魄地回府后看見,一隊身穿烏衣的官兵,已包圍了他的府邸,火把將夜空照得通明。
為首的押班看了向七一眼道:“朝奉大夫向七是也?”
“汝勾結奸黨蔡確、韓縝,貪瀆受賄,侵吞官錢民財;賄賂樞府,夤緣攀附,紊亂朝綱;更窺探禁中密事,挾勢要君;兼以私放印子錢,盤剝百姓,致人家破。著即革職拿問,家產抄沒!”
向七聞言癱倒在地,左右官兵立即拿下。
這時看到官兵撞破了他的家門,將他的妻兒都抓了出來,寒風中立在街頭。
其妻哭道:“青天大老爺,貪贓枉法之事都是我家老爺一人為之,為何要累及我們啊。”
“求大老爺開恩啊!太皇太后開恩啊!”
向七見此大怒,掙扎而起指著其妻罵道:“放印子錢的事都是你們背著我為之,與我沒有一文錢干系!”
“此事我不認!”
說完向七與其妻當街大吵起來。
押班看著這一幕笑道:“果然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院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夾雜著甲胄碰撞的鏗鏘。
蔡確正指點仆役收拾箱籠,聞聲手指微頓,旋即撫平袖口褶皺道:“是殿前司來收宅子了。“
蔡渭,蔡碩都知道蔡確這宅子是天子賜第。當初章越收服涼州,王珪蔡確都有功勞,官家給二人賜了一座宅第。
隨著他被罷,宅子朝廷竟將之收回去。
而且居然當著他辭京之日收回去,一刻也沒有多等。
實是對這位昔日宰相的一等羞辱。
“欺人太甚!“蔡碩腰間玉帶簌簌作響,卻被父親眼神止住。但見一隊禁軍已闖入中庭,為首押班抱拳道:“蔡相公,卑職奉命收還賜第。“目光卻掃過滿地箱籠,分明在催促。
蔡渭勃然變色:“家父尚未啟程,爾等安敢——“
蔡確輕咳打斷,枯瘦的手指搭上兒子肩頭,轉向押班,“勞駕稍候,老夫取件舊物便走。“
官差看了蔡確一眼,伸手止了手下的躍躍欲試道:“是,卑下冒昧了,再說了也不急著一時三刻。”
對方雖是離開,但蔡渭,蔡碩等人都是氣憤不已。
蔡確卻很淡然。
“章越復相不了,韓縝也罷了!章惇自身難保!”
蔡確道:“這只是一個開始,后面不知等著我是什么?這等日子還有多久。”
“先帝的心血被棄之殆盡。”蔡碩忍不住言道。
蔡確從書房里取出一疊詩稿問道:“爹爹,王荊公連《日錄》都焚了,這些.“
日錄就是王安石寫的日記,其中有他當初在朝主政時所寫的,其中包括君臣對話,以及變法的細節。眼下連王安石也怕牽連到自己將日錄都燒了。
“怕什么?”
蔡確聞言道:“我詩稿絕不會燒,由著別人看去。”
“這些詩句句句都是我蔡確的肝膽所在。”
蔡確說完忽然劇烈咳嗽,蔡渭忙扶住,卻摸到父親脊背嶙峋如刀。
他仍不由道:“爹爹!這些日子被罷的……”
不過蔡確這些日子一直聽到消息,誰誰誰又被罷了,多是這些年跟隨自己,韓縝或章惇的黨羽。
蔡確聞言笑道:“由著他們怎么說,我蔡確忠于先帝,詩稿里也絕無一字違心,由著他們這些舊黨去查好了。”
說完蔡確離屋走到騾車坐下,胸口劇烈地喘息,旋即閉上了眼睛。
騾車緩緩駛離時,蔡確最后望了眼匾額上“敕造“二字。車輪碾過汴京街巷,沿途百姓指指點點。
南熏門門樓上,章越看著蔡確的車馬離開京師。
他指尖輕叩雉堞對左右道:“我與蔡確始終相識一場。今日他離京了,來相送一場。”
陪著章越的還有蘇轍,呂陶二人。
章越對二人道:“蔡確的事到此為止,不要再落井下石了。”
蘇轍,呂陶都是稱是。
蘇轍呂陶也是舊黨,但因在劉摯等面前太過傾向章越,而被趕出圈子。
蘇轍聞言整了整被風吹歪的幞頭:“魏公寬厚。只是劉摯等人又罷黜三十七員新黨官員,連韓玉汝的族侄都未能幸免。”
“京內局面逐漸失控。”
章越心知肚明,其中有一半是自己授意孫覺、賈易、朱光庭他們彈劾的,其中就有韓縝和向七。
正好借著舊黨的手清理一批人,而對新黨中傾向自己的人,章越也是在暗中能保就保,實在不行也是讓他們受罰,日后再召回來官復原職,如此到時候還可收獲雙倍的忠誠。
大體這一次對新黨的清理,沒有超出章越范圍,以后就不用親自動手收拾了。
章越痛心疾首地對蘇轍,呂陶嘆道:“我也是無可奈何,朝中彈劾不斷。”
“似劉摯,王巖叟這些人,自持君子,要打壓一切新黨。”
“我定與他們勢不兩立。”
蘇轍,呂陶心道,章越太顧忌自己的名聲,太心慈手軟了。
蘇轍,呂陶這些日子被排擠孤立也很難受。別看劉摯他們言下似得勢,但隨著他們黨同伐異日久,舊黨中討厭他們的情緒也暗暗滋生。
蘇轍,呂陶此刻道:“此二人顛倒黑白,魏公有什么主張,我等一意奉行。”
“還請魏公速速出山,接受敕命主持大局。”
章越聞言徐徐道:“你們放心,太皇太后定會還世間一個公道,既是劉摯,王巖叟再三彈劾,我可謂負嫌疑在身。”
“事情沒有水落石出前,不宜出仕。”
“為免朝野爭論我決定避入定力寺。”
章越說到這里,目送蔡確馬車遠去。
慈壽殿后苑,高太后手持金剪修剪著一株海棠樹枝。樹枝不斷落下,她忽而停手問道:“章越當真搬去定力寺了?“
張茂則捧著唾壺近前兩步:“千真萬確。韓忠彥領著百余官員在章府前站了半日,連蔡京兄弟都去了.最后章越搬入定力寺。“
“做戲罷了。“高太后剪斷橫斜的枝椏,“哀家倒要看看,這出'三辭三讓'要演到幾時。“
碎枝墜地的聲響里,張茂則的嗓音壓得更低:“啟稟太皇太后,老奴看章越是懼了。”
“荒謬!“金剪合攏,高太后又剪下一段樹枝,笑道:“他怕什么?”
“還當真如朝野議論那般,老身是利用章越收拾了蔡確,再反手收拾章越。”
“好一處借刀殺人之策,都可以排個戲給老身看了。老身沒有如此高明,只問一句先帝在時,他章度之敢這般推三阻四?”
“老奴不敢揣測。”張茂則頓了頓又道,“不過老奴以為此番令章越知道畏懼,知道大宋真正主事的是何人也是好的。”
高太后道:“老身女主稱制,下面大臣不服的本就不少。”
張茂則道:“正是,免得章越以為有先帝遺命,便肆無忌憚了。”
“還以為是大宋第二個韓琦。”
高太后點點頭道:“這燕達不可用,這宮里統領禁軍的將領要換一換。”
“這些年咱們高家在軍中的將領也沒了不少,幸好,我已物色了幾個。”
張茂則點點頭。
高太后又操弄了一會花木忽道:“老身方才說到哪了?”
“禁軍將領?”
高太后道:“不是,前一句。”
張茂則道:“是章越。”
高太后道:“不錯,這樣吧。這些日子在坊間指名道姓非議章越的人,皇城司也抓了不少幾十個,以誹謗重臣的罪名一律刺配,還他一個公道。”
“另外下旨申斥劉摯他們三人,不許他們再言章越的不是。”
“最后下一道圣旨,派人送到定力寺,老身定要章越出任侍中。”
張茂則道:“一切如太皇太后安排。”
高太后笑道:“什么叫安排?”
“老身是不懂得治國之道,但始終記得兩條,一條是民為邦本,還有一條宰相當用賢才。”
“章越是仁宗皇帝和先帝都看重的人,能以家國托付,老身還信不過他們的眼光。這治國安邦的事終需還是要他章越來才行。”
“劉摯他們敲打一下,讓章越知道分寸就夠了,不要弄得太過,繼續猜疑下去寒了人心。章越要繼承先帝遺志,續新法,滅黨項都好說,他之前道,嘉祐之法可稍補元豐之法,我也姑且聽之。”
“不過他到底要做什么,老身要全程看著!”
說到這里高太后微嘆道:“老身突然想起,當年先帝若繼續用他為相,又何嘗有永樂城之敗呢!”
正在言語之際,小黃門入內:“稟娘娘!遼使蕭禧已到陳橋驛,說要面呈國書!“
方才尚從容自定的高太后,聞言指尖一顫,海棠枝應聲而斷。
“都知,你陪著老身同去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