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是絕世高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且聽這天地之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我原來是絕世高人 >>我原來是絕世高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且聽這天地之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且聽這天地之音


更新時間:2020年09月29日  作者:茶杯魚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茶杯魚 | 我原來是絕世高人 


天下起了雨。

這是文氣淤積化而為雨的氣勁。

濃厚的文氣在天上堆積成云,從高空墜地,穿過四季古道的層層異相,滋潤這片干旱了許久的徒弟。

幾人搬著凳子回到了小廟。

曹天懷著激動的心,將那枚白色的石刻碰在手上,用粗糙的老手摩挲著上面每一條紋路。

動作之輕柔,表情之陶醉,簡直......

也難怪他如此。

在人族未開化之時,還沒有筆墨紙硯,甚至都沒有文字。

妖有血脈天賦,神祇生而神圣,但人呢?

人族只能口口相傳,掙扎求生。

是那位至圣,用這枚石刻在墻壁上刻出了傳世篇章,使人族超越仙神鬼妖,超越了時空的界限,為人族留下了傳承之道,在那混沌的年間,撕開了一絲曙光。

他量天測地的功德,也不及之萬一。

曹天也湊了上來,近距離觀摩。

此前他還有些猶豫。

畢竟在燕國古圣賢石林偏居一隅,他難免有些心灰意懶。

確認這枚石刻,就是那位至圣的手筆之后,曹天這一刻打消了所有的疑慮。

能手握至圣石刻,那這位毫無疑問是屬于他們這方的大能。

但,李先生到底是什么身份?

曹天有一個猜測。

這位也許曾經也是名留青史過的人物,畢竟如此修為境界,尤其是在儒道有大成就之人,都需要收文道氣運入文宮。

而文道氣運,大多是由文名而來,這也是就是讀書人都無比看中文名的原因。

所以,他的腦中完全沒有這位神秘李先生的印象,好像此人是文壇上的幽靈一般,明明有著開創一道先河的雄才偉略,卻寂寂無名,仿佛憑空出現。

這只有幾種可能。

首先排除這位是在他之后崛起的。

因為自那次劫數以后,文人已經失卻位格,無法證道,連文曲星都隱于天穹,若是出了個這般人物,他們不可能沒有半點感知。

第二,這位李先生在青史上出現過,甚至還出現過很多次,每次都是以化名出現,從來不曾暴露自己的身份。

但這有個邏輯上的問題。

只有預測到大劫的人,才會一直變換身份,但能有這個修為的人,之前早就已經在文壇留下過屬于自己的痕跡,那時想要躲避劫數已經晚了。

那便是第二種可能。

李先生將自己的痕跡抹去了,連同自己的著作,盡數從時光長河中抹去。

所以,哪怕是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印象。

只有這個解釋能說通。

小廟前傳來腳步。

“那剽竊之人已經處理了,但學生力量有限,沒能除惡務盡。”

唐含錦坐回桌子,面露愧色。

不說別的,就說現在,要不是李宣一首詩詞鳴千古,虛了文廟三炷香火,加上文曲星掙脫桎梏飛凌而來,他都不一定能走出古圣賢石林這個門。

四季古路前,周王朝半圣還在那壓著呢。

就算沒有雕像,他也不能在外面久待。

不過,能出去看一眼現在的燕都,他已經很欣慰了。

“沒事,老唐你盡力就好。”

李宣頗有點感慨。

老唐這人還是挺有正義感的,對官宦子弟也不留情面,盡到了一個讀書人的本分。

那官家子弟明顯有些背景,老唐有所顧忌是正常的,沒有沆瀣一氣便已然殊為難得。

“唉,為時所困。”

唐含錦嘆了口氣,敲著手中的麻將,念起了自己所做的詠秋歌。

配合著他略帶蒼涼的嗓音,還有小廟里一堆老弱病殘,頗有點郁郁不得志的凄涼之感。

‘窮酸書生的詩才,比一些大詩人還要出色,以后說不定真能名留青史......’

李宣又止不住的感慨。

如老陳,還有面前老唐,他們都是心懷了一腔浩然正氣的文人。

也是同樣的落魄。

老陳因為不知變通,頂撞上司而便貶黜罷官,而老唐顯然境遇也好不到哪去。

在這王都當教習,卻大秋天還穿著件破舊素袍,衣著打扮盡是透著股窮酸勁,這性格恐怕比老陳還得剛烈不少。

讀書人哪怕會賣點乖,也不會混的這么慘。

顯然老唐心中還有堅持,特意在此處擺了石碑尋求知己,不愿為五斗米折腰。

歷史上許多大文豪,又何嘗不是如此?

講個笑話,不被貶黜個三兩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寫詩的。

“心有堅持之人,郁郁不得志只是一時。”

李宣神色誠懇的安慰道:“你做的很好,若干年以后,留名的也許恰恰是你。

青史如大浪淘沙,終會留下那些熠熠生輝的,其他便如過眼云煙,消散不見,后世千秋萬代之人,都會感受這份文道的余音。”

三位圣賢愣住了。

劫數過去以后許久,沒有聽到這樣一份贊同。

這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這位是真正懂他們的知己。

先生若不是秉持著天大的堅持,又如何會下定決心從時光中抹除自己?

讓所有人都遺忘自己,從此孑然一身,只為了心中的謀劃布局。

此等換天之志深埋于心,無人知曉,更不敢說與他人聽。

只能今日在這與世隔絕之地,稍稍暗示。

一時間,他們仿佛看到李宣肩抗朗朗乾坤。

“得先生一言,當再為我輩文人鞠躬盡瘁,續萬年香火!”

唐含錦滿臉漲紅的抓起茶杯,以喝酒似的氣勢一飲而盡。

“今日得先生這一知己,實乃人生快事。”

曹天從懷中摸出一個小尺,“啪”的敲了下茶壺。

“啊,這手感。”

啊,這紋路。”

曹土也還在那陶醉,老臉綻成了一朵菊花。

這幾個年紀相差甚遠,老少摻雜卻一副哥倆好的模樣,小廟中一時間熱鬧了許多。

蘇泠音歪著腦袋,表情奇怪。

當日父王和陳叔叔便是如此。

現在李宣也變成了這樣,她冰雪聰明的小腦瓜真有點費解。

“哈哈,這是男人間的友誼,以后你就知道了。”

李宣拿起旁邊的水桶,笑道:“有詩詞,無歌賦作伴怎行?”

“小廟破舊,倒是沒有絲竹管樂。”

唐含錦不好意思的露出了貧窮的微笑。

說起來很辛酸,君子六藝以禮為首,音律次之,高雅之士多多少少要會寫樂律。

但他們連傍身的寶物都沒了,只留下了本命之物。

除了這些鍋碗瓢盆,最值錢的東西就是外面那一堆石碑。

能用以承載鎮國詩篇的,自然非凡物。

‘啥書中自有黃金屋,都是忽悠小孩的......’李宣點了點頭,摸著下巴思考一陣,笑道:“此事不成問題,你且將外面那些刻詩的石碑拿來。”

曹天點點頭,隨手一招。

十幾塊石碑滴溜溜轉著飛了進來。

李宣拿起刻刀,觀察著這些石碑的形狀。

以石所制的樂器,他生活的年代雖然不算多,主要是因為不方便,愿意學石頭疙瘩的人也實在太少。

但還是有的。

比較出名是罄,編在一起的叫做編罄,單個則大多是放在寺廟中。

不過這些石碑厚度不算太大,無法形成共鳴,再說打磨成空心也比較浪費時間。

還有一種,名為石琴,據考究可以到夏朝。

所需正好是長方形的黑石,與這石碑的材質和形狀都比較相近,只需要進行打磨。

系統提供的篆刻技巧,樂藝,雕刻石琴不是難事。

李宣拿起石刻,心神沉淀。

瞬間便進入了物我兩忘狀態,眼中只剩下這些大小差不多的石碑。

隨后揚起刻刀,劃出數道奇異的軌跡。

石屑紛飛,速度極快。

手上這把系統出品的刻刀,質量確實沒得說,刻起石頭就跟切豆腐似的。

“厲害。”

曹土也暗暗比了個大拇指。

他也愛研究些小玩意,能看出這其中蘊含著何等的玄妙。

這不是煉器,卻比煉器的手段更厲害百倍,沒有借助任何修為,只是在以自身的理解,將道韻刻在石碑上。

石碑材質非凡,無須真火淬煉,這才是最適合它的手法。

四個字形容:

“暗合大道。”

“先生原來還精通樂理......”

蘇泠音則是看著李宣的側臉,嘴角不自覺洋溢起了笑容。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李宣如此認真,之前雕麻將的時候是十分隨意的。

不多時,一尊又長又短的石琴制成。

上面的詩文,他特意留了下來,故而每一塊音石上都留有華篇名章,讓石琴更增添了幾分韻味。

“咚——”

李宣隨手拿起桌上的小尺敲了下,頓時一聲清脆在小廟中回蕩。

聲音空明清冽,仿佛從心底響徹。

“不錯,音色沒有問題。”

李宣滿意的點了點頭。

害,可惜了,這里沒有材料,不然我整個嗩吶吹吹,豈不美哉?

保證聽得給你們當場愉悅送走。

“此音甚妙,敲擊之間便如此動人心弦,不知演奏出來是何等氣象。”

唐含錦聽到這美妙的聲音閉上眼睛。

不僅是聲音。

上面的詩文也隨著聲音傳遞了出來,仿佛以大道之音闡述著詩詞的意境,甚至將其更加完美的詮釋出來。

文字是載體,音律也是一種載體,它們都是承載著“道”的一種形式罷。

音律甚至更能直達人心。

這副石琴,將詩詞轉化成了音律,彼此涇渭分明卻又無比的融洽。

這副琴,能演奏詩詞。

“先生要如何彈奏,用我的尺子嗎?”

曹土也收起玩世不恭,極為認真的問道。

“不,我不彈。”

李宣笑著搖了搖頭。

“您不彈?那是要我獻丑一番么......”

唐含錦輕輕敲擊著黑色石琴的表面,他真的很享受這種聲響。

“也不是,今天這副琴無須人來彈奏。”

李宣又搖頭。

幾個圣賢頓時愣住了。

不是說要以歌賦音律作興么,制了琴卻無人彈奏,這意義何在?

正當他們不解之時。

李宣望著窗外的滂沱大雨,笑道:“且聽聽這天地之音,如何?”


上一章  |  我原來是絕世高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