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聊天群里,大家都是目瞪口呆。
因為陳通闡述的這個觀點和角度,是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但順著這個角度去看,就非常容易發現這件事情,到底是誰對誰錯。
朱棣脾氣最暴,直接拍桌子就嚷開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司馬遷三觀不正!”
“李廣利再垃圾,那也是在跟匈奴作戰,雖然能力不行,但你也不能拿他跟一個叛國賊相比。”
“不管與何種理由叛國,那都是要遭到口誅筆伐的,是堅決不允許的!”
“在我這里,沒有借口,誰敢為叛國者辯護,那我絕對是不答應的。”
“我覺得司馬遷一點都不冤,那是他自找的!”
“一個人能力可以不行,但人品,絕對要靠得住,原則的問題,不能夠逾越!”
曹操也是憤然而起,他之前沒有這樣想過,還沒覺得什么。
可是經過陳通的一番解說后,他也覺得司馬遷,跟一般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人妻之友:
“事情很清楚了,為什么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替李陵說話?”
“難道別人就比他司馬遷傻嗎?”
“那就是因為,國仇血恨是大過一切的,不要說李陵,就是李廣投敵了,那也得死。”
“他司馬遷說的輕描淡寫,可知前方有多少戰士浴血廝殺?”
“所以我說,文人就該管文人的事兒,不要跨界,不懂軍事,就不要瞎摻和!”
“無知才最可怕!”
“因為打仗打輸了,將軍就一定要有罪?”
“因為一個人有功了,他叛國就可以被原諒?”
“這都什么邏輯啊?”
武則天也是連連點頭,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文臣有文臣的標準,武將有武將的規則,其實文武之間,是有非常嚴苛的界限。
幻海之心:
“我以前還覺得,司馬遷挺冤枉的。”
“但是現在,我完全沒有那種感覺,如果任由司馬遷的這種思想蔓延,那將是大漢的災難。”
“為什么,儒門屢屢叛國,還能繼續存在。”
“那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叛國沒什么,只要,他們有功就行!”
“很多事情看著是小事,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則和標準,司馬遷的標準,跟當時的大漢那是格格不入。”
“所以,他承受了自己應該承受的后果,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漢武帝資格哈哈大笑,在他看來,叛國,那就是最大的恥辱!
什么都可以原諒,唯獨叛國不能原諒。
人可以無才,但不能無原則!
漢武帝可以容忍,自己的部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可以培養他們,可以給他們機會,但唯獨不會原諒,背叛大漢的人!
所以,當漢武帝得知,李陵成為匈奴單于的女婿,并幫助匈奴練兵之時,直接殺了李陵滿門!
雖遠必誅:
“你們要知道,大漢,可是有一條律法,只要交納錢財,就可以抵死罪!”
“那筆錢雖然對于司馬遷是巨款,可是在朝野中,能拿得出錢的人,多不勝數!”
“可是最后,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助司馬錢,難道都是因為,害怕得罪漢武帝嗎?”
“不是!”
“而是司馬遷,踩了所有人的底線,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匈奴劫掠大漢邊境,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而朝野上下,那都是對匈奴恨之入骨,司馬遷竟然為李陵出頭,這是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
“他司馬遷,可曾被人劫掠過妻女?”
“可曾看著自己的父母,慘死于匈奴的彎刀之下?”
“李二,你怎么看?”
漢武帝對李世民非常的反感,因為自從李陵事件后,他對隴西李氏,就沒有了往日的那種親切。
李世民臉色發黑,李陵那也是他祖宗。
千古第二:
“你要知道,司馬遷曾經寫過一份,《報任安書》。”
“他當時闡明了,跟漢武帝辯論的經過。”
“他并沒有,要構陷李廣利的意思,這是大家都誤解了他當時所說的話!”
“不信你們可以查一查,史記中的《報任安書》。”
陳通嘆了口氣。
陳通:
“不用查了,司馬遷,的確沒有有意要誣陷李廣利的意思。”
“但,他當時說的話,聽在別人的耳朵里,就是那個意思。”
“只能說他不懂得語言的技巧,這怪得了誰?”
李世民臉色黑,他已經說不過陳通了。
千古第二:
“你就這么看不上司馬遷嗎?”
“你有必要這么黑司馬遷嗎?”
陳通翻個白眼,誰說我要黑司馬遷了?我學歷史的,對司馬遷可是敬佩無比。
陳通:
“我只是在就事論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由搜索引擎轉碼而來,只為讓更多讀者欣賞,本站不保存小說內容及數據,僅作宣傳展示。
Copyright2020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