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第705章:塵埃落定了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春秋大領主 >>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5章:塵埃落定了啊

第705章:塵埃落定了啊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4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春秋大領主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

第705章:塵埃落定了啊

夜間模式

第705章:塵埃落定了啊

晉軍抵達了“頓①”之后,呂武派人前往駐扎在“頓②”的楚軍營地。

現在有很多地方重名,比如“頓①”是頓人一開始棲息生活的區域,他們再一次搬家就會有一個“頓②”。

要是看到某個名字的地方,能夠從名字來推斷某個家族或是國家的遷徙軌跡,又從各個地方的生活環境推論過得怎么樣。

一些大國其實也會一直進行遷徙,一般是每隔十五年左右搬一次家。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某個“城”的人口越多,該“城”可居住的時間就會越短。

為什么要頻繁搬家?當然是因為垃圾圍城呀。

上一次薳啟強找到呂武邀請前往“湛阪”會獵,呂武給予的回應是到“聃”開打。

楚軍越過“聃”來到“頓②”擺明了就是內心并不甘心,并不想晉國說什么就怎么辦,還存在一種反抗心理。

呂武派去楚軍的人回來,稟告的是楚君熊招并沒有親征,楚軍主將是楚國令尹公子午。

關于楚君熊招沒有親征這件事情,僅僅看楚軍亮出的旗號就能得到判斷,也就是晉軍這邊事先已經知曉。

再一次確認楚君熊招沒有親征,則是存在其價值。

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楚國對這一次會獵的信心不強,以至于楚君熊招回避親征不想擔責。

“頓①”與“頓②”相距不超過四十里,中間大體上是一種平坦地形,有山的海拔也不高,東面是洧水下游,再往東南方向二三十里則是潁水上游。

“楚軍之中蠻人甚多,不見強族有多。”呂武想起了‘鄢陵之戰’的舊事。

當時楚軍來勢洶洶,看上去浩浩蕩蕩很是人多勢眾,來自各個蠻族部落的蠻人卻占了楚軍的十之三四。

在“鄢陵之戰”時,其實就是處于楚國有自信的階段,他們上一次與晉軍大戰打贏了“邲之戰”,有點驕傲自滿并沒有什么。

自從“鄢陵之戰”結束后,楚國征討宋國、鄭國或其余列國還會征召蠻人,對上晉軍則看不到有蠻人的身影。

說明了什么?說明“鄢陵之戰”重新將楚國君臣的腦子打清醒,面對晉國不再敢大意放松。

“如元戎所料,楚軍今次不過求敗,以平國內之人憤懣、不甘。”趙武當起了捧哏的人,還一再用奇怪的目光打量近期變得有點安靜的解朔。

說楚軍是來求敗,有點過份了。

如果能贏的話,楚軍當然不愿意得到一個戰敗的下場。

所以在捧哏和拍馬屁的技巧上,趙武明顯沒有解朔干得好,有時候根本就是在硬著拍馬屁,捧哏也捧得令人很尷尬。

某種角度來講,楚國主動再去約戰晉國就是在表示不甘,但凡楚國真的還有余力,怎么可能會迎接失敗,必然是要跟晉國拼了。

楚國約戰又出動那種成份的軍隊,以楚人死要面子的性格,能夠肯定去年以晉國為首的聯盟將楚國肆虐得很是不輕,晉軍到“郢”閱兵和飲馬大河也對楚人的自信造成極大的打擊。

呂武開始發布一系列的命令。

中軍暫時待在“頓①”不動彈,上軍、下軍和新軍拔營逼近在“頓②”的楚軍。

同時,呂武再一次拒絕找上門的陳國和蔡國的參戰請求,得知楚國邀請晉國會獵,然而卻是又出兵吳國。

楚國對吳國的用兵是楚君熊招親率五萬楚軍前往,不太好說是為了給國內外一個交代,還是吳國又搞了什么大動作。

去年晉國召集一眾小弟南下無疑是給吳國解圍了,把在滅國邊緣瘋狂試探的吳國從懸崖峭壁邊上拉了回來。

考慮到吳國是一個知恩不圖報的國家,又看吳人歷來喜歡玩陰的手段,重要的是吳國遭到楚國很沉重打擊,似乎沒可能主動搞事來幫晉國頂雷吧?

那么就是楚君熊招不想親自面對晉軍,各方各面的壓力又迫使他不能待在“郢”,搞了再次親征吳國的舉動來避險。

“楚敗而不復有禮,我不可掉以輕心。”呂武讓中軍停在‘頓①’算是一種保險。

有中軍當后盾,上軍、下軍和新軍去跟“頓②”的楚軍開打,沒有新的楚軍過來,三個軍團打十來萬的楚軍,尤其是十來萬楚軍里面的蠻人占了三成左右,晉軍沒理由會輸給楚軍的。

士匄卻是知道一點,比如呂武的威望已經漲到了巔峰,不會因為再次戰勝楚軍而增添光彩,反而因為楚軍那種成份會成為一種大人欺負小孩的模樣,給人得出一種勝之不武的解讀。

簡單的說,呂武現在就是核武級別,楚國只是拿出了常規武器,晉國真心沒必要動用核武啊。

另外就是,呂武有意地在拔高自己的段位,楚國的國君沒到,他的出場會顯得很廉價。

士匄并不想待在“頓①”。

談到威望這一方面,中行吳還有幾次指揮大軍與楚軍作戰的經歷,反而身為中軍佐的士匄一次都沒有,擺明是連解朔都有點不如了。

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嘛,無法率軍取得勝利的“卿”注定威望只會一般般,沒有率軍與楚軍正面剛,打再多的列國都不頂事。

然而,士匄處在一種很尷尬的地位,他貴為中軍佐,卻只是一個“副手”,缺失了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想建立屬于個人的威望挺難的。

比較要命的是,范氏聯合趙氏攻打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的軍事行動失利,后來范氏獨自面對三戎打得也挺失敗,還是陰氏加入進去才扭轉戰局,給世人的印象就是士匄的軍事能力挺菜雞的。

“我往‘頓②’而去?”士匄問道。

呂武先是一愣,隨后用玩味的表情盯著士匄一直看。

中軍佐在國戰期間沒有獨自統兵的資格,主要是因為中軍將也一定在。

現在中軍駐扎在“頓①”這個地方,再來是呂武不打算動彈,算是給了士匄一個機會。

中軍佐在中軍是副手的定位,去到上軍、下軍或新軍會在職權上壓過他們的“將”和“佐”,想接管軍隊的指揮權力看沒有沒有那個能力了。

士匄與呂武保持對視,一副志在必得的態度。

“我無異議。”呂武真的無所謂,卻是又說道:“未有此舊例,我不可去令,能否成事皆在于你。”

讓呂武以命令形式將上軍、下軍和新軍的指揮權交到士匄手里?打亂晉國軍隊指揮建制的事情,能試探呂武的威望到底高到什么份上,同時也能試探中行吳對呂武的服從度,可是有必要這么做嗎?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


上一章  |  春秋大領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