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第四百六十九章:學生與大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日月永在 >>日月永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九章:學生與大明

第四百六十九章:學生與大明


更新時間:2020年10月07日  作者:煌煌華夏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煌煌華夏 | 日月永在 
請安裝我們的客戶端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

第四百六十九章:學生與大明

夜間模式

第四百六十九章:學生與大明

當朱允炆從楊士奇的口中得知后者要辭去內閣首輔之位的時候,整個人都愣住了。

說實話,朱允炆并不喜歡楊士奇這個人,因為他太聰明了。

沒有哪個皇帝會喜歡一個聰明的丞相,即使他的能力非常強。

不過朱允炆從來沒想過去罷黜楊士奇,因為有一個楊士奇在內閣里,他這個皇帝可以省下太多的心。

可以離京、可以罷朝。

大明的內閣制度絕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制度,即使放到后現代來看,你也根本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來,只是或許會有些制約皇權。

萬歷皇帝三十年不朝,大明非但沒亂,反而自上到下的井井有條,這就是一個完全成熟的官僚社會管理制度下的優越性。

而眼下朱允炆的內閣會存在制約皇權的可能性嗎。

誰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楊士奇給解縉說的話是覺得自己已經做了十二年的內閣首輔,繼續坐這個位子下去就有些不知好歹了,這種說法騙騙解縉還行,到了朱允炆這,君臣二人都早已相知相熟。

朱允炆不怕楊士奇繼續專政下去,哪怕讓楊士奇在做十年二十年,別說當面動搖朱允炆至高無上的帝統,哪怕是一張朱允炆的畫像,都能壓的楊士奇喘不過氣。

真正讓楊士奇擔心的,是怕朱允炆的身體熬不過他。

司馬亂曹能夠成功的絕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司馬懿這個老不死的太能活了。

誰知道朱允炆萬一哪天腦子想不開,一操心自己的身后事,學一回太祖皇帝,先把仍舊活躍在政壇的楊士奇來次誅滿門,你讓楊士奇上哪哭去。

現在急流勇退,將來身后可是流芳百世的美名。

沒道理去賭那個未知的未來,死則死已不說還遺臭萬年那就沒必要了。

“閣老先坐,雙喜上茶。”

這是朱允炆第一次直喚楊士奇閣老而不在前面加上姓氏,這讓楊士奇受寵若驚。

“閣老為什么一定要辭官回鄉呢。”

“時過境遷,山河大世早已不是當年的大明了。”

楊士奇坐下來,身子對著朱允炆的方向微傾,恭謹的回應道:“年關前,夏維喆跟戶部做出了我大明乃至整個明聯的財政表,僅我大明歲入便高達一億八千萬,這還沒有加上自印度輸送進來的近六十萬斤黃金。

明聯各國落實改制,軍改裁汰了近一百萬軍隊,節省軍費、軍備近三千萬,這筆銀子總參甚至都不知道該怎么用。

臣在年底的閣部會議上審定皇明三十六年的財政支出,按照陛下要求的赤字支出法案,需要在皇明三十六年一年花出去兩億八千萬,臣無能,想遍了所有的辦法都不知道該怎么花。

地方的發展越來越快,王雨森當初要搞包產到戶,鼓勵以村為主體自主分包生產,按照多獎少補的政策刺激百姓發展副業,當時這個政策臣甚至不懂該如何給王雨森出主意。

全國各地關乎發展的奏本,府縣送到省里,布政使司不懂就遞給臣,結果臣也不懂。

陛下,眼下我大明已不是唐宋可比的了,這個家讓臣當的心力交瘁,慚愧不已,所以臣請辭,退位讓賢。”

十年殖民,頂的上百年積蓄。

這是當年東印度公司十年收入報表遞進國內后的感慨。

也助推了約翰牛用三十年時間,完成了人類五百年都未必能達到的生產力飛躍。

眼下的大明就屬于典型的久貧乍富,而且富到了楊士奇甚至不知道該怎么去花這些錢。

一年花兩億八千萬是什么概念?

洪武朝三十一年的現銀收入全部加起來都沒有八千萬!

銀行總行金庫里堆放的黃金、銀官錠恍若小山,看管的部隊從最初三個百戶所變成現在兩個千戶所。

楊士奇的壓力太大了。

做丞相是為人臣的畢生理想,但掌控一個如此巨大的國家做丞相,那其中真的是冷暖自知。

面對著楊士奇的抱怨,朱允炆笑了,起身拾級而下,坐到了楊士奇的身邊,近距離的笑話道。

“朕還當閣老是因為什么原因才堅持致仕呢,原來這么一件事,不知道該怎么花錢算什么棘手的難題,朕讓莫成去搭了一個科學院,那地方燒錢燒的最狠,不知道怎么花,就把預算全扔進去燒唄。”

楊士奇苦笑,知道這是朱允炆隨便給出的一個玩笑主意。

“朕知道閣老在想什么。”

朱允炆拍了拍楊士奇的小臂:“說實話,朕很多時候也累,不知道能夠引領我大明走到哪一步,又或者還能不能領的動。

但天下七千多萬百姓相信朕可以做到,也都在等著朕做到,朕不敢停啊,閣老不僅僅是朕的肱骨大臣,也是大明社稷的棟梁之才。

就當為了天下的百姓,閣老再做幾年吧,等三五結束之后,閣老再退。”

皇帝都把社稷蒼生搬了出來做挽留,楊士奇猶豫再三,還是艱難開口婉拒:“陛下隆恩厚愛,臣愧不敢當,但臣確實常感能力有限。”

“改革不能激進,這話當年還是閣老您給朕說的。”

朱允炆突然開口,替楊士奇回憶道:“十五年前,朕上位之初,欲大刀闊斧改革朝政、地方,閣老您給朕寫了一道勸本,痛陳利弊把朕攔了下來。

今天,我大明雖然日新月異,但改革還是不應激進,一切求穩,天下沒人比閣老你更適合坐宮文華。

夏元吉是財政一把好手,他不適合做首輔,若是高熾做首輔,四叔一定會退,朕馬上要跟帖木兒開戰,四叔不能離開。

解大紳朕就不提了,水平太差。

其他還有誰能補進內閣做首輔呢?

許不忌倒是甚通朕心,但他比朕還激進,他要是做了內閣首輔,朕都怕三五年之后這江山,連朕自己都看不懂了。

嚴震直再過兩年歲數就要到線退了,也不能選擢,思來想去,閣老再辛苦辛苦吧,給個幾年時間等朕為閣老選好接棒者。”

話讓朱允炆說到這個份上,楊士奇徹底沒了脾氣,感動的站起身,深揖一禮:“臣,必不敢辜負圣恩。”

總算是把楊士奇留了下來,朱允炆的心情也是極其復雜,起身扶起楊士奇,鄭重道:“卿不負朕,朕不負卿。”

請安裝我們的客戶端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


上一章  |  日月永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