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農業強國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超級農業強國 >>超級農業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

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


更新時間:2020年08月10日  作者:凌煙閣閣老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凌煙閣閣老 | 超級農業強國 


“在全球糧食貿易表現活躍的背景下,谷物爭奪戰正日趨激化。大豆出口量超越美國的巴西成為主戰場,而中國人正在步步緊逼。”

——《島國經濟新聞》

“三菱商社私有化巴西商貿公司GCB受阻!”

“三井在巴西擴種大豆計劃因超級雜草爆發而破產!”

“中國嘉谷與國際糧商邦吉聯手,占據巴西北向運輸物流開發先機!”

從巴西傳回島國的糧食貿易爭奪戰消息,除了壞消息,還是壞消息。

在島國糧食行業看來,與島國簽訂了移民協議的巴西,擁有約150萬日僑和日裔的巴西,島國糧商是有領先優勢的。

而事實也是如此。

在巴西政府加強了對外資獲得農耕用地的限制后,島國糧商已經在巴西或自建或合作建立起了大片的農場,雖然控制力比不上美國跨國糧商,但比起其他投資者已經領先不知多少步了。

只不過,嘉谷向他們詮釋了什么叫“先贏不叫贏”,什么叫“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中國市場的強大購買力,令購買量“相對少”,但又挑剔品質和價錢的島國糧商顯得格外脆弱;嘉谷憑借著抗超級雜草除草劑的“殺手锏”,更是輕易地后者居上。

身在巴西的齊政就能清晰地體會到這一點,巴西固然與島國交好,但不意味著就要中國交惡。相反,在南美,無論是巴西,還是阿根廷,都跟中國走得越來越近——未來他們的國運都和我們關聯在一起。

事實上,對巴西越熟悉,齊政越是知道,即使沒有“殺手锏”,嘉谷在巴西加入大豆角逐同樣少不了支持。

很簡單,在巴西的資源出口經濟中,外國資本的活動占著中心的地位。但糧食供應商太過集中,是對經濟和食物安全最嚇人的威脅。所以巴西政府也鼓動本土企業和四大糧商以外的跨國巨頭加入谷物爭奪戰。

島國人之前在巴西的“順風順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此,換做資金與技術實力同樣雄厚的中國嘉谷,日系糧商的領先優勢就不夠看了。

除了往巴西本土糧商中“摻沙子”,遏制日系糧商的擴張速度外,嘉谷國際整合了之前收購巴西糖廠附帶的運輸車隊以及收購美國高鴻獲得的巴西資產后,也通過向豆農提供相對優惠的貸款等手段,與大豆農直接簽訂大豆采購合同。

然后,齊政就見識到了巴西人的“刀耕火種”。

巴西有一條163國道,全長4400公里,從雨林直通到亞馬遜河,連接大豆產地與世界動脈的相接,國道上運送大豆的卡車每天川流不息。

齊政和鐘華志在一支車隊中,駛往亞馬遜雨林中一個因種大豆而新興的小鎮。

“巴西國內資金相對短缺,融資成本較高,大豆種植者基本要靠外資貸款解決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投入問題,無論是四大糧商,還是日系糧商,亦或是我們,對巴西豆農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貸款。”鐘華志侃侃而談道。

齊政微微頷首。

各方給巴西豆農的貸款,就沒有低于10的,而且一般都會在合同寫明,利率是用大豆來還。所以,跨國糧商是幾頭賺錢,再大的豆農,都是為資金實力雄厚的跨國糧商們打工的。

如果收購巴西本土糧商,與邦吉聯合投資物流碼頭,都屬于“明爭”;對個體農戶的控制就屬于“暗斗”了。

這是無聲的硝煙:四大糧商為了保證貨源,對于違反合同的農戶不惜對簿公堂;日系糧商為了吸引農戶,商社的部長親自請大農戶們吃飯,提出的收購價要高于四大糧商;嘉谷國際為了建立自己的收購渠道,也要在盤根錯節的利益控制下尋找自己可以下腳的地盤……

巴西南部大都是小農場,大豆種植歷史較長,因而有許多合作社,豆農賣豆的自主性相對大一些,不是嘉谷國際這樣的后來者可以強行突破的;但在中西部地區就不同了,大豆種植歷史短,很多農場主甚至沒有倉庫,只能與大糧商合作。

兩人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這樣一塊“新”區域。

一下車,齊政就倒吸了一口氣。

只見雨林邊緣,一條火線在向著密林深處推進,濃煙升騰,大地一片焦黑。

地球的另一邊,中國在傾力植樹造林;地球的這一邊,巴西卻在讓大片大片的雨林消失。

看到齊政蹙起了眉頭,時常在巴西奔波的鐘華志卻是視若無睹:“BOSS,看不慣?在巴西,這真的是常規操作。”

“現在是旱季,大型農業公司習慣于采用‘砍伐樹木點燃林火’的方式清理樹根和動物,驅趕缺乏法定所有權的本地牧民和保留區可能存在的原住民,這相比其他看起來更‘安全’的方式遠為高效和廉價,焚燒后的草木灰能夠肥地,而沿線的公路則天然地充當了火情隔離帶……”鐘華志見怪不怪道。

他說得輕描淡寫,齊政卻瞬間想起了數年后成為全球新聞焦點的“亞馬遜火災”。

當其時,在各路社交媒體上,“為亞馬遜祈禱”都成了熱門話題;但在今天看來,那時讓世界媒體“心痛”的所謂“新聞”,從未停止在這里上演。

鐘華志告訴齊政一個數據,09年以來,平均每年亞馬遜焚毀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四年燒掉一個丹麥。

亞馬遜雨林的重要性,齊政能給出一籮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面對此情此景,他卻無法說出任何譴責的話語。

只因根本沒有立場!

嘉谷還在大舉收購巴西的大豆,中國正在大舉消化巴西的大豆,甚至于,只要世界還需要大豆,那些存活了6500萬年的雨林變身為大豆農田就不會停止。

當然,這絕對不是中國一家之責。

現代巴西找到的每一種發展經濟的方法,出口的每一項大宗商品——大豆、玉米、牛肉、鐵礦等等——都在和亞馬遜雨林過不去。

開采更多的鐵礦,砍伐更多的木材,種植更多的作物,鋪設更多的路……所有這些的背后都是強大的利益驅動——不僅僅是巴西人的利益,更多是西方資本的利益。換言之,沒有人是無辜的。

巴西人卻也不在乎。

譬如前來迎接嘉谷一行的大豆農場主們,動輒擁有幾千公頃的農場,而且還在不斷擴張。他們對于正在燃燒的森林瞥都不瞥一眼,反而在手掌上托著飽滿的豆粒,熱情地對齊政和鐘華志等人推銷道:“我們種植的大豆生吃都很好吃,這樣的土地不種大豆太可惜了……”

鐘華志也淡定自若地與他們商談貸款利率,簽訂惟一性購買權協議等,至于為亞馬遜祈禱?那是什么鬼?

同樣,齊政也沒有說教的興趣。

在經濟驅動的亞馬遜雨林開發中,嘉谷就算不是直接推手,但也是局中人;“既當婊子又立碑”雖然是合格資本家的本色,但不代表著齊政喜歡這樣做。

看著仍在燃燒卻無人關注的雨林,他只是暗自感慨,國產大豆的振興,可不僅僅關乎到國內的大豆自給率高低的問題;“嘉豆13號”的高產潛力,也不僅僅是緩解13億人口的食用油和肉食需求問題,可能還不知道拯救了多少關系全球氣候的亞馬遜雨林。

地球的另一邊,中國桂省。

蔗農們看著嘉谷推廣的套種“甘蔗中早熟大豆”的蔗田內,暴增的大豆產量,根本不關心遠在天邊的勞什子雨林破壞與否,他們內心只有狂喜——跟著嘉谷有肉吃!


上一章  |  超級農業強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