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樂文,最快更新!
昆侖山脈,全長約2500公里。
是華國西部山系主干,西窄東寬,其中位于青海境界的山口,奇峰聳立,山脊悠長,呈扇形展開,猶如一座門戶。
黃極帶領眾人登臨山口,眺望莽莽群山千峰萬壑,雪峰丘陵連綿起伏,天上云霧變幻莫測。
“注意看,這里有冰河。”黃極指著下方。
眾人看著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
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便會噴涌而出,形成噴泉。
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裂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并發出巨大的響聲。
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如果是盛夏季節,草叢就會盛開著各種鮮艷奪目的野花,是一片凍土草原。
黃極突然說道:“這條冰河,就是寒暑之水,而昆侖山口東西兩側,正是玉虛峰和玉仙峰。”
“玉虛峰位于山口東側,終年銀裝素裹,云霧繚繞,還有六月雪奇觀。山壁寬廣雄渾布滿冰錐,猶如幕簾垂下。”
“玉仙峰位于山口西側,冰丘林立,冰層下方水系連綿,常有噴泉暴突而起,升起騰騰白煙。”
黃極介紹完,而眾人讀過山海經的,此刻也能舉一反三了。
余沫朔感慨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
想找到不周山,相關研究者都是從這條描述入手。
“原來只剩濕山、幕山,而沒有不周山了,難怪還有人找到國外去……”古峰說道。
寒暑之水,濕山幕山,以此來佐證不周山的位置,最后卻總有人找到約旦河去,說約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氣候溫潤潮濕,堪稱“濕山”。而約旦河東面是典型的沙漠氣候,干旱少雨堪稱“漠山”。如此約旦河寒暑交替,可稱寒暑之水。那么南邊千里外的東非大裂谷就是不周山了……
這實在是扯淡,其猜想前提,就直接跑去‘定義’了,這段記載中的幕山,是通假字,幕通為漠,然后聯系上下文,意會成了干旱,牽強到了極點。
前面有寒暑對應,不代表后面的幕字就是漠的意思。寒暑是水本身同時兼顧兩種屬性,跟山沒有關系。
根據《黃帝內經素問》定義:“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
所以若非要說古人名字編得刻意對稱,那也不該是漠字,而該寫個燥字對應前面的濕。
然而沒有,幕山就是幕山。山脊峰線平廣,巖壁冰錐垂柱,看似幕簾,就這么簡單而已。
古人用詞,十分嚴謹,描述也非常直觀。
黃極說道:“寒暑之水便是冰河下的潛流。西山經的筆者是伯益,時代更晚,筆鋒更冷靜。他對不周山的描述,沒有用寒暑之水這樣的意會詞,說得更清楚:‘不周之山……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講得就是這里的冰河潛流與凍土草原。”
“不周負子和昆侖之丘這樣的神異之地,都是因為絕地天通,本體沒了,所以后人永遠也找不到了。”
余沫朔點頭道:“你別說了……我相信這就是不周山原址了……”
他拿出地圖,開始比對,如果這里是不周山遺址,那么往西北八百四十里就該是鐘山!
余沫朔比對了一下,再往西北過去四百多公里,大多數是無名之山。
他不在乎古今里程的誤差,因為一片山區本來就占地范圍極大,所以哪怕誤差一百公里都無所謂。
可是‘西北’二字,就太含糊了。那個方向的山太多了,哪一座才是?
黃極笑道:“昆侖山脈,山頭無數,不可能每一個峰頭都記錄。所謂鐘山,應該是‘英諾馬哈山’。”
“因為鐘山往西南九百里就是昆侖丘的位置,你看英諾馬哈往西南九百里是哪?”
余沫朔一比照,驚呼道:“那棱格勒峽谷!”
黃極說道:“沒錯,昆侖東段山地兩側有一連串閉塞湖盆,其中那棱格勒峽谷,又稱昆侖死亡谷,磁場異常,常有雷暴,周圍多井狀山地。”
昆侖山脈的群峰,往往不是尖頭,而是山脊寬廣,層次排列浩浩蕩蕩,猶如一顆顆拉鏈鋸齒一般。
很多山脊虬結在一塊,俯瞰如一個個臼齒,海拔雖然高,但很多山形看起來就像是盆地。
黃極此刻指的峽谷附近有一片無名山區,就是一個個小盆地圍著一個大盆地,其中的大盆地是一座火山。
他侃侃而談道:“我說了,昆侖之丘是一座巨大的人造建筑,早已飛走了。所以我們要找的不是高峰,而恰恰是低凹的火山地形。”
“昔日昆侖之丘,就好像一座金屬巨山,上寬下窄地倒插在一處龐大的峽谷盆地上,連山帶丘,整體像是一座冠軍獎杯,或者菱鉆般的燈塔。”
眾人點頭,既然認為昆侖丘是座人造巨物,那么若要找它,就不該找山,而是要找凹陷的‘插槽’。
余沫朔拍手道:“那就對了!如果那棱格勒峽谷及其附近的高海拔盆地一帶,真的是昆侖丘原址,而我們現在的位置則是不周山原址的話。”
“那么雙重比較,我們就可以直接鎖定,鐘山在英諾馬哈山一帶了。”
“我們現在就去鐘山,看看能不能探測到燭龍。”
黃極微笑道:“不去昆侖丘遺址看看嘛?”
余沫朔沉吟道:“時間上怕是來不及了,我們主要是找鐘山燭龍,去昆侖丘干什么?”
黃極眼睛放光道:“你也說了,擾動者極可能擁有超強防御,我即便有翼神號,也不一定能偷襲殺死他。”
“那畢竟是傳說中的萬山之宗,龍脈之祖昆侖丘的遺址啊,雖然昆侖丘已經不復存在,但保不齊有散碎遺物留下。”
見他一副期待的樣子,余沫朔不禁啞然失笑。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