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630看書網,最快更新!
三月,當鎮東軍各部進入陸奧地區,以營為單位攻擊陸奧各郡城、柵時,傅潛領宣撫卒的兩百弓騎,從雄勝城(天雄城)出發,向東南奔襲三百里,攻克了多賀城。
隨之,傅潛被任命為天雄城城主,多賀城更名為新齊城,并立石碑,石碑上云,齊人諸部為解海賊之患,教化蝦夷,不遠萬里東渡蠻荒之地,匡時濟世,故立碑與此,以示后人。
隨之,陸寧移駐新齊城。
而隨著出羽國大部分郡、陸奧國新齊城北面的各郡紛紛易主,東征軍的攻勢也漸漸止歇。
因為都是新征服之地,鎮東軍也不得不分派兵力駐扎在各郡守城、郡守柵。
東萊城(秋田)地位重要,也是東征軍的退路,是以駐扎了兩個營一千軍馬。
天雄城、丹波城、伊治城、膽沢城、德丹城、桃生城六個郡守城各駐扎一營士兵。
其他郡守柵,便是看柵城人口,多數駐扎一個都百名士卒,少數也有駐扎兩都乃至三都的。
當然,新得郡守城、柵也紛紛為之更名。
各城都以戰功,任命了城主。
現今駐扎各城、各柵的軍事力量自然是采取高壓姿態使得和族居民和熟蝦夷以及囚徒集團臣服,各城城主,再從本地土著中征募自己的治安力量,等齊人統治下的新架構穩定下來,除了緊要地仍需要官兵駐守外,其余城、柵由城主的武裝接管,甚至將來一旦南征,還可以征募各城城主力量作為輔軍乃至其中勇壯編入官軍。
如此,才不是鎮東軍的消耗戰,才不會兵員越戰越少。
又在本州島最北部鄰近北海道海灣的津輕地區駐扎兩個營,以震懾本州島北部未開化的荒蝦夷。
如此,楊業麾下就剩了五個機動營,其領五營士卒駐扎在出羽國最北的最上柵,和多賀城東西呼應,若東瀛人北伐,首先面對的就是新齊城和已經更名為九營城的最上柵。
新齊城是模仿前唐的條坊式布局,在東瀛島,包括平安京在內的這些大城的城內布局,均是如此,當然,隨著時間推移,又漸漸形成了東瀛本土特色的各種市町。
其實隨著和族討伐蝦夷戰線的北移,新齊城原本的軍事據點功能漸漸削弱,但人口卻越來越多,漸漸和周邊村落形成了一片奠定陸奧國石高的產糧及畜牧中心地帶,后世被稱為仙臺平原,這一帶人口,現今高達四五萬之多,人口密集在陸奧出羽一帶,可稱第一。
此外,作為本州島東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此處商貿也極為發達。
陸寧,現今就在距離新齊城三十多里的一處市町小鎮中。
這處市町小鎮的形成,既可以稱其為宿場町,又可以稱為門前町。
所謂宿場町,是奈良時代學習唐朝的驛傳制,也在各處設驛站,一些大的驛站所在,慢慢人口聚集,成為宿場町,通常宿場町,都擁有旅店、馬屋、商店等設施。
門前町,則是寺廟或者神社前的市場慢慢形成街市和聚落。
陸寧身處的這市町小鎮,便是奈良時代為了傳遞東北征討蝦夷人軍情而設的驛站,后被廢棄,但成為進入東北地區行商的中轉站之一,而百多年前,慈覺大和尚在此建延福寺,新齊城附近,來朝拜的香客不斷,寺廟前市集也隨之繁盛,也...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