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最快更新!
史湘云原本還欲說點兒什么,卻聽見門外腳步聲,探春和賈環到了。
把史湘云拉出門,屋里只剩下馮紫英和賈環。
上下打量了一下賈環,見對方有些激動的神色,馮紫英笑著擺擺手,“環哥兒,坐吧,不用拘謹,你馮大哥去了一趟江南,難道你就不認識了?”
“不是,馮大哥,我雖然沒怎么出門,但是便是在府里,也經常聽老爺和大老爺還有隔壁東府珍大哥和蓉哥兒說起您的名字,……”賈環竭力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至于太失態。
他說的都是真話。
這三個月了,馮紫英的大名實在是如雷貫耳了,并不僅僅是說他傳聞他奉旨出巡江南”,而是說他西疆平叛回來之后,不但為其伯父贏回了呼倫侯這一封爵,而且還被除官翰林院修撰!
要知道翰林院修撰對于新科進士們來說,歷來只授每科狀元,便是榜眼探花亦不可得,這是從前明就開始的慣例,大周也是延續了下來,可以說馮紫英以二甲進士身份破例高授翰林院修撰是第一例,也開創了歷史!
雖然這比狀元晚了一年,但這畢竟是從六品的修撰,而和他同科的榜眼探花們都還在正七品的編修位置上苦苦煎熬呢。
“下人們有時候送老爺們出去,和其他府里的下人們在一起時也是經常聽到其他府里下人們提起你的名聲,都說你是咱們大周武勛世家中第一個翰林院修撰,第一個庶吉士,也是我們武勛世家的光榮,……”
馮紫英肯定不是武勛世家出身的第一個進士,賈敬也曾考中進士,但賈敬是三甲進士。
大周武勛世家子弟中這么些年來連考中二甲進士的都屈指可數,馮紫英雖然不清楚以前元熙帝、天平帝和廣元帝時期情況,但是元熙三十年后應該是一個進士都沒有,賈敬考中進士都是元熙二十九年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他是元熙三十年后武勛子弟中考中進士第一人,也是整個大周朝中武勛子弟出身的第一個庶吉士,第一個翰林院修撰,就憑這一點都足以濃墨重彩大書特書了,也難怪賈環會把他視為偶像。
賈赦和賈政雖然都是庸碌之輩,但是也還是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他們更多的還是和四王八公十二侯這些武勛世家來往。
主人們去人家府上拜會,或者一起飲宴、看戲,那么下人們自然要在一起翻弄嘴皮子。
下人們能聽到的消息自然也是各家主人們有意無意間流露出來的,以馮紫英現在的風頭,被這些武勛家族的子弟們討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環哥兒,你今兒個就是專門來夸贊奉承你馮大哥的不成?”馮紫英笑著搖頭,“行了,你馮大哥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自知之明,人家怎么吹,那是他們的事兒,我自個兒可是掂量得清楚自己是什么樣。倒是你,聽說你這一年讀書都很用功?”
“嗯,不敢有瞞馮大哥,去年一年我和蘭哥兒讀書還是用了功的,去年年末族學先生也說了,最遲明年我便可以去考童試了。”賈環信心滿滿。
大周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前明,但是隨著人口日增,也有一些變化。
比如童試前明是三年兩試,在大周則是每年皆試。
童試分為三階段,每年二月為本縣知縣主持的縣試,四月是知府或者順天府府丞主持的府試,八月則是學政主持的院試,這是鄉試之前的預備試,考中即可稱之為秀才。
如果運氣好趕上三年一度的秋闈大比,院試過關可以直接參加秋闈大比,如果一舉過關,第二年就可以參加春闈大比了,這種連續通關的牛人每年都有不少。
要想不參加童試,那么就必須要去取得監生資格,但在賈府里邊賈寶玉或許努力一把能行,但賈環是肯定輪不到這種好事的,所以他只能去參加童試。
“喲,不錯嘛,明年你才十三歲,這是要準備創造紀錄?十三歲的秀才,你這是要破你們賈府珠大哥的記錄?”馮紫英調侃道。
賈環眼中掠過一抹寒芒,嘴角也微微咬緊,重重地點點頭:“馮大哥,不是每個人都像寶二哥那樣混日子的,賈家也還是有能讀書的,我就是想要證明這一點,我也不敢奢求像馮大哥那樣十五歲就中進士,若是二十歲之前我能中個舉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