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14www.114zw.la,最快更新!
馮紫英忍不住苦笑搔頭,這種事兒他還真不好多說什么。
他也還是自己第一遭遇上自己同學們對自己所處的階層,或者說是對武勛階層中那些個游手好閑無所事事之輩的吐糟,其鄙視不屑和厭惡心態溢于言表。
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恐怕這二人對賈璉這等考捐官謀個職位的角色更是要嗤之以鼻了。
石光玨和馬夏在寧夏叛亂中的表現,甚至牽連了北地士人云光,這讓士人們對武勛的印象,特別是這等武勛二代三代的印象,更加惡劣。
當然馮紫英也不會有什么不高興,這二人都算是性情忠直之輩,起碼對自己不會有什么惡意,這等直言相勸,恰恰是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可。
“夢章,克繇,小弟明白你們二人的好意,但是人不能選擇自己出身,而且我也認為,每個階層群體也不能一概而論,武勛們在太祖時代為大周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不容否認,當然我也承認經過了兩三代之后的安逸生活,這些武勛群體中大部分蛻化很快,……”
馮紫英沒有回避這個問題,“不過小弟以為武勛群體中仍然有才能卓絕心懷家國之輩,別的人不敢說,家父和王公、薊鎮總兵陳公現在的宣大總督牛公、五軍營大將陳公,竊以為還是為國報效,未敢輕怠的。”
范景文和賀逢圣趕緊謝罪,畢竟馮紫英提及了他自己的父親,馮紫英擺擺手笑道:“夢章,克繇,小弟沒有別的意思,就想表達一個觀點,武勛群體仍然是咱們朝廷軍隊中一塊不可或缺的柱石,無論承認不承認,它都存在,朝廷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非一味地輕視和排斥。”
“說得好!”身旁的一名男子突然插話道。
馮紫英、范景文、賀逢圣三人一見,趕緊見禮,此人正是都察院御史孫居相。
“唔,不必多禮。”孫居相擺擺手,一雙鷹隼般的三角厲眼中光芒銳利,但嘴角微翹,顯示出這一位心情不錯。
“紫英,說得不錯,咱們士林中人對武勛素來鄙薄,蓋因其人等表現惡劣,貽誤國事,但你說的也有道理,這樣龐大一個階層是從太祖時代打天下時確立和遺留下來的,軍中這等武勛子弟甚多,一概而論固然不妥,但是也須得要有一番策略來將其中尸位素餐中清理出去,……”
孫居相見三人都是垂目靜聽,心里也很高興,孺子可教也,“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需要一個過程,去蕪存菁,都察院也有這樣一個意圖,……”
馮紫英聽出來了,這一位明面上是在贊許自己的觀點,結果繞過圈兒還是在說武勛不可用,皆是該剔除出去的誤國之輩,什么去蕪存菁,估計照他的眼光,這一百個人里九十九個都是蕪,只有一個菁吧。
這也符合當下士林文臣的主流觀點。
當然這也非一概而論,像自己父親、王子騰、陳敬軒這等宿將,在他們心目中仍然屬于菁那一類的,但是畢竟太少,絕大部分不是尸位素餐就是誤國誤民之輩。
要扭轉這種印象,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實情。
因為就算是馮紫英也要承認武勛群體的慢慢墮落黯然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榮寧二公的賈家就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范例。
看看賈赦、賈政、賈敬、賈珍、賈蓉、賈寶玉之流,混日子都算是不錯的了,那等作威作福各種花式作死的才真正是在馬不停蹄的向著自取滅亡之路奔行。
馮紫英琢磨著如果自己不是走了科舉之路,只怕一樣會成為這些人心目中的鄙視對象。
同樣,如果不是自己在會試殿試中的優異表現,不是在館選庶吉士之后推出的《內參》一鳴驚人,不是在開海舉債之略中的首功,只怕孫居相這等平素相當倨傲之輩也不會這般和顏悅色的對自己了。
孫居相也是山西人,和喬應甲是同鄉,但即便和喬應甲是鄉黨,喬應甲還算他的頂頭上司,但此人風骨極硬,連喬應甲都說此人是天生御史料子,但是卻不宜為主官,意思也就是此人剛硬過頭,但是缺乏大局觀和靈活性。
好容易熬到孫居相見教一番之后離開,馮紫英和范景文、賀逢圣三人都是面面相覷,相顧而笑,誰也沒想到本來是同學之間的一番探討,卻引來這位孫御史的長篇大論。
“不過這位孫大人的確有風骨,甚至敢和左都御史張大人相爭,其弟孫鼎相現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