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安裝我們的客戶端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
夜間模式
回到家中,馮紫英倒也沒有隱瞞什么,老老實實的向母親稟明了喬師的意圖。
大小段氏一聽是喬應甲提出來的,都格外重視,而且聽聞是東昌府知府沈珫嫡長女,比自己兒子大兩歲,沈珫也同樣是進士出身,內心早就允了七成。
只是考慮到這是長房的婚姻,而且現在還涉及到兼祧和襲爵,肯定也要替長房香火考慮,自然要去打聽一下這沈家女身子骨的問題。
要不兼祧長房了,結果娶妻又無出,恐怕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縱然還能納妾,但嫡庶也還是不一樣。
另外這種事情肯定最終還得要讓遠在榆林的馮唐知曉,不過大小段氏基本上都是持支持態度的。
一樁婚姻好像基本上就這么輕輕巧巧的定了下來,好像簡單得讓馮紫英都有點兒不太相信。
只要打聽到沈家女身體無礙,那邊父親回信應允,基本上就可以回稟喬應甲,然后就要說議親的事情了。
不過說來簡單,那這一套程序走完沒有半年時間也完不了。
光是這給父親去信,然后等到父親斟酌考慮回信,這一路上耽擱估計就得要三個月,這邊還得要等到母親去打聽了沈家女情況之后才能給父親去信。
然后還得要向朝廷報請兼祧和襲爵,還得要看皇帝的心情,走禮部的程序,這差不多走下來,半年時間應該都算是很快了。
這樁事情丟在一邊,馮紫英更關心的還是喬應甲和他談的修書觀政。
庶吉士和其他普通進士在觀政上略微有些不一樣。
其他進士是直接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和五軍都督府觀政辦事,相當于政務實習了,但庶吉士則是以備顧問贊機密為目的的學習修書,參與學習翰林院中各種制誥文書,熟悉時政朝務,可以參與六部九卿的政務實習,必要時則由內閣直接安排跟隨各部院寺官員辦事。
這在層級上已經就有了一些區別。
普通進士居于各自觀政部院寺司府,受各自所在的部院寺司府安排指派,而庶吉士則是居于翰林院,學習兼觀政,受內閣安排,直接接觸內閣閣老和六部堂上官甚至皇上,這就是普通進士們無法企及的。
今科庶吉士十六人,南人九人,北人七人,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比例來的。
沒有什么意外,青檀書院三人進入,除了許獬和馮紫英外,就是基本不算青檀書院的韓敬了,但據說在韓敬進入庶吉士上的爭執甚至比馮紫英更激烈,但最終還是進入了庶吉士。
今科庶吉士的教習官那是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黃汝良,這也是朝廷福建士人中的中堅力量。
太白樓。
今日是馮紫英請客,但卻不是所有的同學。
前幾日里馮紫英已經請過一次客,但規模要大一些,包括青檀書院里考出來的韓敬、宋統殷、羅尚忠、方震孺、葉廷桂、薛文周等和馮紫英不算是太密切的同科進士都全數請到,但這一次規模就要小了許多。
除了練國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原來東園的同學,像范景文、賀逢圣、王應熊、吳甡、鄭崇儉、方有度等人。
在請不請許獬上,馮紫英猶豫了一番,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請。
從許獬和馮紫英談及了庶吉士館選那一刻起,馮紫英已經將許獬視為了可以密切合作的同僚,但是卻很難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了。
練國事則不一樣,這么兩年來兩個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有過溝通交流和探討,而且許多觀點也漸趨一致,這也是最讓馮紫英高興和得意的一件事情。
練國事不像那些個東園同學,他比馮紫英大十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早已經定型,所以如果不是他本人的確在許多方面與馮紫英比較一致,加上馮紫英也重點在他身上花了一番功夫,也很難達到現在這個狀態。
而且現在練國事是以狀元身份入翰林院擔任修撰,未來前途一片光明,這樣一個奧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最有力的幫助,馮紫英確信這一點。
其余幾位東園的同學,無疑就是馮紫英未來最好的合作伙伴了,這么兩年的共同學習,哪怕是不算太密切的王應熊和吳甡,也已經基本上認可了自己在這個小群體的隱性首領地位,自覺不自覺的充當著追隨者。
在很多觀點看法上,也或多或少的開始理解和認同馮紫英提出的一些構想。
請安裝我們的客戶端
看更多好書離線下載無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