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韓(1/2)
(第1/2頁)
崇禎十五年
洛陽城外
洛陽是多朝古都,歷史悠久,乃是中原腹心所在,人口極多。雖然如今這個年代,中原的實力大大衰落,比起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年代差得遠,但也算相對重要之地。
而今天在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洛陽城破了!
朱元璋無師自通的發明了穴地攻城法,就是找一口棺材,里面裝滿火藥,然后把棺材放到城墻底下最后引爆!
在二百年后,太平天國曾用此法連克滿清數十座城市,好用的不得了。而今天朱元璋第一次使用此法,他成功了。
站在洛陽城內的福王府之內,朱元璋回想起了過去十五年來的奮斗,不容易,很不容易。
崇禎元年春,他不得不綁架巡撫,遠走塞外。
崇禎二年,他的隊伍擴大到了一千人,都是精干的馬賊,還很有紀律,戰斗力極強,在整個草原都闖出了名聲。
緊接著便是連續數年的草原戰爭,這幾年中,朱元璋和林丹汗打過,和后金打過,有的時候和明軍也會打一打。
當時間來到了崇禎七年之時,朱元璋已經是手握八千鐵騎的大軍閥了,這一年他入關了。
他打破了邊鎮,占據了陜西,開始了屯田之旅。
然后他就賠的褲子都沒了!
根基之地是一定要有的,否則就沒法種田,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朱元璋才會對入關有這么大的興趣。
必須占據關內至少一省之地,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心腹,才能擁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真正的讓手下的人忠心于自己。
否則哪怕敗了一場,八千鐵騎說不定就會煙消云散。這不是個人魅力可以阻止的,這就是根基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入關了,占據了陜西,也就是古時的關中之地。
在秦漢之時,關中乃是真正的王霸之基。
可是隨著水土流失的不斷加劇,隋唐之時便算是關中大地最后一次的光輝了。
如果有選擇,朱元璋當然不想占據陜西,可是他沒有選擇。哪怕他占據的是陜西這樣的窮地方,也和大明朝廷三年打了五場萬人規模以上的戰爭,才算是真正的站住腳。
從此以后,朱元璋在陜西努力種田,在草原繼續搶劫蒙古部落。
根基有了,但就是天災不斷。
朱元璋辛辛苦苦種了十年的田,也就才練出二十萬府兵。這是建立在陜西內部的所有的田地,都被他收為己有,分給士兵的前提之下。
簡而言之,整個陜西都被朱元璋府兵化!
這里不要文官!
這里不要那么多的衙門!
這里甚至連商業行為都被壓抑到了極致!
這里利出一孔!
這里只有府兵才能當官!
如果有選擇,如果天災不是這么頻繁,如果文人們愿意稍微配合一些,朱元璋都不會這么做,可是他沒得選!
而今年則是朱元璋離開關中,爭霸天下的日子!
第一代的府兵的戰斗欲望、戰斗力,是全方位的強大!
他們性格堅韌,哪怕戰局不利也不敢逃跑!
府兵逃亡,全家都要受到牽連!
家里的田地會被朱元璋收回去,家人甚至也有可能會被貶為奴隸,他們的背后是一家人!
不到全軍大潰退的時候,府兵是不會退的!
如果說一般軍隊傷亡率是百分之五或者一成,那么這些堅韌的府兵,則是能夠承認一成五甚至是兩成的傷亡率。
堅韌的意志,強大的個人作戰能力,強大的紀律服從能力,這些初代府兵在這個時代簡直是天下無敵的存在!
所以離開關中之后,洛陽城就輕松的被朱元璋打了下來。
而此刻朱元璋的面前有一個胖得不像話的超級大胖子,這家伙皮膚白凈細膩猶如少女,保養的非常好,全身上下都是肥肉,走一步整個人都會晃一晃。
一巴掌拍下去,全是肥油!
“你就是福王?”
“這樣的福王?”
朕當年打下來的天下,就是讓你們禍禍的嗎?
不肖子孫!
想了想,朱元璋大手一揮:“拖出去,斬了!”
很快,秦侯自稱秦公,帶兵出關中,攻下洛陽并將福王斬首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天下。
南京,江南大營!
江南大營當然是這位儒生穿越者弄出來的,他原來叫什么并不重要,他今生叫做顧清。
顧清穿越之后,便走了科舉的路子,考上了舉人,考上了進士,然后當了一年翰林鍍金之后,便回到了家鄉,潛心著書。
著書的同時,他還開了一個培訓班,第一次系統的提出了真題、模擬卷、模擬考試等概念,并付諸實施。
一炮成名!
然后他又提出了題海戰術,開始出書,出秀才模擬套卷,原本他的演繹法、歸納法,高明是高明了,但影響力卻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大。
可是當他提出了這一系列考試相關的概念之后,他的聲望就真的刷刷刷的往上漲,他出版的秀才考試須知,更是被反復印刷了上千萬份!
嘖嘖,實體書賣出了上千萬本,這放到二十一世紀也是了不得的大作家了。
放在這個時代,更是讓顧清的名聲一步登天。在普通讀書人的眼中,直接就成了堪比朱熹、王陽明的人物。
甚至還有很多聰明的投機者,不遠千里的來到他家,拜他為師,誠心誠意的當他的弟子。
秀才們打心眼里的崇拜顧清,舉人和進士們又被顧清提出的演繹法、歸納法驚為天人,再加上顧清不做官,所以朝廷對他也不是很忌憚。
養望!
這就是顧清在崇禎十年之前做的事情,崇禎十年之時,李自成被朱元璋趕走了,在北方又屢屢失敗,只能提前過來禍禍南方。
在出現了朱元璋這個割據一方秦侯之后,朝廷的兵力更加不足。抵御后金就已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本就無力平定那些前往南方的流寇,可是南方的百姓也是命啊!
南方的士紳們也不想死啊,那該怎么辦?
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差點兒攻下南京城之后,顧清提出了一個辦法,團練!
古時辦團練的都是地方豪強或者世家大族,所以他們辦的團練,最后往往會成為王朝的掘墓人。
可顧清卻提出,讓讀書人辦團練!
讓讀書人們以同窗、同鄉、老師、弟子們之間的關系為核心,組建團練。這樣的團練,基層軍官都是識字的讀書人,底層士兵都是鄉下的樸實百姓。
看起來就很可靠,算是政治過硬!
哪怕明知道這個團練里面有坑,崇禎也顧不得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