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是全員戒備,甚防陶氏母女再次登門。誰知道,那倆人回去之后,再也沒有出現過。
他們不知道,那日陶氏母女鎩羽而歸,陶氏本想第二日在卷土重來。
可是他們回去之后,周正不由分說,就讓人把周云送回去,無論陶氏如何打罵撒潑,周正都不肯答應,再讓周云留下來。
并一再的說明:“周云要是留下來,我就辭官回家種田去。現在辭官,我或許還能留個好名聲。總比將來,被你們連累的,被罷官要好聽多了。”
“這,不可能吧?”陶氏有些心虛的說道。
“怎么不可能?你們都上門去逼婚了。你們這叫欺男霸女,你們還要怎樣!”
“那不是還沒說出來。”
“幸好沒說出來,你們今個兒要是在沈家說出來,明個兒我頭上的烏紗帽,就得被人摘下來。”
周正的話,把陶氏嚇壞了。她沒想到,她們母女倆的所作所為,給兒子帶來這么大的困擾。
兒子辭官,是萬萬不可取的,她還指望兒子,在人前高人一等。
“小正,你千萬不要辭官,大不了,大不了,以后娘…娘不在出去給你惹事。”
陶氏現在,只要兒子別辭官,她什么都答應。大不了,她們母女以后做事,規矩一些,不就行了嗎!
最后,無計可施的母女倆,答應周正以后不在惹事,才灰溜溜的被周正送回老家去了。
沒了那對惡心母女的折騰,周家是一片祥和,沈大爺的心情更是前所未有的舒暢。
轉眼到了八月仲秋,微涼的鋪子也收拾妥當。取名為寶盛商行
鋪子里,無論是掌柜還是伙計,都是沈重言一手包辦的。
之前,微涼派人給娘家送信兒,要爹娘和兄嫂幫忙采集收購山貨。
接到微涼讓人捎回來的信兒,葉家上下一致表示認同和支持。
葉老爹贊成的同時,也說出了自個兒的想法。
“小微,既然要收購山貨,咱們家誰采的,賣的錢就歸誰。”
聽到公公這么說,何氏比誰都高興,這賣的銀子歸自個兒,還不用翻山越嶺的去趕集,這可是個好買賣。
從那以后,何氏每天都拉著羅氏上山,去采摘山貨。
劉氏看見了,笑著跟自家大兒子打趣道:你媳婦兒,從來沒這么勤快過。
當秋風起了,葉家兄弟趕著牛車送過來第一批山貨。
當第一批山貨入庫,微涼的小臉兒,仿佛鍍上了一層光彩。
她沒有讓沈重言另外置辦庫房,她提議把庫房就設在沈家大宅里。她的理由很充分,沈家地方大人少。
后面找個空院子,單開一個角門,空院子就可以利用起來。不僅可以省下租庫房的錢,還可以省下看庫房的人。這樣做,不僅省錢省人,還方便貨物出入庫房。
當時,知道微涼想法,沈重言哭笑不得的說道:“微微,幸好你是我娘子,有天我就是被你搶了生意,你也能養我。換成旁人,也許要當褲子的。”
沈老爺在兒子那,知道了微涼的想法,也是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宋欽在京城里回來,帶回來一個契機。京城里出現了一批榨油機,數量也不多。他冒著被大奶奶斥責的風險,訂購了一臺。
沒想到,當他戰戰兢兢的站在堂屋里,跟大奶奶匯報的時候。大奶奶竟然高興的說道:“真是天助我也。”
微涼不僅沒有斥責宋欽,還給他發了一個十兩銀子的紅包,說這是獎勵。
喜的宋嫂子,說話都帶顫音了,這可是十兩銀子,頂的上自家相公五個月的月錢,頂她十個月的。
榨油坊無論是選址,安裝,還是試運行,微涼都是全程參加。當然,咱們的沈大爺,也是全程護航。
沒辦法,誰讓那榨油機的說明書只有微涼看的懂。
當第一桶大豆油榨出來,榨油坊里是一片歡呼。沈老爺子抱著乖寶,自豪的對嫡孫說:
“乖寶啊!看見沒,這營州地面上的頭一份,可是咱們沈家的。”
乖寶似乎在應和著爺爺的話,咿咿呀呀的,說個不停。樂的沈老爺子,逢人就說,我們乖寶可比他爹小時候,聰明多了。
被兒子比下去的沈大爺,又郁悶了好些天。
還好有自家小娘子的安慰,沈大爺才勉為其難的,原諒了自家那一老一小。
看著一桶桶,顏色清亮的大豆油,微涼的心情是空前的好。
沒人知道,她空間里的大豆,都已經堆積成山了。她正愁不知道該怎么辦,宋欽帶回來一臺榨油機,解決了她一個大難題。
這第一批榨出來的油,微涼沒有賣,而是送給了自家的親朋好友品嘗。
并告訴大家,這種油最好燒開了在用,不然會有豆腥味。而且,做點心或者炸制吃食,要比豬油好吃,還比豬油存放的時間久。
豆油拿回家的第一天,微涼親自下廚,用豆油炸制了一些吃食。油條、油餅、鍋貼,還有炸糕,大家嘗試之后,都說比豬油炸制的好吃。
看著忙碌中的微涼,沈重言心里隱隱約約有些疑惑。疑惑來源于榨油機那洋洋灑灑的幾大篇說明書
那說明書上的字跡“半拉可及”的,連宋欽都認不得幾個。可是他家小娘子,拿起來,就讀給大家聽,幾大篇讀出來,唄都沒打。
當時宋欽對大奶奶崇拜的眼神,猶如滔滔江水呀!他自豪之余,是深深的不安。
宋欽的學識,可不是他這樣的,只是認識一些字而已。
宋欽可是中過秀才的,不敢說是滿腹經綸,也是飽讀詩書。
可是就這樣的讀書人,都被微微比下去了,那他,…郁悶啊!
沈大爺暗暗腹議:他的生活中至從有了葉微涼和沈諾,郁悶好像,時不時的就降臨在他的頭上。
還好,他是心大的,那娘倆再出色,也是他的。顯擺的人,只能是他,別人肯定不成。
想到這些,他的臉上終于有了笑容。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