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情報
第170章情報
小說:、、、、、、、、、、、、
十分鐘過后,顧成叫小青打開另一個文件夾,里面是一份簡報資料。
“XB185全地形戰車?它就是所謂的風箏計劃?”看完簡報資料,顧成轉頭問何素,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居然能夠獲取如此詳細的情報資料,看來兔子也是有幾把刷子的。
何素點點頭:“根據情報資料顯示,‘風箏計劃’早已經擱置多年幾乎被斃掉,但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不但讓‘風箏計劃’起死回生,而且順利的誕生了XB185戰車。”
顧成順便就問道:“誰?”
何素答道:“維拉·洛佩茲,號稱北美最年輕的科技之星,超級天才,目前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擔任高能武器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聞言顧成逐漸在模糊的記憶里翻出了當初朱海航展的一些畫面,片刻之后,腦海里有一幅場景越來越清晰,一張絕美的臉蛋浮現在腦海里。
顧成恍然大悟道:“原來是她啊。”
何素聽見了他的喃喃自語,不禁面帶詫異望著他:“怎么?你認識這位北美的年輕天才科學家?”
“談不上認識,當初在航展期間碰巧看到她來我的展區參觀超導電池儲能裝置。”顧成到也沒有隱瞞,簡要的說了下當時的狀況。
坦率講,顧成還真想好好認識一下這位氣質出眾的漂亮的美國妹紙,要是能深入了解一下就更好了,航展期間還沒來得及搭訕人家就走了,何素不提及還好,經她這么提及倒讓顧成因為沒能撩一撩維拉妹子而感到頗為遺憾。
何素收回了目光,若有所思的道:“維拉·洛佩茲,這個女人不簡單,她比你小,已經被北美學術界公認為最年輕與最高水平的基礎物理學家,霍普金斯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現在已經拿到了數學、量子物理學與化學的博士學位,化學博士學位是她在為洛馬公司工作期間拿到的成就,現在正在攻讀材料學碩士,到底能拿多少個博士學位現在真不好說……”
她這話說的讓顧成有點蛋疼,瞥了她一眼:“所以呢……?”
何素看到他透著一股不爽的表情,稍加思索,貌似明白是為什么了,悠悠的一笑,道:“沒什么所以不所以的,別誤會我的意思,單純的就事論事而已,并非特意針對你輟學而沒拿到任何學位的事情。”
不解釋還好,她這已解釋更讓顧成郁悶,何素微笑的補充道:“就算沒有任何學位,你也依然是我華國最年輕、最具潛力的超級天才。”
又是望著顧成深深地注釋了他一眼:“有一種說法,上個世紀持續了三十年的美蘇太空爭霸,歸根結底,其實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比拼,兩個天才,一個叫維納·馮·布朗,德國人;一個叫謝爾蓋·克羅列夫,俄國人。”
聞言顧成詫異的凝望著她,何素感到有點口渴,于是拿起杯子把最后半杯水也喝掉,顧成瞄了眼空空的杯子便起身去到飲水機那兒為她重新打一杯。
此刻,何素注視著向她走來的顧成又說道:“二戰之后的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進行了長達三十余年的全方位軍備競賽,從核彈,到導彈,再到太空……都是超級燒錢的游戲。其中,太空爭霸是尤為精彩的部分,換個角度和站在更高的格局來說,正是他們兩者之間的爭斗,把人類送上了太空,帶上了月球,為將來殖民火星、乃至沖出太陽系進入宇宙大航海時代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這場太空競賽雖然是以軍事目的展開的,卻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的兩個超級大國間的超級競爭,其實只是存在于兩個天才之間,最終拓展了人類的極限,今天絕大多數的科技都是在享受這場競賽留下來的紅利,互聯網科技就是典型代表。”
說到這里,何素再次喝了口水,在一聲悠然輕嘆中繼續訴說:“可惜天不假年,就在這場太空競賽進入炙熱化階段時,1966年,59歲的克羅列夫去世了,蘇聯人在后來才知道,甚至基于全人類對太空探索而言,他的離世意味著什么,那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1968年12月,馮·布朗的阿波羅8號升空,載人繞月成功,并返回了地球。對于登月,北美已經志在必得。而蘇聯急著要提前一步,他們換了科學家瓦西里米辛主導克羅列夫的工作,并在1969年2月把帶著月球艙的火箭發射上天,但……失敗了,從此便宣布了蘇聯退出了太空競賽。”
“實際上,這場太空競賽從克羅列夫去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結束了,而結果是以美國人最終登月成功并贏得了這場競賽而結束。隨著兩大天才的先后隕落,這場精彩紛呈的競賽竟然也走向了最終的落幕,而后繼者沒人能繼續參與催化這個過程。”
顧成聽了她的這段訴說,翹腿攤手望著何素笑道:“突然說這些,你該不會是想告訴我說,把我和維拉·洛佩茲兩人,去類比謝爾蓋·克羅列夫和維納·馮·布朗吧?”
“不錯!”何素點頭并坦言承認,她直視著顧成的眼睛說道:“在謝爾蓋·克羅列夫與維納·馮·布朗之間,也許他們并不在乎蘇聯和美國的區別,他們是兩個科學家的競爭。當一個人做到了1,另一個人就想要做到2,做到3,從而贏過對方。謝爾蓋·克羅列夫讓人上了太空,維納·馮·布朗讓人上了月球。”
顧成不置可否,這時何素主動移開視線,目光游離到別處:“眼下時局不管承認不承認,都得接受我國與北美在高科技領域已經打響了科技戰,這場科技競賽說波及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上個世紀的太空競賽。上個世紀美國人和蘇聯人之間的競賽多是在軍事領域為主而展開的,而本世紀我們和美國人之間的競賽是軍民全領域。”
“與此同時又誕生了兩大天才,或許這是上天對人類的偏愛,賜給人類的禮物,而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偏偏維拉·洛佩茲是美國人,你是華國人,而雙方各自所在的國家又恰恰是當代數一數二的大國。”說到這里,何素再次注視著顧成。
人多力量大固然沒錯,量變也可以引起質變,但在科學領域尤其是變革式的科學進步,縱觀歷史都是靠極少數天才俊杰來推動。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m.shukeju
小說相關
_科幻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