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翻頁→鍵
熱門、、、、、、、、、
“嗚嗚嗚嗚!”
清軍號角齊鳴,一陣熱血的氣氛蕩漾開來,八旗軍都看向前方天武軍的位置,微微騷動起來。
多鐸喝道:“進攻!”
近萬清軍步軍密密踏步前行,人海如潮,大地為之顫抖。
多鐸一次性派出了五個甲喇,其中包括三個鑲白旗滿軍甲喇,連同包衣、跟役,推出五十輛盾車,向天武軍發動進攻。
天武軍的戰線橫向展開寬長達千余步,看起來人很多,其實就布置了約五千步兵,其他人全部隱藏在戰壕中,戰壕上用枯草掩蓋。
在戰壕的后面,包括皇家重炮旅在內的所有炮營也分布置好了各自的位置,數百門大小火炮一字排開,每一門火炮都是直接放在炮車上,全用枯草掩蓋。
還有五十輛雷霆戰車,每輛車上放著兩架新型一百二十八管發射的管風琴槍。
這時盧象升正迷起一只眼睛,用朱慈烺送給他的單簡望遠鏡,看著對面清軍的動向。
清軍的四十輛盾車分也一字排開,掩護著清軍,正在緩緩的向天武軍的陣地推進,在盾車的后面,至少跟著五十排縱深的清兵隊伍。
清軍的橫向展開面約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看起來也很寬闊,和天武軍寬廣的防線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開火!”
“砰!砰!砰”
一陣猛烈的齊射,上千顆彈丸射在清軍盾車之上,激起一陣木屑和沙子,卻對盾車后的清軍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清軍的盾車是由兩層木板、兩層沙,兩層棉被組成,盾車是明末清軍作戰最主要的裝備之一,作戰主要靠盾車推進。
每當清軍碰到硬骨頭的時候,往往會祭出這樣東西,早在渾河之戰時,“汗往觀之,見渾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萬,分立二營,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攜盾車,徐進攻其二營兵。”
渾河之戰中,后金軍與白桿兵、戚家軍作戰,右翼四旗不待“盾車”到來,即進行攻擊,結果騎兵打步兵都被打得損失慘重。
戰后,努爾哈赤于是特別下令:“遇敵若無盾車,切勿出戰,博爾晉侍衛曾因未攜盾車,分戰于兩地而獲罪!”
后來在努爾哈赤攻占沈陽之戰中,八旗軍除了在攻城中使用了楯車,在與前來支援沈陽的明軍陳策部的野戰中,也大量使用了盾車。
明軍的火器質量本身不行,加上八旗軍的盾車防御高,明軍被打的節節敗退,不敢與之硬拼。
滿清入主中原后,把盾車當軍事機密,在史籍中盡可能地抹去曾在明清戰爭中留下濃墨重彩痕跡的楯車。
比如在修篡的明史中,極力貶損戰車的作用,并對明朝的戰車提出了“未嘗一當敵”、“亦未嘗以戰”的評價。
還有滿洲實錄等書籍,其中記載使用戰車的記錄也幾經刪改,讓后世之人難以發現滿洲軍隊使用楯車的記錄,以防人們發現其中的奧秘。
“砰!砰!砰”
天武軍火槍陣不斷齊射,清軍的盾車不斷推進,似乎絲毫不受影響。
周遇吉道:“殿下,讓茅元儀封住出口吧!”
朱慈烺搖頭道:“不急,等他們再進來一些,要封也得封的嚴實一些。”
在朱慈烺的命令下,天武軍火槍陣不斷后退,做出不敵潰散的樣子。
多鐸遠遠看到明軍奔潰,哈哈大笑了起來,立即下令全軍跟上,掩殺過去,將明軍趕進湖里。
“咚!咚!咚!咚”
當清軍完全進入口袋后,天武軍戰鼓擂動,渾厚的鼓聲立時傳遍四野,震人心神。
迎戰的火槍兵迅速退往湖邊的戰壕,躲了進去,捂住了耳朵,伏在地上的天武軍炮兵們迅速爬起,調整著各自炮口的位置,開始填藥裝彈。
“開炮!”
“轟!轟!轟”
在戰壕里和火炮陣地上,千炮齊鳴,近千門各種火炮一齊噴出了耀眼的火舌,也制造出山搖地動的聲勢。
三面火炮呈交叉斜射,也形成了一道交錯的火力網,突如其來的巨大轟鳴聲令不少清軍站立不穩,相顧失色,踉蹌了好幾步。
清兵的盾車主要防弓箭、三眼銃、火繩槍、甚至小型火炮的霰彈,但對于三磅以上的火炮,完全不起作用。
無數的炮彈在盾車前后左右飛掠,一輛輛盾車被打裂,將后面隱藏的清軍全部都暴露了出來。
數百個幾斤重的大鐵球攜帶著余勁沖進了清軍陣中,只打得清軍士兵人仰馬翻、斷肢殘腿。
隔著著四五百步的距離,清軍陣中也依然能夠感受得到巨大的轟鳴聲和大地的顫抖,多鐸不禁有些失色。
這樣兇猛的炮擊,讓他長這么大首次見到,也是所有清軍第一次見到,甚至天武軍中也是第一次見到。
多鐸新心中生了強烈的不祥之感,這才是天武軍真正的火力嗎?難到當時是天武軍有意示弱?故意將自己引進來?
正當多鐸下令后撤之時,阿達禮驚慌道:“豫親王,我軍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