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名稱
小說作者
關鍵字
無論什么時候,最怕的就是執法者知法犯法,執法者漠視法規,比違法者更可怕。
沒過多久,就有一些五城兵馬司的衙役和幾個勇衛營士兵,在巡邏的時候見有些女性流民長的漂亮,就以肉食為餌,與她們做一些皮肉交易,做出無恥的勾當。
事情爆出后,朱慈烺下令將幾名士兵當眾斬殺,并嚴令但凡有勇衛營士兵恃強凌弱,以身犯險,同樣格殺,絕不姑息。
對于朱慈烺的命令,黃得功好孫應元表示堅決擁護,親自監督。他們二人從伍多年,都深知紀律的重要性,一個軍隊的紀律,比戰斗力更重要。
從古至今,所有的強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軍紀嚴明,岳家軍和戚家軍,并不是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有多強,而是軍紀嚴明。
最重要的就是在戰場之上,嚴格服從軍令,前進令旗所指,一往無前,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
但凡軍隊吃敗仗,基本是前軍潰敗,然后整體崩盤,后面的人甚至不知道前面怎么回事,看別人跑自己也跟著跑。
如今的大明軍隊,大多數這種情況,勝時一擁而入,敗時潰逃千里,就算是指揮出色的將領,也扭轉不了這種惡性局面
如果軍紀嚴明,無人后退,哪怕是寡不敵眾,也能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這樣的軍隊,沒有人敢輕易與之死磕。
大明的軍規大多承繼了以往的朝代,顯得過于繁雜了,基本一點破事就要砍頭,看起來嚇人,實際操作性卻很低。
因此,朱慈烺決定重新頒布軍規,嚴肅軍紀。朱慈烺借鑒岳家軍和戚家軍,并結合后世,將繁雜的軍規精簡為主要的七條,稱為‘七殺令’。
第二日,朱慈烺下令勇衛營所有人校場集合,黃得功,孫應元以及勇衛營的各個游擊將軍、千總、把總、百總等無一不在,就連監軍盧九德和劉元斌也到場了。
勇衛營城外的校場上,五千名將士站的筆直,均是目光灼灼的看著臺上的朱慈烺。皇太子親臨,重要性僅次于皇帝御駕,身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敢不重視。
朱慈烺讓將官挑出幾十個嗓門大的士兵,站在每個隊列最前面,然后令黃得功當眾宣讀七殺令。
黃得功面目嚴肅,掃了一眼臺下數千將士,然后才開口道:“奉殿下令旨,特于勇衛營頒下軍規《七殺令》,以示軍紀,軍規如下:
不忠不義,投敵叛國者,殺!
毀謗主將,不聽號令者,殺!
畏敵不前,臨陣脫逃者,殺!
泄露軍機,謊報軍情者,殺!
偷盜財物,奪人軍功者,殺!
聚眾鬧事,霍亂軍心者,殺!
欺凌百姓,奸淫擄掠者,殺!
黃得功每念一句,隊列前的幾十個大嗓門就跟著念一遍,力求讓每個勇衛營的士兵都能聽到。
每一個殺字落下,就像一個巨錘砸向人們的心臟,讓人忍不住打個冷顫。
黃得功繼續道:“凡我勇衛營所屬,上至監軍參將,下至普通士兵,但有違者,定斬不饒!”
朱慈烺要求勇衛營每個人熟練背誦并定時抽查,如有人不會背誦或背錯,杖則二十軍棍,檢查超過三次仍然不會背出,直接踢出勇衛營。
新的軍規看似嚴厲,相對于以往的軍規,卻是松了很多。七殺令中的內容是底線,平常小事一律從寬處理,對于梗教難洽,多次犯事的士兵一律嚴懲不貸。
朱慈烺又將《精忠報國》作為勇衛營的軍歌,他將歌詞寫出來,并派鐘鼓司的人前來教習。
鐘鼓司作為大明宮廷御用的二十四衙門之一,在樂舞方面,可以說是當時最頂級的存在。朱慈烺只唱了一遍他們就基本掌握了調子,并根據歌詞排練成了舞樂,一邊奏樂,一邊教習勇衛營的士兵集體演唱。
朱慈烺想要告訴勇衛營眾將士,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而戰,他要打造一支有思想的強軍。
裝備精良,靠著嚴格訓練后是可以成為強軍,然而這種強軍,只在表面,很多都是帶著強迫和畏懼軍法的心去作戰。
這樣的強軍,如果再有思想和信仰的,這也是朱慈烺想要的結果。
而在粥廠執勤的一些勇衛營士兵,則是一邊巡邏一邊背誦著七殺令,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力整治,整個勇衛營紀律煥然一新。
“這些軍爺的和我們那的官兵完全不一樣。”
“聽說這是千歲爺的兵,那邊唱的歌也是千歲爺親自寫的詞,還有那些個軍爺天天念叨的七殺令也是千歲爺寫的。”
“千歲爺我見過,上次來看望我們就站在我不遠處,非常年輕,看長相也就十多歲!”
“哇,千歲爺年紀輕輕就這么厲害了,真是紫微星轉世啊。”
流民中傳出一陣陣議論聲,皆是感覺到勇衛營的變化之大,同時對皇太子敬佩不已。
近日來,勇衛營士兵們表現的正義與霸道,讓很多流民青壯們羨慕不已,想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