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頌第0701章 千篇圣言,不如一文銅錢更有說服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頌 >>北頌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01章 千篇圣言,不如一文銅錢更有說服力

第0701章 千篇圣言,不如一文銅錢更有說服力


更新時間:2020年04月06日  作者:圣誕稻草人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誕稻草人 | 北頌 


文臣們竊喜之余,齊齊向趙禎拱手,高聲喝道:“官家圣明……”

文臣們的聲音,前所未有的整齊,前所未有的洪亮。

趙禎動動嘴,幫他們搬開了一塊他們奈何不了的巨石,他們自然覺得趙禎前所未有的圣明。

文臣們在竊喜。

武臣們中間有人歡喜有人憂。

歡喜的是朱能、劉亨、王凱之類的新武勛,憂愁的是那些老武勛。

對新武勛們而言,寇季是一個福星,跟著寇季不僅能吃肉,還能升官。

更重要的是,有寇季領導著他們,他們就不需要害怕被文臣刁難,被文臣欺壓,說不準還能反過來去欺負文臣。

對老武勛們而言,寇季就是一個災星。

寇季是走到哪兒,禍害到哪兒。

朝堂上他待過的衙門,被他禍害了個便。

他把朝堂禍害完了以后,又跑出大宋去禍害。

他去了遼國一趟,遼國沒了一位皇后。

他去了西域一趟,黃頭回紇沒了,沙州回鶻也沒了。

他到了一趟西北,折家沒了,西夏也沒了。

寇季若是掌了樞密院,他們若是不按照寇季心思做事的話,那他們估計也得沒。

其實讓他們聽寇季的話,倒也不難。

難的是,寇季明顯是那種將他們的利益拿回去給朝廷,或者分潤給百姓的正臣。

在為官理念上,他們有很大的差別。

從一開始,他們就有沖突存在。

所以寇季掌了樞密院以后,對他們中間存在的一些喝兵血的人,肯定會動手。

到時候必然要做一場。

在曹瑋不出,趙禎不挺他們的情況下,他們想要斗過寇季,很難。

殿內唯有一人臉色慘白,雙股打顫,似乎受到了什么天大的驚嚇似的。

此人便是種世衡。

種世衡剛生出了向趙禎認慫,回汴京城出任樞密使一職的心思,就被趙禎徹底扼殺在了搖籃里。

如今樞密使、樞密副使的位置上皆有人在。

種世衡即便是回京,也沒有合適的位置。

所以他沒辦法再回京了。

可他不回京的話,就要一直被架在火上烤。

種世衡悄悄的往趙禎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就看到了趙禎的雙目也在盯著他。

他心頭一跳,趕忙避開。

他算是清楚了。

他拒絕了趙禎的好意,算是將趙禎給得罪殘了。

趙禎情愿折一個內廷的宰相進去,也要將他擋在汴京城外,也要讓將他放在火上,不斷的翻烤。

種世衡心里十分難受。

一時貪念,居然讓他落入到了如此窘迫的局面。

他除了責怪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種世衡的哀傷,無人顧及。

朱能、劉亨等人在文臣們施禮過后,也跟著施禮道:“官家圣明……”

似乎是有心壓文臣們一頭,所以朱能、劉亨等人的聲音格外大。

文臣們感覺到了朱能、劉亨等人在向他們示威,齊齊瞪起了眼。

老武勛們見文臣在向新武勛們發難,只能暗嘆一聲,齊齊拱手,施禮道:“官家圣明……”

老武勛們雖然不愿意看到寇季出任樞密使,可他們也不愿意看到武臣被文臣所壓。

比起寇季的危害,文臣對武臣的危害更大。

所以老武勛們有必要發聲,聲援新武勛。

有了老武勛的加入,武臣們的氣勢自然蓋過了文臣。

文臣們往前面瞅了瞅,看看文臣當中的領頭之人會不會出面喝斥幾句,幫他們漲一漲威風。

只是他們看到了領頭之人是寇季以后,只能暗然的垂下頭。

該死的……

呂公、王公、張公皆不在,且讓武臣們張狂一時。

等還朝以后,再好好教育他們做人。

武臣們見文臣們服軟,心里感覺到十分痛快。

往日的朝堂上,那都是文臣壓著武臣。

如今武臣壓了文臣一頭,他們自然感覺到暢快萬分,好似壓在胸口數十年的怨氣,一朝散盡了一般。

“有了寇樞密坐鎮樞密院,以后再也不用受文臣的鳥氣了……”

武臣們心中同時冒出了這個想法。

寇季將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卻沒有說什么,而是對趙禎拱手道:“臣領旨,謝恩……”

趙禎緩緩點頭,笑道:“諸事已罷,都散了吧。朕在行宮內安排了不少下榻之處,諸位愛卿可以去歇息一番,吃一些東西,晚些時候,再到此處,參加夜宴……”

“喏……”

滿朝文武齊齊施禮。

趙禎起身,背負雙手離開了正殿。

滿朝文武在趙禎走后,也退出了正殿,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找一些相熟的人,再找一處趙禎安排的下榻之處坐了進去。

寇季一身文官的服飾,被一群武臣圍在中間,自然是十分耀眼。

朱能、劉亨等人簇擁著寇季,到了一座十分龐大的偏殿內,坐定以后,吩咐伺候的宦官宮娥去準備酒菜。

宦官宮娥們得到了吩咐,自然十分順從的照做了。

一幫子新晉的公爺、侯爺,尋常的宦官宮娥可得罪不起。

真要是鬧出了事情,宦官和宮娥們恐怕要將性命填進去。

而寇季等人不會傷到分豪。

王凱在宦官宮娥們去準備酒菜的時候,眼眶有些發紅的起身,對寇季深深的一禮,“下官能有今日,全憑您的提攜,請受下官一拜……”

對王凱而言,寇季可是他命里的貴人。

他蹉跎歲月數十年,也沒能恢復祖上的榮光。

跟隨寇季半載,得寇季賞識,屢屢提攜,先后殘余了數場大戰,從一個卑微的殿直,一躍成為了一位尊貴的公爺。

一切全是寇季的厚賜。

他如今的身份,比他的曾祖父還差一些。

但他重振王家的夙愿,已經實現。

他自然得敬重寇季。

寇季生受了王凱一拜。

他受得起。

王凱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走了別人一輩子的路。

寇季沒少從中提攜。

若無寇季提攜,王凱恐怕要蹉跎歲月許久,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寇季在王凱施禮后,笑道:“以后就不要拘泥于這些俗禮了……你能有今日的成就,全賴官家恩賜,要拜,你也該拜官家。”

王凱聞言一愣,鄭重的一禮,“下官明白,下官能有今日,全憑官家的恩賜。”

王凱如今也算是坐鎮一方,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

他將寇季的提攜之恩,拜在趙禎恩賜之前,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容易引人話柄,也容易被人盯上。

政治不正確,是會出大事情的。

經過寇季提醒,王凱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趕忙更正。

王凱感激寇季,記在心里就行,不用非要說出來。

“坐下吧……你已經是一位縣公了……走在汴京城的大街上,那都是高人一等的人物,多少得有些架子……若是沒有架子,別人還以為你好欺負呢……”

寇季一邊吩咐王凱坐下,一邊笑著說。

寇季的話將在坐的所有人都都笑了。

朱能感慨道:“我總算是明白了秦、漢、唐時期,為何能打的四夷臣服,萬邦來朝了。”

王凱、劉亨等人愕然的看著朱能,不明白朱能話里的意思。

寇季卻淡然一笑,沒有說話,顯然他聽懂了朱能話里的深意。

但是他并沒有解釋,因為朱能自己會解釋的。

果然,朱能吊足了眾人的胃口以后,幽幽的長出了一口氣道:“馬上封侯,是真的讓人癡迷。”

王凱、劉亨等人一臉恍然。

朱能盯著王凱,神色復雜的道:“短短半載,從一個卑微小官,混跡到縣公,也只有戰場上才能搏殺來。若是一步一個腳印往上升遷的話,恐怕一輩子也升不上去。”

朱能話音落地,王凱鄭重的點頭。

因為朱能的話,他深有體會。

他出仕十多年,在汴京城里混跡了十多年,官位雖然有所變動,可是品級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

如今出京半載,就已經位高權重。

可見馬上封侯四個字讓無數人瘋狂,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人拼命,三代富貴,足以讓天下所有有志之人為之瘋狂。

寇季在朱能等人發表感慨的時候,低聲笑道:“以后還有更多的機會,建立更大的功業。到那個時候,你們會發現,現在這點成就不算什么。”

“更多機會?”

“現在這點成就不算什么?!”

朱能等人一臉驚愕的看著寇季。

好家伙,在座的眾人中,有三個已經快要升到頂了,以后就算不建立什么功業,但憑著混資歷,也能混到最高的一等公上面去。

就這,寇季還覺得是一點兒成就?

“如今西夏已平,遼國已經俯首,四野之外,再無強敵,還有什么機會?”

朱能大聲的嚷嚷道。

寇季笑瞇瞇的道:“遼國雖然已經俯首,可遼國并沒有滅亡,燕云十六州我們也沒有全部拿回來。此次和談是迫不得已。

但以后有了機會,我們少不了還要跟遼國做一場。”

朱能皺眉道:“那也就一次機會而已。我們這么多人,遼國那點功勞怎么夠我們分的?再說了,我們已經升到了頂,就算建立再大的功業,也沒有升官的余地。”

寇季笑道:“你們只看到了遼國,就沒看到其他嗎?你們難道不想去大理,看一看大理地下埋藏的那數值不盡的玉石、金子、銅石嗎?

你們難道就不想去交趾,看一看交趾一年三熟的稻米,以及藏在交趾深山里無數的金銀瑪瑙玉石象牙香料等物?

海外的倭國,有一座大銀山,那是真真正正的一座銀山,不是我們平日里虛指的那種。

遼國東北邊上,還有高麗,高麗境內盛產人參、美人,還有無數的銅礦。

西方,有黃金鑄造的城池,有黃金鑄造的巨大佛像,也有黃金鋪成的道路。

天下之大,大到超乎你們的想象。

你們不過是在我大宋境內建立了一些功業,就以為自己的功勞已經頂了天了?

惠澤萬世的功業,才算得上是頂天的功業。

你們若是能將大理地下的金銀銅全部搬回大宋,讓大宋百姓們跟著沾光,讓大宋百姓們徹底富起來,讓大宋百姓為你們立長生牌位,那才叫功業。

你們若是真有能耐,占了交趾,將交趾國內那些不事生產,僅憑女人耕種養家的男人趕走,讓我大宋勤懇的百姓遷移過去。

我大宋自此以后,很有可能就會有吃不完的糧食。

到時候百姓奉你們為神明,為你們立祠建廟,那才算是頂天的功業。

你們若是真有能耐,將西方的黃金城、黃金佛像、黃金道路搬回我大宋,讓世人皆知道我大宋,讓陽光照射下的萬邦,皆以我大宋為尊,那才是頂天的功業。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你們人微言輕的時候,為自己謀福,可以理解。

可你們身居高位,手握大權的時候,就應該放眼看看天下,為天下人謀福。”

寇季一番豪言壯志說出口,朱能等人聽的是目瞪口呆。

許久以后,響起了數聲咽唾沫的聲音。

“天下人我顧不上,我就想知道,你說的那些埋在地下數值不盡的金子和銅塊是不是真的有?那銀山、黃金城、黃金佛像、黃金道路,是不是真的存在?”

朱能目光一眨不眨的盯著寇季詢問。

劉亨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他跟朱能有同樣的疑惑。

王凱直直的盯著寇季,眼中寫滿了一句話。

寇樞密,北邊有什么?

北邊有什么?

其他人的模樣,跟他們三個人差不多。

寇季心中長嘆了一聲,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

指望朱能等人生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太難了。

果然,所有的大道理,在利益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

跟朱能等人講一天大道理,他們也不會有多少反應。

可你告訴他們,興慶府外有一個地方有金礦,他們估計敢冒著抗旨的風險出去查看。

寇季在朱能等人期盼的眼神中,撇撇嘴道:“自然是真的……以你們幾位如今的地位,抓幾個番邦人審問一番,或者派人送信給臨近大理、交趾的地方衙門,讓他們派人去查探一番,不就知道了?”

大宋可沒有什么外交豁免權之類的東西。

遼國已經俯首,大宋如今是真真正正的天朝上邦。

周遭四鄰當中,只有被大宋威脅的份,哪有威脅大宋的份?

別說是背地里抓幾個番邦人了,就算是當街綁票了番邦使臣,拉回府里毒打一頓,那些番邦屬國也得忍著。

不服?

不服開戰啊?

反正有王凱馬上封公的例子在前,軍中但凡是有功利心的,如今都盼著開戰呢。

但凡是那個番邦使臣在汴京城里胡作非為,或者是惡了趙禎,讓趙禎流露出不喜。

不用滿朝文臣開口,武臣們就會率先站出來沖趙禎請纓。

比如,倭國見大宋強大,為了拍趙禎馬屁,向趙禎獻上一兩個倭女,大致就會出現以下的對話……

“倭國使節獻上的倭女,如同鬼魅,差點沒嚇死朕……”

“什么?倭國既然敢派人刺殺官家?簡直是不知死活。官家,給臣十萬兵馬,臣去幫您蕩平倭國。”

“官家,臣只需要五萬……”

“官家,給臣三千兵馬足以……”

“官家,臣不要兵馬……”

“朕只說倭國獻上的倭女嚇到朕了,沒說要打倭國。”

“嚇到了官家,也是他們不對,打他們,是看得起他們。”

總而言之,一批新武勛的出現,自然而然的就會帶起大宋的尚武之風。

再遇到戰事,武勛之列,恐怕沒有人會開口求和。

新武勛是借著戰爭起家的,知道可以從戰爭中得到巨大的好處,所以會不遺余力的請戰。

老武勛眼看著新武勛崛起,自然感覺到了壓力,他們需要借著戰爭,鞏固自己的地位。

也就文臣會在戰事掀起之前,以各種理由阻撓。

因為大宋的戰爭越多,涌現出的武勛就越多。

武勛越多,武臣的地位就越高,他們的地位自然會受到影響,他們自然不喜歡戰爭。

朱能等人不知道寇季的想法,在聽到了寇季的提議以后,朱能沉吟著道:“那些地方官的話能信?那些番邦蠻子的話能信?”

寇季瞥了朱能一眼,道:“你若是信不過他們,大可以挑選一兩個心腹,派他們出去看看。他們一路上的吃穿用度,你們可以寫成公文,遞給我,我給你們批復。”

朱能等人聞言,心里一片火熱。

自己人當領導就是好,公費說批就批。

朱能十分豪邁的道:“我有一些傷殘的舊部,可以派遣他們去看看。”

寇季一下子就瞪起了眼。

朱能一聽可以報銷吃穿用度,派出去的人都開始按部論了。

寇季可是清楚的記得,朱能當初在沙州,張嘴提起的舊部,足足有上萬人。

劉亨在朱能說完話以后,一臉慚愧的道:“我入伍時間尚淺,沒積攢下多少家底,家中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幾百人。不過有需要的話,青塘派遣到我大宋的一萬人馬,我可以暫時借來一用。”

王凱十分認真的道:“曾祖、祖父兩代余蔭,給我留下了幾千老卒,雖然散布在各地,但是只要我需要,他們便能為我所用。”

郭易一臉老實的道:“我以前在廂軍中任職,廂軍過的那是真苦。一些將士們有一家老小照顧,我實在不忍心看著他們帶著一家老小跟著我受苦,所以私底下放了許多人離開軍營。

我要是用他們,他們也能幫我一些小忙。”

朱能十分鄙夷的道:“不要說那么多廢話,直接說你能出多少人。”

郭易干巴巴一笑,“幾十年了,他們父生子、子生孫,父子三代算上,少說也有幾千人吧。”

朱能幾人當即瞪起了眼。

朱能感嘆道:“沒想到你家底這么豐厚。”

郭易輕笑道:“沒什么家底……就是隨手幫了他們一些小忙,他們愿意報恩……”

朱能擺擺手,“行了行了,自己人面前,別說那些虛的。我們手里的人加起來,少說也能組一個廂的兵力。出去探探路,應該沒問題。”

劉亨等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寇季有些臉色發黑的盯著他們,“你們是派人去探路嗎?你們是派人出去搶劫!”

一幫子黑心的家伙。

手底下藏的全是能打的。

但凡能被武勛們當成家底留下的,那個不是軍中的悍卒,那個不是十里挑一,甚至百里挑一挑出來的勇士。

那些個將士在軍中晉升無望,有不愿意甘于平凡,最終就會選擇跟隨著武勛,成為武勛的部曲,或者親兵。

又或者干脆藏起來,幫著武勛守護一些見不得光的家業。

一幫子能打的,拿著大宋最鋒利的武器出去探路?

誰信?

出去殺人越貨才對。

朱能聽到了寇季的話,干巴巴笑道:“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們真是派人去探路的。我們就是害怕敵人太強,所以多備一些人手而已。”

寇季狠狠的瞪了朱能一眼。

“你那是多備一些人手嗎?在我大宋境內私自調兵,可是殺頭的重罪!”

朱能抿著嘴,沒有說話。

其他人則是干巴巴一笑。

朱能之所以跟其他人反應不一,那是因為朱能知道一些寇季的小秘密。

比如元山部所立的元山國。

寇季都派人出去立國了,他們派人出去打劫一下,也不算什么大事。

跟寇季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

寇季見所有人不吭聲以后,喝斥道:“每人派遣出去的人,不得超過十人。”

“十個人能干什么?”

郭易小聲嘟囔了一下。

寇季瞪了他一眼,郭易趕忙閉上嘴。

寇季冷哼道:“探查清楚以后,不得逗留,速速返回。真要去搬金銀,那也得官家下令才行。官家吃肉,我們喝湯就足夠了。”

朱能等人一愣,瞬間明白了寇季的心意。

只要將官家的那一份留足了,有官家護著,他們在外面就可以橫行無忌。

他們湊足了家底也不過湊了一廂人而已。

若是有官家護著,他們背后站著的就是百萬大軍。

對上誰也不會虛。

寇季在提醒了朱能等人以后,繼續道:“此事你們派人盯著就行,三兩年內別想著動手。得先幫著官家,將西夏的疆土和從遼國得來的五州消化才行。”

朱能等人鄭重的點頭。

寇季見此,重新恢復了笑容,陪著他們談天說地,聊一些域外的趣事。

寇季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將大理、交趾、倭國等地拋出來,不是做無用功。

而是別有深意。

他是在為之后的兵制革新做準備。

有了域外的海量錢財吸引,朱能等人就不會被喝兵血帶來的那一些小利益給迷住了眼。

朱能、劉亨二人,有他各項生意分潤的利益在,倒是不會貪圖那些小錢。

可王凱、郭易等人就說不準了。

所以寇季得提前給他們打一支預防針才行。

別倒是他跟趙禎二人革新兵制,老武勛還沒有開口反對,自己人倒先倒戈相向了。


上一章  |  北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