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五十五章三更(為月票1050張)
掃碼二維碼閱讀
正文第一百五十五章三更(為月票1050張)(1/2)
沈水鎮,城門口。
宋福生一臉誠懇和守城衙役好頓說,說讓我們逗留吧,俺們不亂走,我們的目的是為看病。你瞅瞅這老的老小的小,好多受傷的。
守城門的衙役官望著這伙人,問你們怎么是受傷的?是不是路上沒吃食搶別人的了?
這怎么可能,怎敢。
別人不搶他們就不錯了。
衙役嗤了一聲,瞧你們造的那個樣吧,誰搶你們。
宋福生說,官爺您得信我。隨后指向癱在車上的松子袋子,有的袋子已經被扎壞,松子袋子上雖然被蓋著破布,但是從袋子里也漏出不少,手推車上有散落的,一眼就能看到。說是打這個摔的。
守城門的衙役真沒想到,這伙人造的不像樣,還真有些貨。
微皺眉,在思考。
宋福生發現有門,知道人家顧慮的是他們像丐幫。
別看是丐幫,啥幫它一旦成為幫了,人數眾多,也會被定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尤其他們還是難民出身,外地來的,不是本地人。
繼續游說道:
“官爺,您看這都幾時了,我們就是看完病馬上出城,夜黑前,路上也找不到客棧落腳,就讓我們在鎮里對付一宿吧,真不會給您添麻煩。
就是出去買飯食,您放心,我們也不會一幫人出去走,只尋兩個老實巴交的去買。
你看我們有這么多松子,真不會干出來半夜出去搶誰偷誰的事,餓了大不了吃松子是不是?”
是啊,這都幾點了。
衙役心想:你們要是再晚來會兒,我們就要關城門了,只剩城樓上守值夜的,無戰事無特殊情況,這一宿城門就不會再打開,連他都要下班了。
而衙役所擔心的,正是宋福生猜到的那些。
看宋福生一臉老實,后面也真是老人孩子一堆,說的頭頭是道,終是點了點頭:“不準亂走,夜里真急用什么出去尋買,也只準兩三個人出去。明日卯時務必離開。”
宋福生給人家抓了一大把松子,說官爺辛苦辛苦。
進了鎮,高屠戶力薦宋茯苓,讓去尋人打聽哪里有便宜又看的好的醫館,最好地方大,還能順便讓他們對付一宿的。免得還要再花錢住宿。
“高爺爺,那位官爺不是告訴咱了嗎?”
“那是藥堂,藥堂多貴。就咱老家那地方,以前鎮里就有我說的那種醫館,祖傳的,爺倆開的,反正你問問去,問問怕什么滴。”
宋茯苓覺得她問不問也完不成這任務,哪有想花少錢看好病,還帶蹭宿的啊?擱樓下網吧包宿,認識還得花錢呢。
高屠戶振振有詞:“老天爺稀罕你,我算是看明白了,老天爺也稀罕米壽,米壽小,就是說不明白話。”
什么運氣好,都快倒霉透頂了,最多她溝通能力還成而已。
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宋茯苓頭回懷疑,難道老天爺對她還行?
宋茯苓只是隨便看了看,發現城門不遠處有一對穿布衣棉襖的母女,那對母女看了看天色很落寞的轉身,她覺得看起來人挺好就過去問了,告訴人家: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眼下想尋家價格合理的醫館。
接著這對母女就走了過來,看見大家伙眼圈就紅了,說咱們是老鄉。
馬老太驚怪,問你誰呀?哪里的人?老太太一口鄉音出來,那位婦女當即落淚,一把握住了馬老太的手。
彼此一打聽,真是離得不遠,女人的娘家,老父老母哥哥弟弟就住在離馬老太不遠的鎮上。
就這么巧。
可不幸的是,女人天天過來看城門,也花了銀錢托人去最邊防的幽州城給打聽,等了這么些天,娘家人愣是一點消息也沒有。
宋茯苓的大娘何氏聽完跟著哭,哭的都要收不住了,好些個婦女也想起自己娘家眼淚吧察。
倒是這位許姓娘子先收了淚,吸了吸鼻子拽住馬老太手:“走,跟我走。”
一個大院子,院子后面的園子也挺大,院中間有井。
別小看這水井,打個井需不少銀錢,房子也挺多,雖然兩邊是茅草房,似乎是堆積雜物用,只正屋三間是土磚房,但是也能看出來這位許姓娘子家過的尚算富足,“當家的,當家的?”
女孩也喊:爹,來客人了。
這位許姓娘子的男人,就是高屠戶提到的那種祖傳醫師,靠爬山倒賣草藥,和給人看病維持生活。
雙方見面又是一頓說,說那面好慘。
同時也挺感慨,太有緣分了,太湊巧了。
“拾掇拾掇今晚就在這落腳吧,正好你們也有被褥,也就是幫你們熏熏屋子暖和暖和。你們人多,就只能住偏房委屈些。至于看病,我也不多收你們銀錢,一會兒我挨個給看,需用多少草藥,我就留個草藥本錢。”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出網證京字253號丨京網文[2018]8245522號丨京ICP證546478號丨京ICP備85612365號1丨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京批字第直120016號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拒絕任何違禁內容,一經發現,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