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十二)
命根子都被動了,還講什么涵養。
栗姬放在身側的手握的緊緊的,長長的指甲刺破了手心,但她還是咬著牙受了館陶公主這一巴掌。
屈辱不屈辱這個時候并不重要。
只要能讓太后息怒,能保住榮兒的太子之位。
如果不是館陶公主太不給面子,她又何至于出這樣的昏招。
“啪……”
又是一巴掌。
“栗姬,你要點兒臉吧。”
“什么玩意兒,母后給嬌嬌的東西你都想要,是皇上虧待你了?”
“丟人現眼的東西,也不知道這些年皇上是看上你哪兒了。”
館陶公主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暫時還沒有聯想到玉佩背后關聯的事情,只以為栗姬欺負了阿嬌。
跟在館陶公主身側的陳午,雖心中有焦急,但依舊忍不住默默給館陶點了個贊。
他的公主殿下是真的生猛啊。
真該讓每天杞人憂天的老管家親自過來看看,臉都打了,還在乎那些破爛玩意兒扔出去嗎?
看來館陶往日還是對他手下留情了。
館陶公主放完狠話,瞪了正摸著臉的陳午一眼,腳步匆匆的跑進殿里。
那兩巴掌,既是替嬌嬌撒氣,也是替嬌嬌立威,讓宮里那些上躥下跳打嬌嬌主意的人知曉,嬌嬌是絕對不能被算計的存在。
此刻,笙歌依舊昏迷著。
等事情解決,再醒過來也不遲。
“館陶……”
景帝訕訕的開口,說什么都覺得不好意思。
對這個長姐,景帝是又愛又怕的。
如今嬌嬌在皇宮受了委屈,還是他最寵愛的后妃自作主張造成的,他就是想求著長姐緩緩再處置栗姬都不知該如何開口。
梁王對他的威脅,如芒在背。
“啟兒……”
竇太后打斷了景帝的話,搖搖頭示意景帝閉嘴。
館陶的性子,要是在氣頭上還能聽進去話那就不是館陶了。
“館陶,太醫說嬌嬌無大礙,喝些安神湯再醒來就好了。”
竇太后把太醫的話說給了館陶公主。
“母后,什么時候長樂宮成了什么人想進就能進的了,那些上不得臺面的東西也不怕臟了長樂宮的地。”
確定了阿嬌無事,館陶公主也松了口氣。
這既是她的嬌嬌女兒,也是她再一次走上權力巔峰的指望,誰都不準動。
館陶公主這話說的實在難聽,景帝的神色有些難堪。
“公主……”
擅長察言觀色的陳午偷偷扯了扯館陶公主的袖子。
當著皇上的面說過這些話,置皇上于何地。
館陶公主不耐煩的抽出袖子,皺著眉頭,嘟嘟囔囔著“知道了知道了。”
駙馬比她還怕死。
“皇上,我沒有辱罵你的意思,我就是實在氣不過栗姬用這種上不得臺面的手段欺負嬌嬌。”
館陶直來直去,底氣十足。
一母同胞的感情,可不是其他那些名義上的兄弟姐妹可以比的。
她大大咧咧口無遮攔,讓景帝頭疼的同時,也讓景帝放心。
“長姐,朕知道這次是嬌嬌受了委屈,栗姬的過錯,朕也不會遮掩。”
“只是,榮兒身為朕的長子,不能因為栗姬一時之過,便失了該有的尊榮。”
“長姐,你可懂朕的意思?”
太子的廢立,關系到江山社稷,更不要說正趕上梁王進京的時機。
館陶公主一噎,她實在是受不了栗姬那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但也知道圖皇上硬剛討不了什么好。
“館陶,啟兒說的在理。”
“紙包不住火,我們都是一家人,說話也直白些,你風風火火入宮,有心人一猜便知與嬌嬌有關。”
“因為嬌嬌而廢除太子,傳出去對嬌嬌的名聲不好。”
不論是紅顏禍水,還是禍國妖姬,都能被那些文臣史官用筆桿子戳死。
竇太后安撫性的拍了拍館陶公主的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經此一事,皇上對栗姬的容忍已經見底,成不了大器,稍加運作,厭棄太子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泥人還有三分火性呢,若是逼急了皇帝,皇帝一意孤行非要保住栗姬和太子,到時候說什么都沒用了。
知子莫若母,皇帝從來不是逆來順受的性子,否則當年也不會因為娶妻納妃之事與她鬧的那么僵。
“館陶知曉。”
館陶公主甕聲甕氣的應道。
她是沒腦子,但不是傻,竇太后明里暗里的意思她還是能領悟的。
“母后,我相信弟弟會給嬌嬌一個交代的。”
昏迷中的笙歌,在心中無聲的嘆了口氣,這種場合還是勉強館陶公主了。
皇上下旨廢去栗姬一品夫人位份,收回暫管后宮權力,移居冷宮,無召不得出。
饒是栗姬知道自己犯了大錯,也沒想到處罰會這么重。
廢妃……
還是冷宮廢妃……
古往今來,有幾個廢妃的兒子登上了皇位。
“榮兒呢?”
“榮兒呢?”
栗姬拉著景帝的衣擺,雙目含淚的問道。
“皇上,此事都是妾身被豬油蒙了心,一時糊涂,可榮兒并不知情啊。”
“還望皇上看在榮兒素來孝順,視您如天的份兒上,善待榮兒,妾身照顧不到了,只有皇上能護著榮兒了。”
只要榮兒的位置無憂,那么她早晚都可以走出冷宮。
所以,栗姬并沒有乞求皇上對她心軟,只是一味的打親情牌。
“朕會把榮兒接在身邊,親自教養。”
劉啟后退一步,掙脫了栗姬的手。
榮兒畢竟是太子,交給哪一個后妃撫養都不合適,倒不如他親自帶著,看看這孩子到底有沒有帝王資質。
聞言,栗姬深深的給劉啟行了個大禮,低垂的臉上帶著勢在必得的笑容。
親自教養,那還有哪個皇子能與榮兒相提并論。
笙歌醒來后,得知景帝把劉榮帶在身邊養的消息,并沒有著急。
劉榮,已經被栗姬的言傳身教養歪了。
景帝手把手親自教過之后,觸動才會更大,才會更失望。
所以,有什么好著急的。
在竇太后的千盼萬盼中,梁王攜世子在深秋時節趕到了京城。
“母后,這是梁園中有位異士祖上出海得來的靈石,獻給了兒臣。”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