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496【微型小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香港1968 >>香港1968最新章節列表 >> 496【微型小說】

496【微型小說】


更新時間:2020年02月11日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類: 玄幻 | 奇幻 | 都市 | 歷史 | 軍事 | 汪公子在年 | 香港1968 
496微型小說

496微型小說

“沒想到霍先生看過我寫的這篇科幻短文。”

星新一有些詫異的看了看霍耀文,要知道這篇短文是他十幾年前創作出來的,雖然當時的確有過不小的反響,可這么多年過去了,人們早就忘記這篇短文了。

“很早之前拜讀過,但不得不說至今還記憶猶新。”雖然當年霍耀文讀初中的時候,《喂,出來》還沒有入選到語文教材書中,但他給家里小侄子做語文輔導的時候讀過這篇短文。

星新一問道:“那不知道霍先生怎么看待類似《喂,出來》這種微型小說?我來香港已經有好多天了,也拜托朋友弄來了很多目前在香港很有名氣作家的作品,但我發現幾乎很少有人去寫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

霍耀文皺了皺眉頭,疑惑星新一好好的問自己這個干嘛,但想了一下,還是說道:“我對微型小說接觸的不多,所以沒什么特別的看法。”

“是這樣啊……”見霍耀文這么說,星新一似乎有點失望。

他剛準備繼續說些什么的時候,只見張承頤從不遠處走了過來,他道:“耀文,李校長找你。”

“好的,馬上來。”霍耀文立馬回了一句,隨即轉頭看向星新一道:“不好意思星先生,我那邊還有點事情需要處理。”

“沒事沒事,霍先生有事你先忙。”

“好的,有空再聊。”

星新一目送霍耀文離去,心里頓時一沉,對接下來即將開始的演講會有些郁悶,在他看來就連世界級的科幻作家霍耀文都不太了解微型小說,那聽演講的學生們知道的恐怕就更少了。

作為日本微型小說鼻祖的星新一,此次受邀前來參加亞洲文化交流會,也是受到了舉辦方香港中文大學的邀請,將會在今天下午一點半左右,于大學禮堂內舉行一場座談演講會,目標除了中文大學的學生外,還有一眾來自亞洲各國各區的文人作家。

他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微型小說”,不過這個微型小說與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微型小說”有點不同。

微型小說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國,具體是誰開創出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美國著名評論家羅伯特·奧弗法斯特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微型小說必須高度濃縮,富有戲劇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說應有的情節。

為此,羅伯特給微型小說定下了三個要素:一構思新穎奇特;二情節相對完整;三結尾出人意料。

這三個要素,算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微型小說三大要點。

日本最早出現微型小說題材,是1959年作家兼翻譯家都筑道夫把流行于歐美的微型小說正式介紹來的,往后以這種文學樣式創作的日本作家逐年增多。

但十幾年來,星新一始終在數量和質量上遙遙領先于其他作家,故被大眾稱為“日本微型小說的鼻祖”。

可不管怎么樣,微型小說的概念始終是美國那邊興起的,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在微型小說領域的權威地位,星新一博采眾長除繼承了三大要素外,首先沖破微型小說的字數篇幅限制,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形式,少則兩三千字,多則四五千字。

這一創新,雖然在日本國內備受好評,但實際上并不被國際上一些知名的微型小說作家所認可。

畢竟都定好了微型小說的章法,你今天在字數上搞個創新,明天又在三大要素上搞個創新,到時候微型小說還能叫微型小說嗎?

這就好比高考作文一樣,說好了800字,你一下子寫到了2000字,就算寫的再好恐怕都會被扣分的,因為作文的基本標準就是800字左右。

再加上微型小說的意義,說白了,就是一個超短篇小說,1500字的規定,實際上已經是被大眾所認可的,星新一弄出個3000字5000字的,這還叫超短篇小說嗎?那不就成了短篇小說嗎?

所以此次星新一來參加這場文化交流會的主要目的,實際上是想來推廣他所提倡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微型小說概念,想要進一步在亞洲范圍內提升他日本微型小說鼻祖的稱號,順便把日本改為亞洲。

下午兩點鐘左右,大禮堂的演講廳臺下,密密麻麻的坐著擊敗個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生,除了文學系的外,還有不少其他系的學子前來旁聽。

這次交流會總共為其七天,分三個流程,前三天是受邀前來的作家給學生們演講,內容不限,反正跟文學掛鉤就行了。

后四天則是不同地區的作家之間的正式交流。

此時臺上演講的是一名叫阿雷納的馬來華裔作家,他所主講的內容是在馬來一直都比較流行的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起源于五四新文學運動,后經過馬來本土文化的演變,主要以反殖反帝,爭取獨立為主體,算是一種五四文學的分支。

講的挺不錯的,但學生們似乎并不是很喜歡,一直到下臺前,大家才禮貌性的鼓掌,可以說反響平平。

隨后登臺的是韓國作家黃順元,他算是韓國老一代傳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跟戰爭有關,所以講的內容也多以反戰和鄉土文學為主。

反戰和鄉土這類文學,在香港還是挺受歡迎的,來聽課的學生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去聽。

不過話說起來,自二戰后韓國推行了廢除漢字的政策,從而導致韓國二十多年來,文學方面也有了明顯的退步,同時有點才學的青年作家的數量驟降,這也是為什么此次來參加交流會的十幾個人,幾乎都是50歲及以上的老人。

雖然沒有規定時間,但大部分上臺演講的作家還是很識趣的只講了十幾分鐘,便下臺換別人。

就這樣,又相繼上臺了好幾個地區和國家的作家,終于是輪到霍耀文登臺了。

他一登臺,臺下的學生們就認出來了,霎時全場發出了激烈的鼓掌聲。

可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主場優勢吧。


上一章  |  香港1968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