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香港1968 >>香港1968最新章節列表 >> 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

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


更新時間:2019年07月16日  作者:汪公子在年  分類: 玄幻 | 奇幻 | 都市 | 歷史 | 軍事 | 汪公子在年 | 香港1968 
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

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

小說:、、、、、、、、、

男聲:“大家晚上好,我是李我!”

女聲:“大家晚上好,我是珍珍!”

男聲笑道:“珍珍是我們電臺新的女主持,不僅長的夠靚,說話又好聽。”

女聲捂嘴笑道:“李哥就別笑話我了。”

男聲道:“好了,接下來將播出由我和珍珍以及電臺同事制作的《鬼吹燈盜墓筆記》,歡迎大家收聽。”

隨著收音機里的主持人開場結束以后,很快,又傳出了一陣十分詭異的音樂聲,這時一個十分爽朗的中年人聲音大笑道:“老先生,我看你坐在這已經一天了,怎么?沒有一點生意上門?”

一個沉重的老人聲咳嗽道:“算命問卦全憑緣分,今日有緣,不如來算一卦?”

中年人道:“哈哈,老先生我可不相信這些東西。”

老人道:“算命譜卦,自古有之,怎么能不相信呢?”

隨著兩人的交談,漸漸的從算命聊到了風水,又從風水聊到了前陣子山里被天雷炸出來的一個宋代墓葬。

中年人道:“我可是親眼看到了墓葬,里面好東西太多太多了,之前聽人說,半夜的時候,有一伙人偷摸著上山,盜走了不少寶貝。”

老人道:“那是倒斗的人。”

中年人疑惑道:“倒斗是什么?”

老人笑道:“倒斗又稱盜墓!”

中年人眉頭皺起:“盜墓賊?盜他人之墓,是否有損陰德?”

老人道:“倫理常綱,盜墓自是有損陰德,但看的是盜墓之人是何品性,現在不是流行考古嗎?那些考古的人不也是挖人家祖墳?”

中年人道:“考古跟盜墓是兩回事,一個是為了研究古代歷史,一個是為了一己私利!”

老人道:“不不不,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盜墓賊多為人鄙夷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總有那么一些三教九流聚集在那些陰暗處的下九流謀生勾當的人,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中年人嗤笑道:“下九流的人能做些什么大事。”

老人笑道:“民國時期就有這么一幫下九流勾當的人,不走尋常路,當起了英雄好漢來!”

中年人不屑道:“英雄好漢?我怕是綠林大盜吧!”

老人道:“這你就錯了,民國時期,下九流的行當中有多少人投敵賣國,又有多少人當起了英雄好漢保家衛國?反觀你看那些讀書人,賣起國來,可謂是認爹認祖,讓人啼笑皆非!正應了那句古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中年人爭辯道:“我可不知有什么下九流行當的人做起了英雄好漢,卻總是聽聞有一些盜賊欺凌百姓,掠奪人家財。”

老人道:“那是你孤陋寡聞,今日見你有緣,跟你說道說道。”

中年人不信的咧嘴笑道:“愿聞其詳!”

老人的聲音似乎在追憶著什么:“那是1911年,一名強人,立于江湖之中,召集十八省三十六行綠林好漢,響應國父孫先生的號召,匯聚一起紛紛揭竿而起,聯合推翻了封建迂腐的大清王朝,吹響了中華崛起之號角……”

隨著廣播的繼續,霍耀文聽的倒是津津有味,雖然這書是他寫的,但廣播劇也改編了不少內容,而且有些事情,文字是很難表達出感情的,語言才是人溝通的橋梁。

《鬼吹燈》的廣播劇是提前錄制好的,所以無論是臺詞,還是配音,都是做到盡心盡力。

所以在說道霍英雄的事跡時,就連霍耀文都聽的是心潮澎湃,心里感嘆這個廣播人的功底實在是深厚啊,將書中所撰寫的那個大時代中的人物講述的是活靈活現。

等聽完廣播,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在李我和珍珍的告別下,第一集的廣播劇算是告一段落。

別人聽的如何不知道,但霍耀文自己卻是覺得無論是配音還是背景音樂和在說道一些鬼魅魍魎時的恐怖氣憤,都拿捏的很到位。

《鬼吹燈》的廣播劇結束后,就是香港電臺的晚間情感節目,原本霍耀文準備關了收音機去睡覺的,但忽然聽到收音機里響起了一個女聲。

“大家好,我是珍珍,又見面了,蕭蕭姐因為懷孕所以暫時不能主持這檔節目,將有我來代播,希望大家能夠依舊我們這檔午夜情感節目。”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少年時所鐘愛的那個人……”

根據去年明報調查,香港收聽廣播的人數,大概在兩百三十萬人左右,全港差不多四百萬的人口,就有二分之一的人,經常收聽廣播,這一數字遠遠大過觀看電影和電視的人。

這其中無非有兩點,一是大家的娛樂方式很少,另外一方面,就是電影和電視都需要花費很高的代價,而收音機不同,一臺小的收音機,最便宜的只需要幾十塊錢,最貴的也不超過幾百塊。

但電影和電視就不同了,電影屬于消耗品,購買一張票就要五塊錢,而且只能看一場。電視機的價格就更高了,最便宜的二手也需要幾百塊,這期間不僅要付出買電視機的錢,還有電費,還有線路的費用。

哪里比的了收音機劃算,再加上收音機同樣可以聽歌曲,聽戲曲,聽評書,聽廣播,聽小說,一筆錢享百樣事,孰多孰少,自然不用多言語。

所以隨著《鬼吹燈》廣播劇的熱播,在第三天,霍英雄踏入一座古墓的那一刻,路途中碰到的鬼怪僵尸,雖然配合音效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卻是讓不少收聽的聽眾們,直呼過癮。

廣播中所講述的各種鄉野傳聞,民間故事,仿佛都帶著大家重新回到曾經聽過的一些坊間傳聞。

香港商業電臺,一連播出七天,七天夜晚七點的收聽率可謂是爆棚。

雖然現在檢測收聽率的手段很簡陋,不似后世可以采用科技的手段檢測實況收聽人數,但科技不發達的時代,同樣有他們的檢測方法。

當下電臺獲取收聽人數的方法,大致方法分位三種,即走訪法、日記卡法和寄信法。

走訪法簡單明了,派遣電臺的外派人員,挨家挨戶的敲門詢問。

日記卡法,是以那些電臺提供一本64開的小冊子,一本小冊子可以記錄一名聽眾一周七天的個人收聽情況。

當然不是每個聽眾都有小冊子可以記錄自己七天收聽情況的,畢竟紙還要錢呢,收聽廣播的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人一份,還保證每七天一換?

至于寄信法是看每日每周每月收到的訪信有多少,來綜合判斷出收聽人數。

這些方法檢測出的收聽人數肯定是不準確的,但最少能有個最低收聽率。

從《鬼吹燈》開播的第一天起,何佐芝就讓下面的員工開始動起來,盡可能的走訪更多的聽眾,詢問一下對這部劇的感官如何。

七天下來,電臺最終得出的結論,那就是《鬼吹燈》大幅度的提高了香港電臺的收聽率,每天七點到八點半,這一個小時三十分的時間里,根據臺里的評估人員估算,最少有超過三十萬人收聽,這還是最低數的,畢竟收聽率這東西沒有后世科技的幫忙,很難實況檢測到。

這一好消息,自然令何佐芝高興壞了,他投資這部廣播劇,去掉給霍耀文的一萬塊外,光配樂、音效、和員工的加班費,這些都花了不少錢。

這下提高了電臺的收聽率,能夠獲取到的電臺費就更多了。

廣播劇大獲成功,不光何佐芝高興,就連《東方日報》的李道光也高興的不行,電臺收聽率很難檢測到實況人數,但報紙就不同了,賣一份算一算,第一天廣播劇開始的時候倒是沒怎么增加,但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報紙銷量蹭蹭的往上漲。

從最初的日銷八千多份,到這七天時間里,日銷九千,一萬,一萬二,一萬三的快速增長著。

這種肉眼可見的增長速度,李道光簡直是興奮的不行,他萬萬沒想到一家才開辦了兩個月的報紙,就能夠日銷萬份。

而且伴隨著《鬼吹燈》廣播劇在全港繼續熱播,帶動的報紙銷量將會再一次提高。

這頗有點當年金鏞開辦明報,撰寫武俠小說來提高報紙的銷量一樣。

《東方日報》的報紙銷量大增,對于像早已成名已久有自己忠實讀者的《大公報》《文學世界》《明報》等報紙來說,其實受到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因為這幾份報紙的定位不同,面對的讀者群自然也是不同的,看《文學世界》的,大多數年輕人,有以喜愛言情的女性為多。

《明報》則是一些知識分子,在報紙上觀看最新的國際新聞,或者一些名人專欄。

所以《東方日報》銷量大增,影響不到這幾家大報,但對于一些中小報紙來說,就是存在關系競爭了。

現在的報紙,除了新聞以外,就是以小說散文或者小道馬經,狗經為主。(賭馬和賭狗,賽馬和賽狗。)

《東方日報》現在還沒有后世那樣確定自己的報刊報章,所以主要還是以小說,馬經,狗經為主。

這樣一來,《東方日報》的報紙銷量大增,就牽動了同樣以小說、馬經、狗經為謀生的中小報紙的蛋糕。

所以當《東方日報》報紙大漲,其它報紙銷量下跌以后,就有人心生不滿,開始琢磨起應對辦法來。

最為不滿的,還是那些專門報道馬經和狗經報紙了。

其中馬經和狗經銷量下滑最嚴重的,當屬《天皇馬報》《馬路》《虎眼》這三門報紙。

《天皇馬經》和《馬路》顧名思義,是報道馬經為主,而《虎眼》報紙則是以報道澳門賽狗為主。

《馬路》和《虎眼》是有苦難說,本來香港報道馬經和狗經的報紙就很多了,這兩家都是專門報道這些內容的,所以才能存活至今。

但現在又多了一家《東方日報》來參與一腳,報紙銷量下滑,就相當于賺的錢少了,這自是讓幾家報紙氣憤和不滿。

正所謂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天皇馬經》的同胞兄弟《天皇日報》,在《鬼吹燈》廣播劇播出第八天,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痛批鬼吹燈的文章。

天皇日報:

《前有民國大盜孫殿英行盜墓茍且之事,后有作者浮生撰寫挖人祖墳缺陰少德之舉!》

“人們常說要多積陰德,行善好施,這樣才能功德圓滿。但最近我有個朋友跟我說在看一本書,我問他是什么書,他說是叫《鬼吹燈盜墓筆記》。

我一聽盜墓這兩字,就頓時心生不滿,自古就有倫理常綱這些做為人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居然還會有人寫盜墓的小說。

我看了一下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可謂是可笑至極,竟然將盜墓賊比喻為為國為民的大英雄,這簡直是讓人啼笑皆非。真正的大英雄,是如金鏞先生所撰寫的《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為非什么盜墓之王。

我反駁此書,我那朋友還說,盜墓不就是那么回事,跟現在的考古沒區別啊。

這令我不敢茍同。

雖然看上去,考古跟盜墓一樣,都是將陵墓挖開,從里面取走東西。

如果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盜墓是損陰德的事,而考古卻是一件積德的事。

世人皆知,中華文明五千年。

但是在晚清時期,有很多外國學者不承認中國有商朝這樣的朝代,甚至周朝也并沒有史書記載的那么長。

甚至還有人認為中華文明并不是古文明之一,而是中亞文明的分支。

這樣的言論不僅在國際社會蔓延,就連國內都有不少學者對自己的文明產生了懷疑。

只因為中華文明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先有的東西都只是史書上記載的,當不得真,而且當時我們還沒有證據反駁,這是最令人無奈的地方。

當天不負苦心人,在1899年,商朝甲骨文首次被發掘,證明了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據胡厚宣先生這么多年來的統計,當時一共出土了超過十萬片的甲骨文,尊定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基礎。

但是最令人痛心地方,就是在于甲骨文有不少流失到了他國。

這其中,自是因有戰亂的緣故,但更多的還是那些可惡的盜墓賊,他們盜走那些甲骨文販賣給一些商人,從而獲取暴利,渾然忘了這是證明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寶。

古人常說誨淫誨盜,我想莫過如此,但不曾想今日居然有人提寫出《盜墓》這種文章,撰寫出來也就罷了,卻是還有報紙刊登這類的書籍,真是有辱斯文,不成體統。

民國時期有個軍閥大盜叫孫殿英,他挖開了清墓,嘴上說著為國為民,卻是滿肚子的壞心思。

今日同樣有個作者浮生,撰寫挖人祖墳的小說,同樣提出為國為民的口號,不僅令人產生疑惑,為國為民就是挖人祖墳?!”

這篇討文,在經過《天皇日報》的報道以后,很快就在報紙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濤,同樣受到利益牽扯的其它報章,也是紛紛落井下石。

一時間,《東方日報》和那個不知名的作者浮生,受到了無數的譴責。

霍耀文看到這張報紙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他接到何佐芝打來的電話,才得知自己居然被人懟了!

找來這家《天皇日報》報紙一看,頭版內容就是批判自己《鬼吹燈》的文章,撰稿人是一個筆名叫孤舒子墨的人。

看完全篇內容,霍耀文眉頭皺起,他雖然有心反駁,但這人說的是有理有據,令他頭疼不已。

無彈窗相關

050誨淫誨盜5000字大章__都市小說


上一章  |  香港1968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