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填這個窟窿,季妧一下子卸去了心頭重擔,速戰速決,立刻就去找了那家房主。
房主也實在是火燒眉毛了,怕季妧再反悔,立刻就拿出了筆墨紙硯。
古時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買賣,買賣雙方都要訂立契約,其上載明土地數量、坐落地點、四至邊界、價錢以及典、買條件等,由當事人雙方和見證人簽字蓋章,作為轉讓土地所有權的證明文件。
不過契約又分為兩種——未向官府納稅前的地契稱為“白契”,經官府驗契納稅后則稱為“紅契”。
白契的話,買賣雙方自己就可以簽,只需找個中人作證即可。
但這種民間自寫的契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萬一后續發生糾紛,官府不一定認,說不好還得挨罰。
那也好辦。
簽下白契后,新房主拿著白契到官府登記、交稅費。官府收稅后,會附上統一印刷的契尾,并加蓋鈐印,過戶手續就辦妥了。
經稅契后,白契也就成了紅契,是官方認證的正式契約,也是律法認可的產權憑證。
按規矩,契稅要由買主支付,季妧打聽了下,約為買價的百分之三。
若是一般的買賣,為了省稅銀和圖方便,大家都是默認簽白契。但像田宅這種交易,還是簽個紅契比較妥當,免得貪小便宜吃大虧。
白契找了辛子期作中人,很快便好。
眼看著天也不早了,現在送到官府辦紅契,拿到手至少也得等到明日。平安便說交由他來送,季妧只管放心回家。
季妧也沒跟他客氣,給了他五兩銀子用來交稅款,便和關山帶著大寶離了鄴陽。
回到家已經很晚了,隨便吃了點東西,洗洗也就睡了。
聽平安的,翌日下午才去往縣城,到的時候紅契已經辦妥。
季妧接過看了看,契尾原來是附在白契后面的,兩者交接處還蓋了騎縫章。
所謂契尾,就是把白契的內容概述了一遍,并寫明契稅多少,落款還有年月日。
平安找了季妧五錢銀子。
季妧讓他拿去買點零食點心,他也不肯,嬉笑著說以后要去季妧店里蹭飯。
一切手續辦齊,鑰匙也拿到手,這家店從此以后就真正屬于季妧了。
從賃到買,計劃外的事還真是讓人措手不及。
不過她最終決定買下這家店鋪,也并不全是因為下個月能拿到分紅,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
百味坊開業后,若是生意不好便也罷了,若是生意好了,房租會不會漲?
大概率是會的,不然房主為何堅持,賃的話契要一年一簽?
雖然他本意是想提高租賃的門檻,讓季妧轉而選擇典或買的方式,但若季妧真選了租,難保他沒存著坐地起價的心思。
也許眼下沒有,將來看到生意紅火呢?
二兩二錢已經夠高了,若是再漲,那當真
本章未完,請點擊繼續閱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