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說完曾云,吳子云看向芃芃,張嘴想要說些什么,不過最終還是把話咽了下去。
其實他想告訴芃芃,以后不要學曾云一樣,浪費好好的天賦,去當個商人。
但是又覺得這話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太過久遠而且現實,所以就生生把話給咽下去了。
張重看著吳子云的動作,也大概猜出來他想要說什么。
見他最終沒有說出來,張重在內心中還是挺感謝吳子云的。
張重希望以后能給芃芃更多的選擇權,他的教育方式向來就是要讓芃芃自己發現她自己喜愛什么,而不是告訴她要討厭什么。
假如有一天,芃芃真的不想畫畫,而想去當個商人,只要她不干違法亂紀,觸及底線的事情,張重都會支持的。
張重笑著說道,“不知道這次的美術小組聚會要來多少人?”
“今年的美術小組聚會來的人特別多,之前很多不怎么來的人也都來了,大概有個七八十人,年紀最大的已經畢業二三十年了,都跟我差不多年紀了。”吳子云笑道。
許雨涵驚訝道,“怎么會有這么多人,我之前參加的那兩屆,人數都差不多,也就二十人左右的樣子,今年怎么翻了好幾倍啊。”
吳子云指著芃芃笑呵呵地說道,“還不是因為這丫頭么?雖然很多畢業過后的沒見過芃芃,不過有很多都通過在校的一些學生那里聽到了關于芃芃的消息。一方面呢,知道我收了個學生,一個小師妹天天在學校晃來晃去感覺挺有意思,另一方面他們知道芃芃是你的女兒,就想要來看看。你不知道么,你的人氣不管在哪里都是非常之高的。”
芃芃也指著自己說道,“他們是來看我還有我爸爸的么?”
吳子云點頭,“可以這么說,所以一會兒跟他們見面的時候,你一定要表現得好一點,不能給我丟了臉知道了么?”
芃芃歪著頭說道,“那我怎么表現,才能不給老師你丟臉呢?”
吳子云一怔,他倒是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想了想后說道,“就像你平時那樣就行了。”
“哦,那就是不要表現嘛。”
“行吧,隨你怎么想吧。”吳子云忽然覺得自己這樣刻意叮囑有點傻,小孩子嘛,就按照自己平時的樣子表現就行了,硬要表現反而刻意了。
而且芃芃平時就很討人喜歡,長得好看,脾氣好,聲音脆,而且畫畫還有天賦。
“不過,老師,他們那么多人,我一會兒肯定記不住名字呀。”芃芃皺起眉毛說道,想到一下子要認識這么多人,她開始有些擔心起來。
吳子云笑道,“這有什么關系,到時候你也不用記住他們的名字,見到男孩子就喊學長,見到女孩子就喊學姐。”
“可是你不是說也有跟老師你一樣大的么?”芃芃又問道。
“那也沒關系,不管年紀多大,那也是你的學姐學長,知道了么?”吳子云說道。
芃芃認真點頭,“我知道了。”
四人在吳子云的辦公室坐了有一個多小時,那邊曾云才打電話過來,說他們人都差不多到期了。
不過因為人有些多,所以就從第一工作室那邊轉移,去了大教室。
等到張重他們到的時候,那些美術小組的成員們都在大教室坐好了,交頭接耳地聊著天。
看到張重他們到了之后,曾云這家伙就會來事,主動鼓起掌來,其他人也跟著鼓掌。
吳子云壓了壓手,說道,“不用這樣,今天是美術小組的聚會,大家都隨意一點。”
他又看向許雨涵和芃芃,“雨涵,芃芃,你們兩個也到下面坐吧。”
許雨涵點了點頭,然后跑到下面找了空位坐下。
前面一排是其他人特意留下來的,所以許雨涵她們兩個就坐這邊了。
張重其實也想跑到下面坐下,不過卻被吳子云拉住。
吳子云低聲說道,“你主動點吧,既然來了就給大家講講話。”
張重忍住翻白眼的沖動,“來之前可沒聽說你這個環節啊。”
“要是來之前就跟你說了這事,你還能來么?反正你最會上臺說話,說兩句還不是信手拈來么,別扭捏了,快過去吧。”吳子云說道。
眾目睽睽之下,張重也不好跟吳子云拉扯,只能點頭走到了講臺那邊。
“今天是央美美術小組的聚會,我本不應該出現在這里,機緣巧合站在了這里,我就趕鴨子上架跟大家聊幾句。”張重笑著開口,“在這里我只能借花獻佛,送大家一句詩,這首詩是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于水曹郎。這首詩出自白居易自首,因為沒什么特別之處,所以也沒有廣為流傳,我猜在座的諸位恐怕有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首詩。而我之所以會提到這首詩,是想借白居易之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那就是畫與文字,是我們人類傳達感情的兩大途徑。“
“有些人可能要說,人類傳達感情的途徑有很多,比如語言,歌聲……而我之所以只提到畫和文字,是因為我認為文字和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一種東西。”
“聽到我這話,可能在座的央美高材生們想要反駁,文字跟美術可完全是兩種東西。文字是符號,而美術是藝術,文字有特定的意思,而藝術卻沒有。”
“而我想說,文字照樣也沒有特定的意思。歷史更迭,時代變換,人們初步地把文字的意思定了下來。但是美術呢?你們有時候也會給美術作品規定范圍,什么野獸派,現代主義,浪漫主義,也不過是美術作品變現的意義而已,原本也沒有特定的意思,不過現在也被人們做了規定。”
“另外,文字的意義也不是特定的,隨著時代發展,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也都在變更,文字將會成為時代的符號,成為時代的標志。”
“因此我說,文字跟美術作品一樣,其實是同一種東西,有同樣的起源,也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