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第446章 春天的風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舌尖上的神豪 >>舌尖上的神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6章 春天的風味

第446章 春天的風味


更新時間:2019年09月08日  作者:雅玩居士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雅玩居士 | 舌尖上的神豪 

作者:雅玩居士

字數:2395

人氣小說:

回到京城,約郝保力吃飯,春天之美,在于地氣上升萬物生發,若能將春色移來餐桌上,春色亦無邊。所以春天的當令野菜多吃一點,不僅調劑口味,而且還能調節出好心情。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里的“蘋”,就是艾篙,是春日最具鄉土情懷的野菜。說道詩經,那真是每一頁都長滿了薺、蕨、薇、蘩、甘棠、卷耳、荇菜的芳草地。

而《詩經》時代的《鹿鳴》,便是宴會賓客的詩啊。所以就郝老爺子來說,對家鄉最深切的體會,莫過于家鄉春天野菜的味道。

早春的當令野疏,首推馬蘭頭。馬蘭頭,正是一種旺生于路旁的艾篙類菊科職務。“馬蘭頭,攔路生……”這是存于明人《也菜譜》里的俚語歌謠。江南的初春,乍暖還寒。

但一場春雨后,幾乎是一夜之間,芳草連天鮮碧,一叢叢一簇簇茵綠翠嫩的馬蘭頭,在田野,在路邊,在溝渠旁,破土而出,遍地都是它們綠得鮮亮的生機勃勃的身影。

要想咀嚼一下春天的味道,那就帶上小鏟或小剪采挖馬蘭頭去。采馬蘭頭,又叫“挑馬蘭頭”,輕攏慢捻摸復挑,一個“挑”字,該讓人相見多少春野上的輕盈風姿。

雨后初晴,異常鮮肥的馬蘭頭嫩綠的葉子上還掛著晶瑩的雨珠,真正的青翠欲滴,而它們幽幽淡淡的紅莖就在柔柔的春風里輕輕搖曳著。

走在田埂上,各種野花迫不及待入望中,你會覺得春光格外嫵媚。你不得不相信,春天真的來。便斷續憶起了陸游的詩:“離離幽草自成叢,過眼兒童采擷空;不知馬蘭入晨曲,何似燕麥搖春風……”

一兩個時辰的采擷,把盈筐盈袋的沾滿田野氣息的馬蘭頭提回家,倒在地上,仔細地擇去老莖、雜物,只留下一二葉嫩頭,洗凈,入沸水中焯去澀味,撈起過涼水冷卻,擠干余水,切碎。

取幾塊五香茶干切碎拌入,加糖、鹽、味精,淋上適量醬油、香醋,拌勻,澆上香噴噴的小磨麻油,倘是上盤之前再撒上拍碎的花生米,碧綠色中點點潔白,豈止是賞心悅目……還沒吃,那原野的味道早已飄入口中。

待夾一筷嘗嘗,滿口滑爽鮮涼,掩映著那種愜意舒暢的微腥的泥土氣,宛如久已熟稔的輕聲呼喚撩撥著心扉,仿佛這就是人間最美的吃食。

如果將馬蘭頭和春筍嫩頭一起焯水切碎,拌上臭豆腐干,就著此菜喝啤酒,品味這舌尖上那種澀澀麻麻的沁涼感覺,怕只有傻笑的分……就是拿魚翅來換亦不肯。

不喝啤酒,之一碟馬蘭頭喝稀粥,清平淡泊,有滋潤皮囊,一啄一飲間,也是人間的至味了。以莊臣的經驗,凡涼拌菜,食前放入冰箱略加冷處理,會更加入味。特別是酒宴場傷了脾胃,隔宿早上,最宜憑此調養了。難怪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

《蔬食齋隨筆》中引用過一首明代五言古風:“馬蘭不擇地,叢生遍原麋。碧葉綠紫莖,二月春雨足。呼兒競采擷,盈筐更盈掬。微湯涌蟹眼,辛去甘自復。吳鹽點輕膏,異器共畔熟。物儉人不爭,因得騁所欲。

不聞膠西守,飽餐賦杞菊。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從馬蘭頭的形態、生態、采集、烹飪、滋味、評價乃至詩人的感慨,都描繪得很有情趣,特別是“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一句,大有代馬蘭頭立言的意味。

想古人吃野菜肯定沒有這么多的講究,古人吃野菜很多時候是為了飽腹。馬蘭頭經常得到文人墨客的贊美。袁枚說家菜不如野菜香,這是套用那句家花不如野花香。

有人調侃南京城里打著野疏招牌的館店之多:“南京人不識寶,一口白米飯,一口草。”吃膩了家蔬,再換口味嘗嘗應時而生的野菜野草,苦澀中見甘美,要的就是那種來自原野的清新香遠。

萵筍是土名,書上規范的稱呼是萵苣。最喜歡往菜園里轉轉。春天里一畦畦萵筍列隊一樣齊嶄嶄的,比別的菜要高出許多。打眼望去,萵筍最為嫩綠,旁邊生長著大蒜和起薹的芫荽,但誰也比不上萵筍那般寬衣大裳高身架。萵筍絕對是菜園里的模范生。

萵筍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葉用萵苣又稱生菜,在西餐店里吃三明治漢堡或炸薯條什么的,常吃到這種葉面曲卷打皺的蓬松綠葉菜,脆而微甜。

通常所說的萵筍,都是食莖的,而且確實呈筍狀。削去皮的萵筍,清澈而誘人,像綠的翡翠,嫩且有玉質的透明感,有時感覺更像梳妝好的女人,清新可人待人品味。

萵筍作菜肴,可葷可素,可涼可熱,碧綠盈盤,口感爽脆。將萵筍斜切成菱形條塊,在油鍋中燜炒,略加食鹽和豉油少許,乘熱進食,用筷子夾起柔軟嚼在口中,味極清雋。

萵筍切成細絲,腌數分鐘,濾掉汁水,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鹽、麻油,一道淡甜脆嫩、爽口怡人的涼拌萵筍絲就做好了。

豬肉切好裝碟子里,略略灑點水,抓一撮淀粉拌勻,投油鍋里爆熟,起鍋裝盤,備用;再將萵筍炒至半熟,放一些蒜段,投下些肉片合炒,萵筍和肉的味道都很濃郁,很滑爽。

吃萵筍,選葉子油亮或有紫脈的那一種,葉子灰白的,似乎苦一點。油亮葉子的萵筍,清苦里有絲絲的甜。

二十多年前,我在青弋邊的西河小鎮上當中學老師,春天的時候,小鎮郊外連片的菜地里,長得最動人的就是那種紫紅葉子的萵筍。而學校食堂供應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樣的炒萵筍,有的和肉片同炒,或佐有青蒜和青的紅的辣椒。

萵筍有清明的色澤與質感,微紅的肉片雜陳其間,就是我的清苦生活中最動人的味道了。那樣的日子里,常看到食堂胖胖的趙媽坐在樹蔭下削萵筍,拿一把刀緊貼萵筍根部削入,捏著萵筍皮向前扯,一會兒工夫地上堆了老高的皮。

有一個姓魯的家在外地的教師,老是用自備的小煤油爐子做一種放了很多醋的豬肝溜萵筍片,再炸一小碟花生米,斟上二兩白酒,聽著窗外噪晚的八哥和麻雀唧唧喳喳凌亂的叫聲,悠悠然地慢慢品飲,青草瘋長的春天里,萵筍便代表了一種心情,寧靜,悠遠,散發著微微的清苦。

將紅辣椒和蒜末煸香,再把萵筍葉放下去,嚓的一聲,擱點鹽,這么炒出來,比館子店里的油麥菜有味道得多。萵筍葉切碎與豆腐同煮,也別具風味。


上一章  |  舌尖上的神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