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書友訪問
正文
正文
“什么大生意能解決這么大的資金缺口?江河,你現在需要的資金可是千萬級別的!除了我們天賜襪業,我不相信還有其他人能提供!”楊雪追問道。
“計劃暫時保密,不過你們可以先做一些準備,你們集團的產品目錄我都弄清楚了,如果你們想參與這項計劃的話,最好是先把這些商品生產出來。”沈隆拿出一份清單遞給楊雪。
楊雪接過來一看,不僅皺起了眉頭,“厚襪子、厚手套、厚衣服,江河,你要的都是北邊急缺的產品,你該不是打算當倒爺吧?這一行利潤高,可風險也大,而且各項渠道都被東北那邊的人把持著,你想要插手可不容易!”
“我這個倒爺和他們可不一樣,我只打算做一筆生意,然后一筆就賺到他們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具體辦法不方便透露,不過只要你信得過我,就趕緊回去生產這些東西,保準你吃不了虧!”沈隆露出神秘的微笑。
楊雪猶豫了一陣兒,還是答應下來,“好吧,自打認識你之后,就沒見過你出過錯,這回我先信你,反正到時候批發給那些東北倒爺也能賣得出去!不過要是你沒讓我賺到足夠的利潤,你就得答應我們楊家入股你的浪莎襪業!”
“一言為定!”沈隆伸出了右手和楊雪緊緊握在一起,就此達成了約定。
送走了楊雪之后,沈隆一轉身就去了邱英杰的辦公室,“英杰,我最近聽到一個消息,老毛子那邊打算出售一批圖154飛機,卻一直找不到買主,國內的四川航空又滿世界找飛機,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要是能把這單生意接過來,我的襪子廠擴建就不愁資金了!”
沒錯,沈隆打算截胡牟其中了!和許多傳奇故事一樣,牟其中百貨商品換飛機的故事也只是說了表面而已,細節卻無人知曉。
根據網上能查到的消息,這筆生意的過程是這樣的,牟其中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認識了個河南人,從他口中得知,“老毛子想賣飛機,但是找不到買家。”
然后他又打聽到川航缺飛機,于是牟其中先去俄羅斯吧啦吧啦地說,“你們有飛機啊,我可以幫你銷掉。”又跑回去川航很有底氣地說道,“你們缺飛機,我可以給你搞到……”
同時,國內的國營企業有一堆的罐頭、皮衣、暖瓶積壓滯銷,嚴重賣不掉,很讓人頭痛,于是牟其中就賒購了這批商品,從老毛子那兒換到了飛機,四架飛機換了五百車皮的消費品,牟其中從中賺了一個億。
這故事乍聽起來很刺激,但細細想來就有點不對勁了,人家國營企業憑啥賒銷這么多東西給你?這可是五百車皮的貨啊,牟其中能有多大臉?其二,此時的運力也非常緊張,想調用五百車皮,一般的官員說話都不頂用。
另外,難道川航就不知道老毛子要賣飛機么?他們為啥不直接去找老毛子談?而要從牟其中手里買?這就和李曉華的故事一樣,大家都知道他在日本賣生發水發了財,卻不知道他是靠了栗原小卷的關系,要不然一個中國人怎么可能在日本混得那么開?
牟其中能達成這筆交易,身后站著許多有背景的人,沈隆既然想截胡這筆生意,肯定也得尋求其它人的幫助,這可不是直接把貨運過去就完事兒了的!所以他找到了邱英杰,邱英杰這些年在自己的幫助下發展地不錯,成了江浙一帶耀眼的新星,許多老人都對他印象不錯,只要能說服邱英杰,就能讓他去說服這些老人。
“.…..我琢磨著,老毛子那邊不是缺各種消費品么?剛好我們義烏就產這個啊!咱們湊夠幾百車皮的貨發到老毛子那兒,再把飛機換回來!這樣,不光可以賺一筆,還能把咱們義烏小商品的名號在全世界打響!”沈隆給邱英杰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牟其中這筆交易說厲害那也是真厲害,倒騰一回就賺了近億的資金,在這個年代的中國,一筆生意賺上億,那絕對是一項奇跡;可再深究起來,其實并沒有多大影響,中國現在是缺錢,但缺的是外匯,人民幣是不怎么缺的,一億對普通人來說是天文數字,可在國家面前就不值一提了,別的不說,光義烏這塊兒,小商品市場年銷售額早就過億了。
其實這是一個打入俄羅斯市場的好機會,然而牟其中只是一個投機者,并非真正的商人,他并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撈了一筆就走人,這家伙做事就是這樣,喜歡挖坑不喜歡填坑,其實認真研究下,他所制定的那些計劃里,吹牛的占了大多數,可有些是真有價值的,如果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長期發展,將來的成就未必就差了,然而他并不是能安下心來做事的人,所以這些機會都錯過了。
而沈隆截胡他的方案,并不是撈一筆就走人,而是計劃利用這次機會在俄羅斯建立起義烏小商品城來,然后不斷從國內發貨運往俄羅斯,形成一個穩定的出口渠道,這條渠道能給中國帶來的利益可遠不止那一億利潤。
“這件事我得了解下。”這么大的動作,邱英杰可不敢倉促做出決定,所以盡管他很信任沈隆,還是決定先去匯報,別的不說,光出口權這塊兒就是問題,如今可不是誰都有資格和外國人做生意的。
義烏現在已經有不少外國購買者,但規模尚小,去年一年總出口額也只有三百多萬美金而已,現在沈隆一開口就是五百車皮的貨,邱英杰可做不了主。
邱英杰馬上忙活起來,通過自己這些年建立起來的渠道,還有自己讀大學時候的同學,來詢問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一個星期之后,邱英杰重新找到沈隆,表情有些沮喪,“雞毛,這件事不好辦啊,我聽說已經有人和你想到一塊兒去了,而且已經說服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