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家長不愿意送孩子進技校,一方面是因為技校實在太拉胯。
而且很多技校的名聲也在外,根本就不是教授技術的地方,說不好聽點就是一個讓小孩子們混到成年的地方。
而且幾乎所有的技校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畢業即失業。
很多技校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后,要么自己找出路,要么就只能淪落到南方的工廠里去當那啥。
又有哪個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一輩子打工的?
而且社會對于工人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尊重,很多人認為工人又臟又臭,賺得還少,所以工人的社會地位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我們的技術工人這一塊才會面臨斷層的危險。
這一點,只要是有一線工作經歷的人想必都能知道,我們的技工階層面臨什么狀況。
上面天天喊著大國工匠,可實際上呢,也就是那些國營企業,和央企的生產線上還有一些工匠。
而在外面又哪里有什么工匠?
大多數就是打工人而已。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分配機制的問題,導致藍領工人和坐辦公室的人員工資分配不均。
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儒教精神導致的,盡管我們曾經試圖鏟除這種儒教的荼毒。
不過目前看來,效果并不太理想。
因為儒教主張首當其沖的要義,就比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那么當所有人都去讀書了,誰來當工人,誰來種地?
那些讀書不好的人,就只能去當工人,去種地。
關鍵是這些讀書人還非常壞,他們掌握著筆桿子,所以會以多種角度來維護讀書人的社會地位。
會以各種方式,來美化讀書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儒商,或者一說起武俠,那么小說主人公大多數都是一個白面書生。
長得又帥,還能獲得美女的青睞。
可實際上呢?歷史上能打的,大多都是虬髯壯漢。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UFC,去看軍營里,有幾個是白面書生的?
可我們那些筆桿子文人,卻偏偏給國人灌輸那種不健康的審美形象。
這就導致了社會上的審美畸形,比如近些年娘炮文化泛濫,就是筆桿子泛濫的一種反應。
大家看到的那些小鮮肉,大多都符合我國從古至今文人所宣傳的那種陰柔書生的‘美感’……
涂脂抹粉,小臉刷白……
至于那些五大三粗的工人,滿臉黝黑的莊稼漢,還有黑黢黢的礦井工人,更是從來都不會成為我們文化傳媒的主角。
正因這樣的宣傳越來越多,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我們分配機制的制定。
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愿意送小孩去學技工,也就在正常不過了。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身我國的很多工業體系就比較落后。
就算有一些學校愿意認真教,可教給學生的也是落后于時代的技術和知識。
等到學生們出了技校,才發現他們學到的那些技術,到了工廠里根本就沒用處。
因為人家工廠里用的設備,都是最新的設備,而能學到操作維修這種機械的知識,只有大學才教授。
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又不得不面臨失業的局面。
而且很多技校學生能找到的工作崗位,也大多都是普通技術工人的崗位。
一般薪資也就是四五千元,而且工資漲幅還非常慢。
面對現在這樣高昂的物價,這樣的工資哪怕是生活在小縣城都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更何況現在這樣浮躁的社會里!
再加上很多工廠的管理……真的可以用沒有管理來形容。
很多工廠,尤其是私人工廠,那真的可以用無底線來形容。
招工都寧可把大把錢付給中介,付給那些勞務代理,也不愿意親自招工。
就為了能夠省掉社保,很多工人每天干滿12小時,一周干6天甚至7天,一個月最多也就拿七千多。
可每到結賬的時候,還要被勞務公司扣一部分工資。
甚至有時候辭職不干,還會被勞務公司而已拖欠幾個月的工資。、
因為這樣鬧出人命官司都不在少數。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年輕人,寧可到街頭送外賣,開滴滴,也不愿意進工廠的主要原因。
而現在,肖鋒辦的這個技術學院,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
當然他也知道,全國現在十幾億的人口,而適齡的年輕人就有兩個多億、。
想要把這兩億多年輕人全都培養成合格的技工,那不太可能。
就算能培養成功,可國內也沒有那么多的工作崗位。
所以他只能是盡自己所能,培養出最多的合格技術工人。
這些技術工人,不但要適應現代的全新升級的工業體系,還要適應未來新開發出來的工業體系。
而且他這次建立這個技校,給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術工人只是目的之一。
更加重要的是,他在摸索一個全新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
可以說,自從建國之后,我們就沒有這樣一個合格的產業工人培養體系。
而德國和日本為啥能夠迅速成功,成為全世界的工業強國。
其實靠的就是人家專業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
而這里面就有兩點最關鍵,一個就是通暢的上升渠道。
你要讓產業工人有盼頭,讓他們能看到明確的晉升體系。
讓他們知道,自己該朝那個方向走。
不是那種,讓工人進了車間,就一眼能望到頭,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
這會讓工人們感到絕望。
這么講,并不是說,讓工人們成長到一定水平,就提拔成小組長,班長,然后進辦公室。
而是說,給工人們重新制定一個評級體系。
比如進場的普通技工,到中級,再到高級,然后等到大師級,就可以帶徒弟。
每一級別工資都不一樣,到帶徒弟又不一樣,而且沒帶出一個合格的徒弟都會得到相應的獎勵。
當然藏著掖著自己的技術,培養不出合格的徒弟,自然就是要降級。
這些都要和工人的薪資獎金掛鉤,當然工人如果有上進心。
也可以在任何時候都重返大學進行深造,都有機會可以通過考試來完成。
而且工人的工資絕對不能比做辦公室的低,即便是在工廠里,主要管理崗位,也必須是從工人提拔上來的。
決不能是工商管理的大學生,或者關系戶直接空降。
另外這些管理港的工資和獎金,也絕對不能比高級技工,或者大師級技工高太多。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合格的晉升體系。
而且還能形成一個合理的分配機制……
這樣的體系一旦建成,那么就會在工人群體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可任重而道遠。
現在肖鋒要做的,可不光是建立這么來一個職業技術學院這么簡單。
關鍵是他還要搭建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
因為你培養這么多的技校學生,那么這些學生從學校里出來之后。
肯定你要有地方接受,而且能夠配合你設定的體系執行。
否則就算你技校建的再好,而這些學生學成之后,到社會上一樣找不到工作,那也是白搭。
所以在建校之初,肖鋒就多次和省里的相關領導見面談了自己的想法。
上面對于他的想法很是驚訝……
要知道現在全國范圍企業做大的有都是,可是能夠有他這樣情懷的人可實在不多。
甚至可以說,他的很多想法,都是國家才應該做的事。
可是國家層面為了大局,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處理,這樣的深度教育體系的改革。
到現在上面也一直沒敢動刀子呢。
更何況這樣的培養技術工人體系的事,上面其實有多年的深思熟慮的。
可惜一直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畢竟國內的真正高精尖的工廠并不多、。
本身你自己的技術就不太行,還怎么培養適應高精尖產業的技術工人。
說的在直白一點,你就比如卡爾蔡司的鏡頭大家都知道很牛掰。
可人家為什么牛掰?
因為人家最頂級的鏡頭,那都是純手工打磨的。
而磨鏡片這套技術,人家是收口相傳了數百年,而且技術都只局限在那幾個家族之內。
甚至現在他們公司里磨鏡頭的人,就是一個家族三代子孫在干。
而我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傳承。
還有就比如阿斯麥生產的光刻機,那玩意一臺機器就十多噸重,上百萬個零件。
生產出來是一方面,裝配那更是麻煩。
需要上百個工程師,裝半年,調試半年才完事。
而這些工程師怎么來的?
不都是人家從技工學校里招來的嘛,可不像咱們什么都要大學生。
人家這些真的是從技工學校里培養出來的。
只不過這些技工的培養,那可相當費勁了。
而咱們連光刻機都生產不出來,更別說技術工人了。
而現在肖鋒要建的這套技校,那就是為國家培養這種高精尖技術工人的技校。
所以上面一聽,當場就同意了,甚至還把這個消息上報到了中樞。
而中樞方面一聽也非常高興,這可不是某某人搞得什么東湖大學那種學校。
這可是真正為國為民的好學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