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清晨,三月的海青溫度還不是很高,昨夜也不知道是幾點,飄飄灑灑的落了一些雪花,出門上班的人們又拿出了厚實的衣服,去菜市場買菜的大爺大媽們又不得不帶上厚實的口罩。
海青三甲醫院的手術室里,醫生護士們已經開始忙碌了,雖然今天是周六,不過因為今天有一臺高難度的手術,六點多麻醉醫生還有手術室的護士們已經在手術室里待命了。
對于今天的加班,手術室里上上下下都是很高興的,不是因為愛崗愛院,是因為今天的加班,上級已經明確說了,一天一百元!
一百多不多?
對于海青這邊的醫生護士來說,今天的院長是大氣了一會,因為以前加班,只有十六塊錢,餐補三塊,一共超不過二十元。
要是運氣不好,月底遇上什么審核之類的,這個錢未必能發下來。
不是什么醫院都是和茶素醫院一樣的,茶素醫院的收入現在可以說已經是華國醫療的天花板了。
當然了,這個收入指的是普通醫生普通護士的收入。有些醫院的院長,醫院的治療水平到底怎么樣不好說,但不耽擱他在黃浦江邊有一棟帶著游泳池大房子,甚至有的學科帶頭人,全款在魔都在首都拿房子養小蜜的也不在少數。
有些醫院是有錢不敢發,有些醫院是真沒有錢可發。
手術室里,手術已經開始了,海青這邊神經外科的大主任從薛曉橋手里搶過了消毒的活,“薛主任,給我,給我,您是老師,我是學生,您消毒,我這個學生看著,不合適。”
因為在手術室里,薛曉橋也不好多說什么,只能小聲的說麻煩了。
他飛刀的次數少,有點不太適應。
其實,人家海青這邊的主任也是有想法的,他現在就在觀察,張凡的牌面太大了,自己請不動,而羅正國怎么說都是茶素醫院的副院長,但性價比不行。
只有薛醫生是合適的,醫院這次做完這臺手術,院長書籍肯定要在腦外方面有一些想法的。
但自己這邊的事情自己是清楚的,所以他要找一個平事的。
“張部,手術準備完畢!”麻醉科的主任親自走到張凡跟前小聲的喊了一句。
他真的不知道,張凡是睡著了,還是閉目養神呢。
張凡睜開眼睛,點了點頭。
手術開始,許仙負責骨科,羅正國和薛曉橋負責腦外。
手術室的空氣被低溫層流凈化系統過濾得近乎凝滯,無影燈的光束穿透層層藍色無菌單,聚焦在患者后頸裸露的寰椎后弓上。
沒有三維導航屏幕懸浮在術野旁,這種手術還是相當困難的。
骨科團隊的器械臺上,鈦合金椎弓根螺釘泛著冷光。許仙看了一眼張凡,張凡今天沒有站在主刀的位置上,術前討論的時候張凡的位置是骨科二助。
雖然術前是這么討論的,不過許仙還是不確定的看了一眼張凡。
他和王亞男不一樣,要是王亞男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動刀了。而且還會深怕張凡搶位置,會裝著看不到張凡的。
這也是實力的問題,相對手術方面來說,王亞男就是比許仙做的好,技術這個行當,很是奇妙,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患者,許仙就是慢,王亞男就是快。
這臺手術,骨科打前鋒,給腦外創造手術視野。
許仙手中的刀鋒劃過,釘尖將沿寰椎側塊與椎動脈溝的夾縫穿行,避開下方蟄伏的椎基底動脈叢。電鉆啟動的嗡鳴聲中,骨屑飛濺,手術臺上的醫生們雙手扣在鉆頭的邊緣,防止飛濺。
其實沒啥用,負壓吸引器功率開到最大,血液夾雜著骨屑仍舊像是炸飛的爆米花一樣,醫生們的衣服上,口罩上,全都是星星點點的,就像是一群人剛吃完火鍋一樣。
這種手術,除非穿生化隔離服,不然就算帶防護面罩,血液夾雜骨屑也能像是錢老的那個導彈曲線一樣,不是飛進眼睛里,就是飛進口罩上。
這也是為什么HIV的手術一般都是科室主任甚至學科帶頭人去主刀的緣故,新聞里說會正常手術,不會歧視。
說實話,可能嗎?真實的情況是,別說進手術臺了,甚至入院都費勁。除非那種急診手術,不做就死人的情況,遇上這種,主任不管是在家和媳婦打架還是在辦公室和藥代互搏,他都必須來。
然后護士推諉,醫生推諉,往往這種情況,都是當員帶頭,先進分子跟隨,一個手術臺上,全是當小組的成員,直接就能在手術臺上開個生活會了。
所以,千萬不要成為異類,或許說的有點偏頗……
與此同時,神經監測儀的波形在另一側屏幕上起伏——體感誘發電位(SSEP)的振幅始終穩定在5微伏以上,延髓的神經傳導尚未被驚動。
張凡在心里輕輕的搖了搖頭,許仙手底下還是慢,過于謹慎,這手術要是交給王亞男,她這會已經都突進寰椎了。
可問題又出來了,王亞男科研不行,比如這臺手術,需要三D打印,王亞男就搞不來。
三小時后,后路框架構終于建設完畢。“透視檢查!”
所有的護士全部捂著胸脯藏在了鉛板后面,年輕的小護士喜歡和骨科醫生手術,因為骨科醫生大方,單身的也多,而且身體強壯。
說不定能成一對呢,有錢身體好,對于普通女性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
但已婚的護士,最討厭和骨科醫生手術,因為骨科手術太容易吃射線了。
很多人說,不是有鉛衣嗎?
其實這玩意就是個擺設。
比如一臺骨科手術,需要放射檢查。因為手術臺上是無菌的,鉛衣不是無菌的,這就必須有個無菌的人抓著患者擺體位。
有時間讓你脫了手術衣穿上鉛衣,檢查完畢再去消毒,再穿手術衣嗎?
沒有的,最多就是換個手套。而這個時候,沒有小醫生的時候,就是護士上。
可放射這玩意,對女性的乳腺卵巢甲狀腺是最不友好的。
“張部你們躲一躲,我來!”
“不合適,我來!”張凡搖了搖頭對海青的主任說了一句。
“我來,這是我的患者!”海青的主任很堅持,張凡點了點頭,“辛苦了!”
C型臂機旋轉180度,側位透視影像投射在主屏:寰椎前脫位的齒狀突已復位至樞椎基底部,碎裂的齒狀突碎片仍如匕首般抵住延髓腹側,腦干上泛著水腫的蒼白。
手術臺被重新調至仰臥位,神經外科團隊接管戰場。這臺手術用專業的話術來描述,很枯燥。
這玩意通俗的說,大概就是骨科的先上,噼里啪啦的把頸椎碎塊,壓迫全部清理干凈,然后固定松動的頸椎,然后骨科下臺,就這么簡單。
然后神外的進場,把插在神經上的骨屑,還有需要剝離的壞死脊髓全部清除,最后把壓迫的位置開放,手術完畢。
就這么簡單。
但全華國能做這種手術醫院,也只有省會城市的頂級三甲。
甚至可以說,有些省會的頂級三甲能做是能做,但效果就有點不好說了。
羅正國和薛曉橋兩人接手了手術,張凡還是站在一邊。
三個小時的手術時間,其實這三個小時等于還沒有攻城呢,等于就是在清掃城市外面的游兵散將。
張凡站在一邊,他的這狀態,就和在茶素的時候一模一樣,在茶素的時候,有時候遇上難度特別高的手術。
主刀臉上笑的像是一朵菊花一樣,把張凡拉進手術室,然后各種的拍馬屁,端茶倒水,甚至年輕一點的,比如王亞男他們,直接上手給張凡按按肩膀,捶捶大腿什么的。
等這一套弄完,就給張凡套上手術服,拉著他站在三助的位置上,動手是不可能讓他動手的,就是讓他站在一邊,像是罰站一樣。
有這個人和沒有這個人,好像都一樣,但對于主刀來說,尼瑪張院站在一邊,自己膽氣都大了三分,但沒有出問題之前,他們求的就是院長別手長。
經口咽入路的撐開器緩緩張開患者的口腔,直達顱頸交界處的深淵。顯微鏡下,瘢痕組織與骨折碎片在延髓表面織成一張致密的網。
椎動脈的跳動在顯微鏡下放大到了極致,搏動血管透過菲薄的硬腦膜,就像是穿著紅色絲襪的大腿不停的擺弄著,好像在說:“來啊,來啊,有本事你摸一下啊,膽小鬼!”
說實話,手術顯微鏡下的血管真的很妖嬈,也不知道為什么,真的就像是女妖怪在勾引一個書生一樣。
羅正國拿著超聲骨刀以40kHz的頻率震顫,將嵌插在腦干腹側的骨片逐一汽化。這種手術,特別是插在腦部的骨片,是不能用常規方式來去除的,因為你真的不知道這玩意拔出來會造成什么結果。
每一次切除都伴隨著神經監測儀的警報臨界值閃爍:運動誘發電位(MEP)的波幅在63的閾值邊緣顫動。
這是啥意思,其實就是說,老羅和薛曉橋稍微有個不慎,患者便是永久性截癱。這個不慎是咋樣的,大概就是手抖一下的不慎。
許仙在手術臺下也沒閑著,他和巴音兩個人,按照模型,在弄缺損骨塊的模型。
凌晨3點17分,最后一次O臂掃描啟動。機械臂環繞患者顱頸旋轉,多模態影像在導航屏上逐層比對:鈦釘陣列如青銅時代的榫卯般咬合著寰樞關節,延髓腹側的壓迫陰影徹底消失。麻醉團隊將喚醒試驗的藥劑推入靜脈,膈肌的自主收縮波形在呼吸機上重新跳躍——腦干功能保留完整。
差不多一個對時了,一群人兢兢戰戰的終于把手術做完了。
好在結果還不錯,患者已經可以自主呼吸了,睜開眼睛的患者,薛曉橋和羅正國趴在他的頭前,“來,深呼吸,你叫啥、快抬抬腿,咳嗽一下,快,聽話。”
“功能完整!”羅正國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這臺手術結束,代表著茶素醫院的腦外終于可以走出茶素了。
“張部辛苦了!”海青的幾個院長和書籍從頭到尾的陪在手術的觀察室里。
說實話,一般飛刀,院長和書籍都是裝著不知道的,甚至都不會主動和飛刀醫生見面,有點王不見王的架勢。
但今天不行啊,來的是張部啊。
“張部,您說我們醫院有沒有可能自己把這個手術拿下來?”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