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第六百零三章大宋最大的貂絨中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三章大宋最大的貂絨中心

第六百零三章大宋最大的貂絨中心


更新時間:2019年12月14日  作者:唐曉非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唐曉非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作者:唐曉非

類別:

更新時間:1213

本章字數:2775

“修路!運輸茶葉和絲綢,現在誰去高昌誰發財!”

誰去高昌誰發財?

或有人說他在位十一年,在幽州拿了不少錢。

一時間,民間眾說紛紜。

而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賣報童。

雖然天寒地凍的,但東京城街頭卻是車馬如龍,行人如梭。

兩邊的酒家生意火爆,服裝店門口都排滿了人。

他的政績如此突出,皇帝為何要貶謫他?

陰謀論者又開始編故事,有的說他與韓家有染,上一次韓禮先事件,他是受害者之一。

還有人說他在顯州包庇崇國公,參與儲君之爭。

幾個月前,關于青唐城也是這么流傳的。

聽說,那批去青唐城的人,現在過得的確很不錯。

依然是那個筆名叫唐哲的筆者,他寫了一封關于《西域之論》的文章,從軍事和經濟的角度闡明了高昌對未來朝廷在西域的重要性。

如今,大宋領土縱深入西域腹地,復興絲路是必然趨勢。

作為為皇帝立下汗馬功勞的前幽州知府李光,被調到高昌,絕對不是貶謫,而是委以重任。

最令人興奮的是,朝廷打算巨資在高昌、敦煌、興慶府和長安、洛陽和東京之間修建公路。

這讓民間諸多商人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

顯然,這樣浩大的工程,要調動數百萬民夫參與進來,至于朝廷要投入多少錢進來,現在沒有人知道。

這也是趙桓現在正在考量的問題。

無論如何,靖康十二年年末的政策動向,動牽扯到了千萬人的心。

年末,各路上報上來的稅收也都在三司衙門記錄備案。

就說從州府看來,依然是東京、杭州、長安和幽州上繳的稅收最高。

朝廷滅金國后,長城如同擺設,居庸關徹底打開,幽州儼然成為北方的中心。

而今年廣州因為受到叛亂的影響,交上來的稅明顯比過去要少得多。

在第二梯隊里,江陵府、大名府、應天府、洛陽、泉州等州府交上來的稅比去年翻了一倍。

不過,在第二梯隊里,突然冒出一個很耀眼的州府:遼東路顯州!

顯州今年交稅進入到第二梯隊。

這讓周朝著實大吃了一驚。

要知道,前年朝廷才滅了金國,年初崇國公才接受了顯州。

年末,稅收就進入到能與洛陽、泉州媲美的第二梯隊。

在向趙桓匯報稅收的時候,周朝故意停頓了一下,說道:“陛下,崇國公是難得的治世之才啊!”

看完顯州上繳的稅收明細,趙桓心里道:好家伙,還是小瞧了民間對趙諶這小子的看重。

顯州之所以能一路飆漲,是因為民間有許多富商在顯州投如巨資。

顯州現在已經成為大宋最大的貂毛和皮革制造中心。

他們的消費群體是大宋最有錢的一批人。

最近這些年,趙桓巨資將各路的公路打造起來,解決了時效問題的同時,還給民間帶來了巨額財富。

如今大宋有錢人一天比一天多,這些有錢人一到冬天要來臨之際,就都跑到顯州去買貂絨和皮革。

就說這三個月,顯州的貂絨和皮革每天都賣斷貨。

趙諶那小子在家里樂得都合不攏嘴了。

就因為這件事,皇后也高興得天天都在談論。

無論如何,這是一件好事,趙桓沒有理由去打壓和指責。

遼東的冬天比東京要冷。

大雪已經連續下了一個月。

趙諶躲在屋子里喝酒,趙昚則在一邊吃著火鍋。

趙諶不喜歡吃火鍋,以前在東京的時候吃火鍋,那都是為了討趙桓喜歡。

趙昚則不同,他非常喜歡,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一邊吃火鍋一邊喝美酒。

“這遼地的冬天簡直是見了鬼了,我什么時候才能回東京!”

趙諶不滿地抱怨著。

“崇國公,先別著急,今年你的政績有目共睹,將顯州做起來,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會為你說話。”

“太冷了!”

“這屋子里不是挺暖和么。”

趙昚嘿嘿笑道,他心中頗有些歡喜。

不知為何,一想到再過個半年,自己就要被調回東京去讀書,心中竟然頗有些向往。

最近一段時間,他讀皇帝寫的《經濟論》讀得入迷,每夜都讀,讀了三四遍還想看。

又通過人去幽州打聽最新的朝廷政策。

高昌被打下來,朝廷必然有大動靜,也不知道陛下接下來會規劃處什么樣宏偉的藍圖。

趙昚心中不由得感慨:生在這個年代,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有太多的機會,男兒就應當志在四方!

“報。”

門外突然傳來聲音。

“何事?”

“外面有人求見。”

趙諶和趙昚互視一眼,這大冷天的,會是誰呢?

趙諶隨意道:“不見。”

“啟稟國公,那人說有一樁更大的買賣要與您詳談,說只要做好了,您在朝堂上的地位更高。”

“哦,好大的口氣。”趙昚放下碗筷,“讓他進來。”

不多時,會客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身披貂絨長衣,身姿高挑的女子出現在眼前。

她將帽檐解開,露出了如瀑的黑發,和美麗的容顏。

趙諶微微一怔,差點驚呼出來。

來人長得簡直驚為天人。

高昌剛剛被打下來,李光被調過去,這明顯有貶謫的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又過了三個月。

接下來,為了將版圖往更西邊延伸,將交子推行到另一個世界,趙桓必須在高昌興建一個據點了。

東京城開始下雪,瑞雪兆豐年,來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季。

靖康十二年,趙桓對這一年的進展十分滿意。

這一年,趙桓才算是真正踏上了西域的領地。

就在靖康十一,稅已經超過了富庶的成都府。

“快來看,最新政策,朝廷幽州知府李光李相公被調往高昌!李光李相公被調往高昌!”

李光是地方大吏,這十幾年來,幽州在他的治理向蒸蒸日上,向朝廷上供的稅,一年比一年高。

第二日,報紙的頭條是有關于敦煌到高昌城的公路修建的問題。

一時間炸開了鍋。

有人立刻點評道:“朝廷收復高昌,必然會重開漢唐絲路,高昌將是大宋再西域第一個軍事重鎮,以及經濟中心。”

打下高昌,平定吐蕃反叛,將草原蠻族最后的力量盡數消滅。

有很多人猜測李光是要被調回東京進入中樞的。

但萬萬沒想到,他居然被調到了高昌。

閱讀請關注輪回


上一章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