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鼓掌道:“很好嘛,大家都看到了,他對天子特使,拔刀,威脅,造反實錘。”
完全不理會眾人憤怒的目光,盧云繼續道:“順義郡王窩藏叛逆,有罪,即刻押往京師,天子發落!”
眾皇城司衛高呼:“是!”
“盧云,你這條狗,我要去陛下那里告你!”
“帶走!”
從順義郡王府出來后,盧云覺得天空特別藍,空氣特別新鮮。
他連忙寫信給他的頂頭上司謝大海,先找上司邀功再說。
順義郡王隴拶與一干部落首領被押往京師,出發之前,隴拶大笑道:“盧云,你一次抓我等各部首領,就不怕吐蕃百姓反了么,屆時若隴右動蕩,壞了民間根基,朝廷必為你是問!”
盧云手里端著一杯茶,道:“郡王,這茶香不香?”
“哼!”
盧云笑道:“吐蕃眾部主要以牛羊肉、青稞等為主食,平日里是不是拉不出屎來?”
“好在我大宋的茶,拯救了你們。”
“你就說它香不香?”
“若是各部要反,大宋商人則必斷其茶,大理也決然不敢賺了這筆錢。”
隴拶臉上露出殘忍的笑容來:“盧指揮使,您怕是沒見過暴動吧,暴動一起,可不是做生意了,不是你們不愿賣就不賣。”
“既然你都已經撕破了面皮,我就不妨告訴你,我有十八萬大軍,其中六萬已經在趕往青唐的路上,五天之后,十萬大軍兵臨青唐城,城內三萬蕃民盡數呼應于本王,爾若是想活命,現在即刻放了本王,本王可封你為討宋大將軍。”
“嘖嘖,你還說你不謀反,現在自己親口承認了!”
盧云看了一眼旁邊的手下:“記下來,順義郡王親口承認自己是謀反的逆賊,這罪名,可是要誅九族的哦!”
“你不怕嗎!”
“怕?”盧云抬了抬眼皮子,“你看,城外那邊是什么?”
隴拶抬頭望去,卻見那寬闊的平地上,有一片微不可見的小黑點似乎在移動。
“借你個千里望再看看。”
隴拶定眼看去,卻見一面鮮紅色的星旗在藍天烈日下飄舞,鮮衣怒馬的將軍領著強軍勁旅,向這邊而來。
那星旗后面,還有旗幟上面寫著“吳”。
隴拶頓時面如死灰:“這怎么可能!”
“吳不是在高昌么!”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盧云笑道,“你以為你的伎倆無人知?早在半個月前,天子就知道你要謀反。”
隴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其他部族首領并不明其然,依然在叫囂著,直到吳率領的攬月軍已經肉眼可見。
那氣勢如同長虹貫日一般,甲胄在陽光下光輝耀眼,紅色的綾帶在飄舞。
這便是大宋有名的一支強軍:攬月軍。
攬月軍之強,正如其名。
能為大宋皇帝陛下上九天攬月。
其主帥吳,是當今大宋當之無愧,能與岳飛、韓世忠、種師中等人齊名的名將。
帝**事學院留下了不少吳的兵書。
同時,他也是無數熱血男兒的偶像。
這位在沙場上真槍殺出來的大將,有著鋼鐵的意志,以及雷霆般的執行力。
樞密院的調兵函一到,吳便連夜往隴右青唐趕。
不多時,吳領著軍隊已經到了青唐城門口。
吳今年四十六歲,因常年在軍中,尤其是鎮守隴右,皮膚黝黑,面容粗糙。
但卻給人一種質樸、簡單的感覺,他的眼神平日里看起來非常平和,并無軍人的凜冽之氣。
若是脫下戰甲,更像是鄰家的叔叔。
但他騎在戰馬上,身如淵岳峙,給人一種穩住之感。
仿佛只要有他在,這片領地便如泰山一般穩固。
盧云連忙收起所有的囂張和跋扈,禮貌道:“下官參見吳帥。”
他比吳的段位低,卻也不屬于一個體系,不過吳的氣場太過強大,又是鎮疆大將,盧云自然不自然就恭敬地行禮了。
吳疑惑道:“盧指揮使,這是?”
他一開口,明明聲音不大,但每個人都能聽得清晰。
在風中,他的聲音有極強的穿透力。
即便現在已經四十六,但吳依然氣息洪如大鐘。
盧云便將所有記錄在案的手冊呈遞給吳,吳翻看了一遍,眉頭緊緊鎖起來。
接到調兵函,吳便知道隴右有變,所以十萬火急趕回來,沒想到如此之快,若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設想。
數日之后,東京的趙桓收到密報:順義郡王與各部首領密謀謀反,被當場抓獲,正押往京師途中。
青唐、湟州兩座隴右重鎮皆已有重兵把守。
這一日,翰林學士石洵來延福宮。
“陛下,青唐與湟州已各有小學和中學五所,共能容納學生一萬人,能夠滿足青唐和湟州所需。”
“只是,許多人,并不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
“為何?”
“因為他們認為,在家里種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讀書,更有用。”
趙桓心中了然,人的行為都是根據自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來發展。
讀書確實好,但讀書是長期投資,回報在將來。
許多人家里吃飯困難,是不會考慮長期投資的。
而且隴右因為地處邊境,高原地帶,要發展工業其實很難。
那里的就業環境非常原始,條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適合農業。
人們自然會思考,讀書到底有什么用?
種田需要讀書嗎?
顯然不需要,他們種田只要有好的體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會認為朝廷會讓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確推出了六年義務教育的法規,三年小學、三年中學,是必須上的,有違反者,當判刑入獄。
但這只是法規,大宋那么大,近兩億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難道皇帝還要從最底層開始抓?
這顯然不現實。
又或者派人強迫去執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強迫執行;第二、吐蕃對茶葉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間商社遠不能滿足吐蕃對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設立茶司,茶司差辦,可從吐蕃人讀過中學的人中選擇錄取。”
“現在可有中學卒業的?”
“陛下,目前那里都有讀過中學的,不過人數極少,大多數還是漢人,但只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辦。”
“是!”
“對了,歌劇院、書坊、馬球場等游玩設施,要全部配套齊全。”
“遵命!”
“還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選擇一個愿意聽從我們的,朕冊封他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鈍,何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冊封的,在吐蕃語中是大師的意思,這個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這么個稱號。
但吐蕃人會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語中是大師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國寺的智清長老。”
“陛下學識淵博,臣萬分不及,臣這就去辦。”
石洵走后,趙桓又將虞允文叫來。
“近日吳對吐蕃用兵,待朝廷平定吐蕃之亂,對吐蕃的茶葉全部降價,朕要讓吐蕃大多數人都喝得起茶,讓交子在吐蕃中通行。”
“是!”
虞允文也不多問,顯然皇帝是要對那里施行經濟戰,茶葉傾銷。
這些詞語,虞允文也是在皇帝的《經濟論》里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