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第二百八十四章吳玠征討黨項右路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四章吳玠征討黨項右路軍

第二百八十四章吳玠征討黨項右路軍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08日  作者:唐曉非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唐曉非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作者:唐曉非分類:

吳玠以驍勇善戰聞名西北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七歲,是大宋難能可貴的名將之一。

但他不僅僅是沖鋒打仗的將才,而且還是能夠坐鎮一方,甚至站在更高格局上制定、統籌戰略的帥才。

他還很年輕,今年也不過才三十六歲,已經被皇帝任命為涇原路三軍統帥,此后必然也是帝國能征善戰的一員帥將。

王奎安走后,吳玠喝完最后一口酒,原本親和的面容慢慢收緊,就像春風拂面的鏡湖,慢慢變得峻冷。

輕輕用手擦拭下顎的胡渣,明亮的眸中也聚斂冷光。

他站起來,身姿修長、挺拔,常年的軍旅生涯將他曬得黝黑,皮膚就像田地里種田的老農,但也在他臉上刻下了歲月的崢嶸,將他的輪廓削得剛毅、有力。

他帶上頭盔,披上臟兮兮的斗篷,上面還有已經干涸變色的血漬。

一路走出去,外面冰天雪地,一隊隊身著重鎧,腰配長刀,手持長槍的士兵整齊走過,就算臉上凍得通紅,也毫不在意。

在戰術上,吳玠推送章楶(jie,二聲)的堅壁清野之法。

何為章楶的堅壁清野之法?

當年平夏城戰爭,宋庭朝堂也一致贊同先堅壁清野,損耗敵人。

但章楶卻認為,需要采用的不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堅壁清野。

堅壁清野只能采用最前線,而縱身兩三百里,已經有大量居民居住,朝廷不可能將這些居民全部遷移到城里,這樣會出現嚴重的糧食災難。

如此,反倒被敵人所制。

所以,吳玠采用的堅壁清野戰術是不斷通過軍隊的高效、靈活,將黨項軍隊牽制在前線,不給對方縱深的機會。

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吳玠還專程去了一趟東京城的帝國學院,還參觀了中央軍的訓練,在名義上請教韓世忠治軍,也聽人說了岳飛的治軍之策。

吳玠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人,雖然他已經身居三軍統帥,但他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極具智慧,自己應該學習其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所以,如今,吳玠手中的兵,也平日訓練的時候,也加強了強度,從訓練人的意志力開始了。

吳玠巡視完三軍,便又命眾將到主帥大營一敘,交代完作戰計劃,各部將帥便開始到自己軍營里做戰前動員。

吳玠知道,這一戰乃是天子親征后的頭一戰,由他打了頭陣,剪除黨項右路軍,掃除天子中軍側翼的隱患,關系到整個戰場后續發展。

所以,對他來說,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

到傍晚,風雪稍駐。

吳玠的第五將前鋒營便出發了,前鋒營的任務是揪出前方一切可能存在的埋伏,減少主力軍被干擾的可能性。

天色漸漸暗下來,士兵們吃完今天的最后一頓,吳玠的主力軍出發了。

出發之前,由上至下的行軍令傳達下去,出現了有人拖沓,故意不想行軍,借口感了風寒。

吳玠得知后,立刻讓他政宣司抓了兩百個說不想行軍的人,到三軍將士前,雪地之中,毫不猶豫摁在地上砍了!

兩百顆頭顱滾落滾落下去,鮮血在雪地里顯得格外鮮艷,熱氣騰騰。

隨即,又連斬三個都頭,甚至斬了一個指揮使!

如此,才將剛剛有不好的苗頭給壓了下來。

那兩百顆頭顱被高高懸掛起來之后,三軍將士開始行軍。

他們組成一條條長如龍的隊伍,在雪地里安靜且快速行走。

與南方不同,西北因為干燥,所以天空看起來格外干凈。

風雪住后,天空有云,有月。

前方的雪松林連成片,映在深青色的蒼穹里,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姿態。

吳玠的對手是老謀深算的仁多保忠。

這個仁多保忠到底是什么角色?

他是夏王李乾順的生母梁太后的親信,當年梁太后在夏國專權,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被遼主毒殺,李乾順親征,仁多保忠因戰功赫赫,沒有被殺,但被幽禁起來。

現在已經年近八十,但身體卻是硬朗得很。

前不久,他不僅僅被李乾順赦免,還成了這一次伐宋右路大軍的名義上的統帥。

不過,其實右路軍真正的統帥是宗室子弟趙仁忠。

這樣的安排和夏國國內的政治格局有很大的聯系,李乾順對梁太后的專權有很大的陰影,所以他一致想扶持宗室子弟,來對抗外戚和群臣的力量。

這一次的伐宋,由仁多保忠親自為趙仁忠站臺,組建李乾順對趙仁忠的期盼。

對于吳玠來說,仁多保忠是上一個時代的人物,他曾經與章楶這樣的大宋名將交過手,也數次對大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難。

若是吳玠此次能斬殺仁多保忠,必然會一戰名動大宋!

吳玠不停在行軍隊伍里巡視,他的眉頭總是微微蹙起,一旦進入到行軍打仗的狀態,他整個人會變得非常嚴肅,就像一塊冰冷的鐵塊。

這一次的對手比以往的都強大,據前方探子回報,右路軍有鐵鷂子三千,步跋子三千。

這兩種兵種是黨項最強悍的騎兵和步兵,鐵鷂子是重騎,戰斗力堪比金軍的鐵浮屠!

步跋子是山地軍,多出現在橫山一帶,他們行動非常迅猛,耐力持久,戰斗力強大。

另外,還有強軍八萬!

而吳玠這邊,前后加起來,一共六萬大軍,但大宋西軍耐苦戰,對山地戰也非常熟悉。

不過,仁多保忠已經占領了前方神堂堡,吳玠的難度顯然增加了。

行軍大半夜,三軍在中途做了簡單的休息,便又星夜兼程。

直到破曉之后,東方出現了魚肚白,吳玠大軍離神堂堡只有十五里。

神堂堡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環慶路最北邊的堡寨,曹昇叛亂,控制住神堂堡,相當于切斷了大宋在橫山地區的后援,關系到橫山一帶的得失。

而橫山則是大宋與夏國不惜一切代價要爭奪的戰略要地。

吳玠面目上的任務是殲滅李察哥的右路軍,但事實上是奪回神堂堡,重新控制那里。

一是讓橫山地區的宋軍有持續不斷的補給,二是對環州城的李察哥主力進行北邊制衡。

已經進入到敵軍探子偵察的范圍,吳玠不敢有絲毫停留,命全軍加快速度向前。

每一臺攻城的投石車,足有一百人推行,在雪地里艱難前進。

還有床弩、震天雷,猛火油、火藥箭等等威力強大的兵器。

另外,最近軍器監改進了一下石炮。

吳玠記得非常清楚,這種石炮是根據軍器監這一年多一直在制造的火槍的原理想出來的,形狀也比投石車要小巧,而且更加巨大,操作也更加便捷。

但是因為制造流程并不完善,所以一共也就拿來了三臺。


上一章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