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第八十七章義與利治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義與利治國?

第八十七章義與利治國?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03日  作者:唐曉非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唐曉非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 
黑色裂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趙桓的任務是幾乎完成不了的,若是他不強行廢除徭役,東府還可以通過壓榨百姓來搞錢,但是現在皇帝一句話,廢除徭役,東府的相公們就各個要崩潰了。

還好皇帝承諾兩年期限再廢除雜稅,如若不然,汪伯彥、唐恪等人真要上吊自殺了。

卻說這大宋的朝堂上,一時間是風云詭譎,皇帝要改制的消息很快就透過了嚴密的皇城,傳播下去,一時間東京城內各處議論紛紛,各州縣的官員們穩坐官衙內,倒是不似京官那樣擔憂。

畢竟下面的人天高皇帝遠,影響也不算大,最多是東京來什么政策,下面就怎么做,至于做不做得了,那就不必去思考了,反正什么事都先由上面的相公們頂著,再如何也輪不到自己一個小官頭上來,還是繼續去收自己的佃租吧,數數錢,玩玩女人,大宋的死活關我屁事!

至于具體怎么改,卻還未有確切的消息透露出來,不過,現在能確定的是,這徭役是鐵定廢除了。

那運糧案便是因徭役而起,皇帝拿一千多顆頭顱向全天下表了決心,就算現在那些滿腦子都只有錢的官員,也不敢縱容下面的人公開對老百姓說要服徭役了。

最多是老百姓干了活,先將工資扣下來,然后再找一些原因刁難說這活沒干好,薪資要減半,總之,朝廷剝下來的錢,到老百姓手里,那必須得刮幾層下來,不然怎么能是一個合格的大宋官員呢?

與兩府的相公們議事完后,趙桓這個皇帝也一刻沒有閑著,他召見了秦檜。

“微臣參見天子萬安。”

“卿免禮。”

“謝天子,天子召見臣不知所謂何事?”

“卿以為畢昇如何也?”

秦檜心神如閃電般運轉,從不知皇帝為何問這話到估摸著猜想皇帝的意思,很快回答道:“回稟陛下,畢昇雖一介草民,地位不如仕子,然則起改良的印刻之術卻為我朝文化傳承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在商業印刻上大大減低了原料損耗和時間損耗,此乃大功也!”

“卿以為沈括如何?”

秦檜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看來自己是猜對了,這位年輕的皇帝是要興工事,是以才提及畢昇,現在又提及沈括。

“存中先生大才,《夢溪筆談》乃曠世神作,若是后人勤加研習,可出第二個、第三個畢昇,臣以為工事,乃利民利國也,朝廷當興之!”

“卿此話怎講?”

“陛下,臣以為,當以義教化,以利治世,方可興國也!”

被秦檜這么突然來的一句話整得有些懵逼,朕是在問你為什么這樣評價沈括和畢昇,你突然跟朕說治國的事,你這腦回路和朕差不多了。

“卿細細說來。”

“陛下,士大夫權柄之重,當以義教之,以法束之,方可重用,然陛下之志,乃是國富民富,如今百姓已食不果腹,為求生存,變賣妻兒,何談義禮乎?”

“卿此言與畢昇、沈括有何關聯?”

“畢昇一介布衣,卻為大宋制出能減損材料和節約時間的印制之術,其為大宋貢獻之利不亞于朝堂某些忠義當頭的士大夫!”

趙桓心中一驚,覺得秦檜這人還真他娘的是個人才啊,難怪趙構朝那些人斗不過他,這人的腦回路簡直是奔放到了極點,在利益教化如此嚴謹的大宋,居然能說出這番驚世言論。

趙桓也沒有立刻表態贊同秦檜,而是板著臉道:“如此說來,卿以為忠義為輕,利益為重?”

“臣并非此意,士大夫權柄之重,當以義教之,以法束之,方可重用,然百姓已食不果腹耶,唯以利能富民,是以,朝廷當利禮結合,而非如君子們所言只去義乎!”

秦檜一番話說來,卻是為自己也捏了一把冷汗,他這是在干嘛?他這是在皇帝面前公開反對孟子的取義論,要知道,這大宋朝的士大夫,哪一個不視孟子為圣人?雖然是半圣,但那也是精神領域的賢者,豈容你一個小小的左司諫在這里胡言亂語。

當朝還好,畢竟經歷了宋徽宗一朝后,朝中的士大夫們的節操已經粉碎了一半了,若是放在神宗朝,那里有一個道德楷模司馬光,若是這話傳到司馬君實耳朵里,非聯合天下人批死你丫的,讓你丫遺臭萬年!

趙桓心中是頗有些贊同秦檜的說法的,禮儀教化自然是不可少,但若是那禮儀教化當飯吃,就特么是扯淡了,大宋的很多老百姓已經夠慘了,你還天天跟他說,挺住啊,你是個好人!什么?你餓了?想想圣人之言你就不餓了,想想你是有氣節的,你就不餓了!

君子們治國,雖然不是直接這樣,但其思想構架的底層邏輯不就是如此嗎?

就說司馬光那貨,他認為自古以來治理國家的方法不過使百官各稱其職、委任而責成而已,使農民修養生息的方法不過是輕徭薄賦、蠲免欠付而已。

他認為人存政舉,王介甫只要選擇優良的官員委任之,所有的政治弊端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如果官員不得優良之人,那么你就是每天給他一個新法,最終也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這就是司馬君實的政見,你看看他所有的理念都是建立在對別人品德的高標準上面,在他的心目中,人性是光輝的,他思考的出發點是以仁義治國,仁義在政治領域,卻偏偏不能讓老百姓有飯吃,最后淪為了他自己的自嗨。

諷刺的是,他豎立了仁義的標桿,還在士大夫階層贏得了好名聲,大家相互效仿也就罷,偏偏仁義這東西最容易被人拿來當政治新裝弄權,蔡京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春風得意的上位。

所以,秦檜說的,畢昇、沈括這樣的人,在對使國家百姓富裕的方面,其功勞是要大于司馬光之流的,因為畢昇、沈括是解決了實際的問題,而不是用口號在治理國家。

這也是趙桓認為可取的,人性這東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以禮儀來教化,用法律來約束,也會出現大量貪官,但是以實際貢獻做出考核標準,方能興國。

當然,趙桓也不是完全否認了司馬光,至少他的《資治通鑒》是一本神作。

趙桓又問道:“如何能讓大宋多有沈括、畢昇?”

秦檜道:“廟堂之上多書生,工事之才起于民間。”

書閣網歡迎您,請記住我們網址


上一章  |  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