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名稱
小說作者
關鍵字
這些道士和尚,坐在船上,不,應該說正在打坐。
小船大船,圍著湖心島碼頭,似乎很是虔誠,并不敢靠前,或者出于尊重,并沒有人登上碼頭。這些道士和尚盤膝坐在船上也就罷了,開船的那些同村的人,也都盤膝坐在了船上。
這些道士和尚,還有開船的人,雙眼緊閉,面色虔誠。
詭異的是,幾百米外,那些小船在湖面上游蕩著,談笑風生。
“今日講道完畢,明日再講...”
忽然,一道聲音傳來,李賀微微一怔,隨即明白過來:“這是張真人,在講道?”
隨著張道然的聲音傳來,小船紛紛掉頭。
似乎講道的聲音,就在碼頭附近,遠離碼頭,就聽不到了一般...
李賀感覺到驚奇,僅僅一瞬間,李賀駕駛著小漁船,慢慢靠近湖心島碼頭而不自知。
當湖心島碼頭四周的漁船還有游船全部離開,李賀清晰地聽道,很多人在不斷地討論:“蘇離道友,今日張真人講道,爾等靠近碼頭,那么明日就應該是我等前來聽道,道友應該避讓了吧...”
“張真人講道,道法通玄,聽著如同仙人謫塵,感覺自己就已經升仙。不過,講道內容畢竟是太過于深奧,每天來聽,難以消化參悟...恰巧我等輪流而來,每隔兩天就可以聽道一次,如此一來,也可以有所領悟...”
湖心島碼頭邊,這些修道者探討的問題,不斷傳入李賀的耳朵里。
皺了皺眉,李賀有些不理解:“以前張真人講道,在三清觀中布下蒲團,每一個前來聽道的人,都是有著大機緣。不分遠近,只論機緣,現在難道規矩又改了?”
帶著這種疑問,湖心島碼頭,不論遠近,所有的道士打扮的人,或者普通衣服,西服裝扮的人,一個個離開。很快,湖心島碼頭為之一空。
李賀更是茫然:“如果說,聽道一次是機緣,那么開船來的李莊村村民,每天聽道,豈不是幸運至極?”
李賀不清楚,為什么這些人,靠近湖心島碼頭,卻不登山進入三清觀,而只是圍繞著湖心島碼頭。李賀心中有太多的疑惑,不知道是不是湖心島,一如之前,設立陣法,隔絕了大部分人,只有有緣者才能進入。
帶著這種疑惑,李賀登上了碼頭:“之前,湖心島設立陣法,有緣才能進入,那么現在是不是一如之前,只有有緣人才能進入?”
“在這之前,我雖然十次登山,有六次能夠登上山峰,進入三清觀,但是還有四次只是到了碼頭,就暈頭轉向,難以登上湖心島三清觀。”
李賀臉色陰晴不定,抬頭看著湖心島上方,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青磚碧瓦,但是湖心島比之前更加顯得神秘。
毫無阻礙的登上碼頭,李賀開始登山。
很快,不過十幾分鐘,本來應該走一兩個小時的山道,眨眼間到了三清觀門前。
“常念三房相通達,洞視得見無內外。存漱五芽不饑渴,神華執巾六丁謁。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起自形中初不闊,三官近在易隱括。虛無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不當污。九室正虛神明舍,存思百念視節度。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云路。”
“隱影藏形與世殊,含氣養精口如朱。帶執性命守虛無,名入上清死錄除,三神之樂由隱居。倏欻游遨無遺憂,羽服一整八風驅。控駕三素乘晨霞,金輦正位從玉輿。何不登山誦我書,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難故躊躇,人間紛紛臭如帑。”
剛剛到了三清觀門前,就聽到三清觀內,有著講道的聲音傳來。
李賀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能夠聽到張真人講道,就是一種大機緣。湖心島碼頭四周,那些修道者,以為張真人已經講道完畢,但是三清觀中,張真人講道依舊...很顯然,張真人接下來的講道,不希望有太多人聽到...”
“張真人,真是太陰險了,這很明顯,就是故意而為,講道,只是三清觀,湖心島弟子才能夠聽的完全...”
李賀這么想著,并沒有第一時間進入三清觀,這個時候,三清觀中,已經有弟子開始提問,似乎在解答心中的疑惑。
李賀也不清楚是誰,問題很是深奧:“師叔,敢問,何為悟道,何為證道?什么又是修道?弟子現在也開始迷糊了...”
“悟道?”
張道然的聲音傳來,似乎帶著一種無奈:“所謂悟道,必須要在修道之前,只有修道之后,明白何為修道,才能夠明白自己的未來之路...”
“只有開始修道,才能夠悟道。所謂悟道,并沒有特定的模式,或許你看到一株小草,或者你看到一片云彩,或者感悟一陣清風,你能夠結合自身所學,感悟出一個道理,解答自己本身的疑惑,從而提高自己的本身,對于道的感悟...”
“只有修道才能夠悟道,修道悟道的基礎,而悟道則是修道積累而來。就比如,今天貧道講道,你們聽到在耳朵里,甚至產生異象,感覺自身進入一方世界。其實這個世界,就是你自己本身,存在于心底深處,對于世界的向往...”
“總之,修道,是你對于這個世界的見證,擺脫這個世界對你的束縛。而悟道,是你進入更深層次的直接表現。這并不是靠著外力,而是你自己本身,對于悟道,體悟法則或者明悟規則之后的結果...”
“修道是機緣,而悟道,則是機緣之中的機緣,很是難得...”
這個時候,三清觀中,張道然的聲音有些唏噓:“至于說證道,則是更難。證道有三個不同,一是證道進入修道境界,到了這個境界,就可以明悟自身,明白自身未來將要走什么樣的路...”
“證道之二,則是你,對于這一方世界,法則規則的積累,只有不斷體悟,把這個世界的法則規則融入自身,那么飛升仙界,躲開雷罰降世,這是第二種證道...”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證道被分為很多類,其實一開始,對于天地初開,那些先天仙神,他們的證道,則是高明很多...所謂證道,其實就是對于道的感悟,一開始證道,只是成就圣人入道,圣人成圣,天道慶祝,到時候,圣人融入天道,成為天道的一部分......”
李賀聽的迷迷糊糊,感覺不明覺厲。
忽然,感覺身體,就像是繩索束縛住了一樣,緊接著,一道聲音傳來:“在外面,也聽得夠多了...來來來...向貧道說說,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