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翻頁→鍵
熱門、、、、、、、、、
其實申鐘也不了解其中內情,只是隱隱約約有點風聞。這是其中涉及了冉閔的辛秘,魏國朝廷也皆閉口不談。冉閔與蘇林相識是在昌黎大戰后。當時石越北征燕國,結果被久攻不克,石虎退兵,這個時候少年出場的慕容恪率領燕軍兩千騎兵,追殺后趙軍千里,斬首三萬余級,后趙軍諸軍皆潰敗,唯有冉閔部三千人獨全。冉閔也因此從游擊將軍官升北中郎將。不過,冉閔在此戰中,雖然沒有受傷卻得了病,得遇火云圣女,同時還有蘇林。因為冉閔所部雖然保全了三千人,不過行至中山時,全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當時中山豪強蘇林資助冉閔,讓冉閔渡過了難關。
后來冉閔舉兵反趙,這個蘇林更是破家響應冉閔。不過隨后冉閔帝位漸穩,蘇林卻自動請辭。按說這極不正常。如果蘇林是和冉閔鬧了什么矛盾,以冉閔的性子肯定會不會再重用蘇氏一系的人馬,可是冉閔不僅重用蘇林,還封蘇林為東武公。并且在中山駐住三萬余兵馬,朝廷未少其一絲補給。
這是一個極為不正常的現象,當謝道韞無助的時候,董太后道:“先帝言蘇林可信!那蘇林就可信。”
有蘇林這三萬余精銳兵馬,況且他距離鄴城只有六百余里,即使步兵,六天之內可抵達鄴城城下。
冉智出兵攻打鄴城,逼迫冉明調整戰略部署,晉國就可以出現柳暗花明。但是這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冉智可以打下鄴城,或是有直接威脅鄴城的能力。由于消息傳遞困難,魏國皇家特衛又展開了對晉國細作的清洗,這樣蕭樂子能得到的情報非常有限。
不知道冉明會不會撤軍回援鄴城,可是調走多少部隊,蕭樂子都不知道,讓這他很難采取相應的策略。隨著冉明的三策政策頒布實施,晉朝士族門閥抵抗魏軍的勇氣一下子被抽光了。所謂的忠誠,那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晉朝或許能給不少好處,但是相利相較取其重,兩害兩較取其輕這是士族門閥生存的根本。在國家危難面前,可以舍棄下家,成全國家的人太少了。
從京口到晉陵的無數抗魏義軍突然間消失了,石越沒有了后顧之憂,就對無錫展開了瘋狂的進攻。
無錫根本不是什么戰略要地,也沒有什么特別險峻的關隘,這給魏軍火力打擊部隊發揮了舞臺。石越軍中的火箭彈、弩炮、八牛弩以及燃燒彈,全部像不要錢一樣的向晉軍陣地上傾泄著怒火。
晉朝的形勢非常緊張,這場阻擊戰是實力的對抗,蕭樂子雖然多謀,可是一時間也無計可施。在這個時候,其實蕭樂子也不是沒有辦法,不過這個辦法他說不出口。因為這必須讓司馬聃出面,只有他,這個晉朝皇帝才能激勵起萎靡不振的士氣。
或許是心有靈犀,又或許是司馬聃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居然要親自上陣。武陵王司馬晞、寧州刺史、振武將軍周仲孫、衛將軍謝石、尚書令王述、散騎常侍、中書郎王坦之,吏部尚書韓康伯、五兵尚書陸納、度支尚書朱延之、著和郎吳隱之以及史官鄧粲等文武諸將皆沒有人出言反對。
蕭樂子默默為司馬聃披甲執銳,等司馬聃全身戎裝來到大營時,虎賁校尉米利也作好了準備。虎賁軍八千余甲士早已準備完畢,就連虎賁軍的輔兵、伙夫、馬夫或者醫官、工匠也默默穿上了傷兵的甲胄,拿起了陣亡或中傷士兵的兵刃,全軍僅剩一萬一千三百余人,全部列陣而立。
輔兵雖然有自己的建制,但是輔兵卻沒有制式兵刃和甲胄,這些輔兵雜役穿的甲胄不僅有晉軍傷兵的,也有從戰場上魏國陣亡士兵尸體上扯下來的,這樣以來,三千余輔兵、雜役的裝備就顯得零亂,五花八門,什么樣式都有。
“諸位將士,大晉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司馬聃提高了聲音:“大晉還有退路,還有寧州、廣州、交州三州之地。可是朕卻不想再跑了,朕意已決,死戰不退。無錫太湖湖畔,就是朕的埋骨之地。”
米利突然示意一個心腹,那名心腹趕緊扯著嗓子大吼道:“誓死追隨陛下,死戰到底!”
這人剛剛喊完,虎賁軍一萬一千三百將士也跟著大吼起來“誓死追隨陛下,死戰到底!”
看到這一幕,哪怕司馬聃不是領兵大將,也知道軍心可用。
司馬聃也慢慢成熟起來了,國事艱難,他的成熟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司馬聃雙臂張開,伸手往下一壓,虎賁軍全軍將士馬上就安靜了下來。
司馬聃一指北方,大吼道:“那里是什么地方,那里是我們大晉的故土,是生我等養活我等的地方,人離鄉賤、落葉歸根,要死朕就死在建康!”
皇權在這個時代是非常神圣的,普通百姓基本上一輩子都不可能見過皇帝。對于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和他們這些升斗小民同生共死,對于這些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來說,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這種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發生了。
米利趁機大吼道:“跟北傖拼了!”
“跟北傖拼了!”
北傖就是北地的野蠻人,這是三吳士族對北方人的蔑稱,吳郡、吳興、吳會合稱三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