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最快更新!
在如今這個年頭,分家兩個字,是大戶人家最大的忌諱。就連和老爹以及兩個兄長關系不好的陸三郎,那也是分戶分居不分家,哪怕陸夫人悄悄補貼無數,明目張膽地偏袒幼子,可也終究不能把整個家當分得干干凈凈。
父母在,不分家,大多數人家都當成金科玉律,所以當李夫人得到侄兒帶回來的這個口信,那當然是大驚失色,不可置信,當天就立刻坐車趕了過來。等到被人客客氣氣地帶到了慶安堂,她就發現這兒竟滿滿當當都是人。
然而最醒目的,卻是那一對容貌般配的金童玉女。之前李夫人才見過朱瑩,一直在想是何等男子才能配得上這么光彩奪目的姑娘,如今一見張壽,她不由得生出就該如此的心情。
等到朱瑩親自上前來,為她介紹了今日來人,她這才發現,除了趙國公朱涇的兒子女兒媳婦女婿之外,趙國公府的姻親都到了。渭南伯張康到了,張壽的養母吳氏也到了,兩人見了她都特別客氣地打招呼,她自然也連忙還禮。
見兩人全都面色如常,李夫人這才隱隱覺得,趙國公府這所謂的分家,大概沒什么太大不了的,并不像她以為的那樣,日后兄弟姊妹各管各的,不顧他人。
而很快,東次間里就有媽媽出來捎話,說是太夫人請她們進去。李夫人本想落在后面,卻只見趙國公夫婦卻先讓了渭南伯,隨即又請她在前,意識到這是依照朱家第三代長幼,她謙遜了兩句也就依了。當進入這略顯昏暗的房間,她就看到了床上倚靠著大引枕的太夫人。
雖然人頗為消瘦,但此時精神卻很不錯,見到她時還和藹地笑了笑,溫聲說道:“親家母,孩子們這都要成親了,卻突然把你請過來,說來也實在是唐突。可是,有些話拖到日后再說,有些事拖到日后再辦,我也怕彼此心下反而存下芥蒂。”
如此開門見山毫不避諱的說話方式,李夫人還是第一次在相對陌生的人身上見到。因而,她微微一怔,連忙含笑說道:“二公子就算和我家清娘成婚,他們也是晚輩,自然應該凡事都聽長輩們做主,哪能因為一點點事就心存芥蒂?”
“話是這么說,但我卻不能虧待了他們。”
太夫人抬起頭笑看了一眼朱二,隨即就吩咐眾人都坐,自己卻又在江媽媽的伺候下喝了兩口參湯,這才再次直起腰抬起頭。
“趙國公這個爵位,是涇兒自己真刀真槍拼下來的,所以他雖然還有其他不成器的兄弟,但如今都不在這里。”
“我這個當娘的雖然還在,但早早就讓他們分了家,別人說我狠心,但我知道,他們若是不放出去,那就更加沒出息,一輩子只能在趙國公府的蔭庇下混吃等死。從前我一度以為二郎也脫不了這樣一個結果,沒想到臨到老,還是見證了奇跡。”
自己居然被祖母形容為奇跡,朱二簡直是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鉆進去。可是,太夫人下一半的話說出來,他那張臉就漸漸由紅轉為了正常。
“二郎上有一個文才武略全都出色,自身從不怕苦,努力不輟的長兄,下有一個聰明絕頂,凡事一點就成,從來不在乎外人如何言說的妹妹,他這個夾在當中的顯不出來,再加上交了一群也同樣中不溜的朋友,從前自然是有些不好的名聲。”
“其實天底下最多的就是他這樣的人,若是人人都驚才絕艷,那還要朝廷的選才何用?所以,我這孫女婿阿壽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沒有強求每個人都文武出眾,而是讓他們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我知道二郎最初未必就喜歡面朝黃土背朝天,和一群老農打交道,但他能夠真的這么做,而且不怕苦,那就已經遠遠超過他那些叔叔伯伯舅公之類的人了。”
一口氣說到這里,太夫人稍稍歇了一歇,這才笑著說道:“今天分家,祭田家廟不分,這是大郎的守業根基。而且涇兒他們夫妻尚在,其他的田莊產業,一分為四,一人一份。”
此話一出,別說李夫人大吃一驚,就連渭南伯張康也嚇了一跳,吳氏更是一臉不知所措地去看張壽和朱瑩。結果,最先反對的也是渭南伯張康。
“太夫人,您和趙國公以及夫人都還好好的,就給孫子孫女們分家,這就已經很出格了,可就算要分,也沒有小輩和長輩一樣的道理。哪怕是二一添作五,讓三個小兒輩分走一半,誰還能說一句二話?聽我一句勸,這樣和和美美的豈不是好?”
“渭南伯你這話在別家都行得通,但在我們家卻不行。大郎已經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了,但每個月的俸祿,卻還是都交到公中,然后去領他的那一份錢糧。雖說他父親專門給他劃了每年的用度,但他這種不貪更不在乎錢的,若是不夠呢?雖然家里制度如此,但何其不便?”
“你女兒如今是家里主持中饋的人,但就因為她當家,還不能處處都向著大郎,縱使不能因此駁了大郎的用度,卻不能他要什么就給什么,得盡著那條所謂的界限才能給。你問問她,這當家主婦好不好當?”
渭南伯登時啞口無言,甚至都不用看自己的女兒,他就知道,太夫人這番話算是說到了根子上。
他家里是沒有朱廷芳這種立得起來的得力兒子,如果立得起來,哪里能受得了這種事事還得盡著家中規矩的日子?他最瞧不起那些自己沒用,卻還只知道壓制兒子的父親!
而太夫人見渭南伯已經明顯被說服了,她就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們別看二郎現在好似在這家里誰都能壓他一頭,可他也是個心高氣傲的,日后一個成親的男人,難道還要讓他領著每月份例的那點錢,在父親和兄長的羽翼之下過日子,每到用錢的時候,還要張口?”
“分了家產下去,誰要是真的把持不住全都糟蹋光了,那是他的事,就算窮死餓死,也不能抱怨半個字。但不分家產的話,看著和和睦睦,其實那些私底下的怨言又有多少?”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