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安A書名:
骨科門診。
候診大廳內,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有的坐著輪椅,有的杵著拐杖。
人很多,但卻出奇的安靜。
唐馨和楚蕓萱,穿戴遮擋嚴實,墊著腳尖才能看見,最中間被‘包圍’的吳杰。
和上午在住院部大樓大廳內,被陷入重圍不同。
此時此刻。
吳杰更像是在和病患聊天,拉家常。
聊什么呢?
隔著太遠,聽不太清那個老人在說什么。
出于好奇,唐馨趕忙找人打聽問了問。
這一問,才知道情況很不一般。
原來。
唐筱的手術結束之后,吳杰作為病人家屬,自然是要辦一些手續。
和醫生交接之時,有其他病人掛急診來看病。
這個病人很特殊,有聽力和言語障礙,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聾子、啞巴’。
干農活不小心弄得關節錯位,因為聽不見,又不會說,加上又沒文化,不會寫字。
問他哪兒疼,他根本就聽不見。
比劃手勢,讓他寫下來,他又不會寫字。
只能不斷的通過肢體語言,去交流詢問……
這樣的問診治療,真是太勞心費神了。
本來吳杰的到來,就足以吸引不少人來圍觀。
吳杰也是第一次經歷這種情況,所以就關心詢問其他殘障人士。
然后……
他就不走了。
有一個說一個,輪流講述一下有什么病痛、哪里殘疾,生活上有哪些不便。
一直以來。
唐龍實業集團就特別注重慈善事業,每天投入大量資金,幫助弱勢群體。
所以大家便以為,吳杰是想深入了解,殘障人士的真實生活,以便于能給予一些幫助。
因此,大家不僅坦言相告,還相互通知,最終導致這里聚集了不少殘障人士和家屬。
得知原因后,唐馨和白鳳玲都沒有去打攪吳杰,而是靜靜的聽著。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其實,因先天和后天原因,總人口十幾億的國內,有八千多萬殘障人士。
像那些帶有貶義的,什么聾子、啞巴、瘸子、智障、殘疾等等俗稱。
為了以示尊重,早已修正,統稱為‘殘障人士’。
而這八千多萬殘障人士當中,人數從多到少,主要是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言語障礙、肢體障礙、精神障礙和多重障礙。
人數最多的聽力障礙,不完全統計,都有兩千多萬人。
緊隨其后的,視力障礙人士,也有一千多萬。
但不管如何。
按理說,平均每十幾個人當眾,就有一個殘障人士。
可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并沒有經常看到殘障人士。
這是為什么呢?
唐馨和白鳳玲,聽了之后,恍然大悟了。
正在講述的那位老人,因為車禍而截肢。
年紀大了,用假肢恢復走路能力,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康復訓練,還不一定成功,所以他選擇坐輪椅。
平時在家日常起居生活,無論是上下床,還是上衛生間,要么自己用手攀爬,要么就只能靠家人幫忙,很不方便。
至于出門……
自己撥動轉輪,在家附近溜達一下還行,想要出遠門,太難了。
家里沒車,要是獨自出門,公交車和出租車,都根本不會讓他搭乘。
對公交車來說,需要找人一起幫他抬上車。
而出租車更麻煩,要將他抱上車,然后將輪椅收起來放后備箱。
這么麻煩,還不如不載。
今天來醫院看病,是鄰居好心開車送來的。
即便如此,他也得靠兒子抱上車再抱下車。
馬路上這么做,擋到了后面的車輛,那滴滴滴的喇叭聲,就像催命符似的,讓老人更不想出門了。
出門都這么麻煩,就更別說去逛街了。
很多地方,都沒有無障礙輪椅通道。
所謂的殘障人士衛生間,也大多數時候是用來堆放雜物的,也有不少是被正常人在用。
而比這位老人更慘的,是稍后講述的一個盲人。
她一出生就看不見,屬于先天性的盲人。
因為看不見東西,她根本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所以注定只能當文盲。
沒有文化和本事,別說工作賺錢了,就連正常的社會交往都困難,要嫁人也是嫁給家庭條件不太好的。
畢竟條件好的,誰又看得上一個盲人呢?
也因為根本看不見路,‘盲道’這種東西只是聽說過,但從來沒用上過。
現實中,盲道確實是有,但基本都是奇葩設計和胡亂施工。
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上,盲道不連續、不平整,經常會有障礙物遮擋、雨水井窖蓋子隔斷。
很多時候還有人為造堵,亂停車的、擺攤的,根本就讓盲道毫無作用。
即便人行道的盲道可用,但橫穿馬路的斑馬線,可是沒敷設盲道的。
盲人看不見斑馬線和信號燈,過馬路依然危險。
至于什么導盲犬,那哪兒是她能買得起的?
雖然知道自己想去哪兒,但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走。
跌過無數跤、摔了太多跟頭,干脆就不出門了。
因此要是沒人陪同,她和國內其他一千多萬盲人一樣,根本不敢出門。
即便走丟了、被撞了、被偷了,也根本不知道。
而相比之下。
語言和聽力障礙的殘障人士,在出行這一方面,是要好一些,畢竟他們眼睛還能看見。
可生活中,依然有太多的不便。
讀書難,絕大多數學校都不愿招收殘障人士,因為太麻煩。
個別學校即便招收了,殘障學生也容易被區別對待,甚至遭遇歧視。
只能去特殊學校讀書,但殘障人士多、特殊學校少,這便導致他們絕大多數沒知識沒技能,進而導致他們‘就業難’。
幾乎很少有企業,愿意招收殘障人士。
就像聽力和言語障礙的,不能打接電話溝通客戶,連和同事之間的工作交流都困難,就算想做不用怎么溝通交流的工作,那也要有相應的技術,都沒怎么讀書的他們,能行嗎?
當然。
最慘的,還是多重障礙和精神障礙人士。
人活于世,聽說讀寫,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肢體上的不便,還能通過器械或家人幫助,加以克服。
但如果聽不見又看不見,想要在社會上生存,那就真是惱火了。
至于精神障礙……
在不少地方,人們對精神障礙的人,都是談之色變、避之不及。
在很多人眼里,他們行為另類、思維怪異、舉止無常,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危險舉動。
加深人們恐懼和厭惡情緒的,還因為一些案子。
人們經常誤認為,有精神疾病的人,犯罪不用負責任,殺人也不犯法。
各種思維慣性和意識偏頗,造成人們對精神障礙人士,沒什么好印象。
精神病、神經病、腦殘、弱智、智障……
有太多太多貶損詞語作為稱呼,足以可見人們的態度。
就算是家人,也缺乏必要的關懷和尊重。
偶爾會有新聞爆出,某某精神殘障人士,被其家人用鐵鏈拴住,囚禁圈養多少年。
另外。
殘障人士不僅是生活不方便,有時候還特別危險。
有人專門招收、抓捕殘障人士,通過打罵威逼的方式,強迫從事繁重體力勞動,要是失去勞動能力,就制造礦難、車禍之類的,謀財害命。
還有人控制殘障人士,利用他們的悲慘,讓民眾同情施舍,從而獲得不菲收入,一次次的消耗民眾的同情心。
聽著殘障人士或其家屬的講述。
唐馨和白鳳玲,都傷感不已。
殘障人士數量龐大,但生活中卻很少遇到。
不是他們不想出門,不想融入社會,主要還是因為身體條件不允許。
肢體障礙的出門太麻煩,聽力障礙的出門太危險。
精神障礙的要么被隔離在醫院,要么被囚禁在家里。
語言障礙和聽力障礙的,如果不交流,也不知道他們有殘障。
因此。
這也就造成生活中,很少看到接觸到殘障人士。
偶爾看到的,也是行乞之人。
而想要幫助這八千多萬殘障人士,也很難。
單純給予經濟物質上的幫助,并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和處境。
就像給眼瞎的盲人再多錢,也沒辦法幫他,看到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有錢也不能讓耳聾患者,聽到這人世間各種美妙動聽的聲音。
最能幫助他們的,還是幫他們恢復身體機能。
然而……
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今人類醫學技術,比起過去已經先進很多了,可仍然無法解決很多難題。
就比如對人類日常生活而言,最重要的眼睛來說。
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普及,如今國內的近視率,正在瘋狂飆升。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經有六億近視患者,青少年學生中的近視比例,正不斷攀升。
這就直接導致,很多人都有想成為天之驕子,當飛行員的夢想,結果……
往往第一輪視力檢查,就根本不合格。
太多的近視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以前驗度數配眼鏡,是最賺錢的,后來隱形眼鏡出現,也讓不少商家賺得盆滿缽滿。
但不管什么眼鏡,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了。
于是乎。
無良商家,發明了‘假性近視’這個噱頭。
讓已經近視的孩子,用他們價格不菲的治療儀,就號稱能治愈。
但其實所謂的‘假性近視’,不過是眼睛疲勞而已。
真正導致近視的原因,是睫狀肌失去了調節功能。
睫狀肌由副交感神經系統控制,幫助眼球晶狀體調節曲率,以便于在看不同距離物體之時,能調節焦距。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就導致睫狀肌不適當的長時間收縮痙攣,以至于功能下降。
長此以往,更導致眼軸過長、晶狀體與角膜形變,最終導致看遠距離物體模糊了。
因而有些少數人不是近視,只是睫狀肌疲勞,用點眼藥水再多加休息,就能恢復。
但絕大多數人,是真近視。
什么吃藥、按摩、訓練等都沒辦法逆轉,只能通過戴眼鏡或者做矯正手術。
就像眼保健操,只能緩解疲勞,而不會改善近視。
為了摘掉眼鏡,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
最早是做手術,切開眼角膜讓屈光力降低,焦距變長,讓視力得到恢復。
可這種手術難度太大,角膜也無法自愈,稍有碰撞擠壓之類的,就容易導致眼球破裂。
之后人們又想到用激光,直接打掉角膜表層,可這種矯正手術太過于粗暴,很容易留下瘢痕。
隨著技術進步,不甘心的人類,又搞出了‘準分子激光定位角膜磨鑲手術’。
聽起來很復雜,其實就是先制備角膜皮瓣,然后切開角膜表層留用,用冷激光磨削掉一定的角膜之后,再將角膜表層和皮瓣覆蓋回去。
手術無痛,恢復也快,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也很好。
但萬事萬物都不可能是絕對完美的,這種手術的失敗率是1。
其中,近視度數越高,手術失敗率則越高,越愛劇烈運動,角瓣越容易剝離。
另外,角膜基質少了之后,對成像能力有影響,直接體現便是夜里看東西,不太清楚。
現如今。
又推出了全飛秒、圓錐角膜交聯、奧環治療等等。
無一例外,基本都是圍繞角膜做手術。
如此可見。
視力矯正都如此困難,幾十年了都還不能做到百分百有效無害。
就更別說,去幫盲人獲得視力。
目前唯一可行,而且失敗率較低的手術,是針對角膜病變的患者,進行角膜移植。
但想要移植,那也得找到捐贈對象才行。
一般都是重病患者、災害死者等,以自愿或者家屬主動捐獻的方式,將角膜捐出來。
也就是說。
如果不是因為角膜而導致眼盲的人,移植角膜也沒用。
總而言之。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聽到這多殘障人士及家屬,坦露心聲,才知道對他們來說,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
他們生活已經極為艱辛,還要承受各種歧視和欺凌。
至于吳杰……
他晚飯都沒吃,就一直在這里深入了解,自然是想幫他們,幫助八千多萬殘障人士。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既然遇上了,豈能要視而不見?
而大家愿意坦誠交流,實話實說。
是因為吳杰創造過奇跡,解毒丸不僅消滅了櫻木花病毒疫情,更讓許多必死之癥被消滅。
所以大家覺得吳杰,肯定也能再創造奇跡,讓八千多萬殘障人士重獲新生……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