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筠是在半夜十二點鐘見到秦驍的。
她忘不了秦驍見到她時的樣子,又緊張又激動,恨不得沖上來一把把她抱在懷里,確認真的是她。
是那種驟然見到一個人居然生還在世的心情。
江筠看看緊咬著牙關說不出話來的秦驍,只好先問小方:“你們從糧管所過來的嗎?”
小方站在秦驍身后,看了一眼秦驍,才答:“秦主任是直接過來這里的。”
江筠指了指在病床上昏睡的林瑞芳,她也急著想去糧管所現場看一看,又放不下林瑞芳:“秦主任,林姐病倒了,剛打完針,走不了,所以我還沒來得及趕去糧管所。對不起啊!”
秦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輕輕搖頭:“沒事!”
他一個字也不敢多說,生怕自己不由自主的顫抖會通過聲音透露出來。
小方道:“江副組長,公安局的人過來了,在糧管所那邊等著呢,秦主任來接您過去。”
江筠猶豫了片刻:“林姐她……”
于騫道:“我這邊有護士可以照顧她,等她醒了,你們再來接她回去。”好心的替她灌好了熱水袋:“拿著,夜里凍手。”
江筠道了謝,跟著秦驍出去。
上了車,江筠這才問出心里的疑惑:“秦主任,你怎么知道我在這里?”
秦驍沉默地看著窗外。
小方只好替秦驍答道:“江副組長,秦主任正在跟秦老開會呢,接到辦公室的電話,聽說您這邊出事了,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趕了過來。”
真相是,秦驍聽到辦公室的人告訴他說江筠打過電話來,趁著開會休息的功夫給江筠回電話,結果糧管所的電話撥不通,他打去總機問,又親自打去郵局的總機查問,幾經輾轉找到了療養院醫務室的分機,恰好這個時候江筠去了洗手間林瑞芳正在昏睡于騫還沒回來,接電話的是護士,老老實實的回答說,的確是有兩個女的在這邊,病情很嚴重,下不了地,正在打吊針。
秦驍二話不說放下電話,跟秦時月打了聲招呼說有急事,帶著小方就出了門。
快到糧管所的時候,小方不熟路,下車問方向,剛好遇到幾個騎著單車趕夜路的警察,聽他們說要去糧管所,就問是不是因為火災的事情去看現場。
再聽小方跟警察對話,起火的時間和江筠打電話給他的時間剛好吻合,秦驍坐在車里,心臟都快停止跳動了。
等小方一坐回車子里,秦驍就直接告訴司機說,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療養院。
跟在秦驍身邊兩年,小方心知肚明秦驍是鬧了個烏龍,而讓秦驍亂了分寸的江筠卻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小方就有心替秦驍遮掩。
江筠有心想問,沒有來電顯示,秦驍是怎么知道她在療養院的?
從療養院到糧管所,開車就一分鐘的事情,有些話就沒來得及問出口。
糧管所的院子里仍舊是一片漆黑,只有幾道手電筒的亮光在晃動,幾個已經到達現場的警察和糧管所的工作人員在小聲地交談。
湯青松急忙迎上來,手忙腳亂的,又是介紹又是解釋。
秦驍道:“找個地方坐下來慢慢說。”
湯青松道:“我們所長還沒回來,先到我辦公室去吧,我這就回去拿蠟燭來。”
電線被燒斷了,電工正在緊張的想辦法接通電源。
秦驍陪著江筠去跟警察做筆錄。
先是林瑞芳痛到昏迷過去,她不得不留在療養院醫務室陪著林瑞芳打吊針。
吊第二瓶水的時候,于騫回來了,告訴她們說糧管所那邊的火災原因是辦公室有取暖的炭盆沒有滅凈,飛起的火星子點著了桌上的雜志,在他們趕到之際已經被撲滅了,沒有人員傷亡。
“同志,我是聽說沒有傷到人才沒有急著趕回來。”江筠解釋,她們是先出去散步,糧管所是后起的火:“我的行李也不多,都放在耿所長家。”
警察得知了秦驍和江筠的身份,態度很恭敬:“不是人為的縱火,不構成刑事案件,我們做完筆錄就回去,馬上報給上級領導。”
他們已經問過了糧管所里所有的人,還勘察了現場,排除了破壞分子故意搗亂的嫌疑,本來都已經可以收隊了。
做完筆錄警察帶著秦驍和江筠去看現場。
兩間緊挨著的辦公室,一間是是王秘書和賴秘書的辦公室,一件就是資料室,窗玻璃都被敲碎了,是急著救火的人為了從窗戶外往里潑水滅火造成的。
窗簾燒的七零八落剩了兩個布條掛著,辦公桌上因為堆著資料抽屜里放著書本幾乎都被燒穿了。
地上一片泥濘,踩的滿是腳印,都是紙灰的污漬,四周還散落著燒焦的紙屑。
湯青松語無倫次的指著解釋著。
那些被起火鬧得睡不著的家屬們,都躲在自己家里窗戶后,撩開窗簾偷偷的往外看。
江筠看著滿目狼藉,沒有掩飾自己的震驚,她不是驚訝著火的原因火勢的大小,而是驚訝于自己的預見。
她要不要把自己的揣測說出來?
秦驍面色冷凝,先她一步說出來:“江副組長,你去把行李拿上,我們連夜趕回陵城。”
江筠答應一聲,讓湯青松陪她去敲門拿行李。
在火災過后的詭異寂靜中,她踩在閣樓地板上的聲音,每一聲輕響,聽到的人心里都會跟著輕輕的抖動一下。
秦驍冷著臉,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這事情看著不對啊,糧管所明明有宿舍的,為什么會把人安排到所長家里去住?還偏偏是木質的閣樓?
聽木地板被踩到的咯吱聲,幾乎可以想見每一步都會把地板踩到微微地凹下去,一聽就知道閣樓很陳舊,搭建的年代已經很久遠。
他站在院子里,思前想后,又出了一身冷汗。
做筆錄的警察站在秦驍身邊,有感而發:“幸好啊,都已經過了雨水季節,春天了,山里很潮濕,要是秋天的話,風干物燥,落葉又多,這個院子都能給燒起來。”
本書來自